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开利公司专利>正文

风机安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349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风机和电动机组件(34)的安装撑架(54)和撑架支撑板(22)。该安装撑架(54)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侧的一大致平坦的撑架支撑平板(22)、以及自第一侧延伸的一结构安装件。在支撑平板中具有至少一刚性连接指(68)。该连接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与支撑平板整体形成的一固定端和平行于第二板的第二侧延伸、且与其相隔开以便在两者之间限定一槽(76)的一自由段。该支撑平板还具有一可变形的锁闩(78),该锁闩具有与支撑平板整体形成的一固定端。该锁闩还具有沿大致平行于支撑平板的方向自固定端延伸的一挠性细长段、以及形成在其另一端处的一锁闩头(84)。撑架支撑板(22)包括一撑架接合平板,在该平板中包含有诸孔(86),这些孔与贯穿其中的至少一连接指中的各连接指对齐且被构成为用以接纳连接指。该撑架接合板还具有贯穿其中的一锁孔(88)。(*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普遍使用在空调、加热或通风系统中的空气分配装置,尤其涉及这种装置中的一种电动机和风机组件的安装架。
技术介绍
在许多商用空调、加热和通风系统中,经处理后的空气通过一空气分配或调节装置流到要进行调节的一区域内。例如,通常被称作为分体式系统的一种常见类型的空调系统包括分离的室内和室外装置。室外装置包括一压缩机、一热交换器和一风机。室内装置则包括一热交换器和一风机。在运行中,室内风机将空气经由其入气口吸入到室内装置中,接着迫使该空气流过室内热交换器,然后再经由一出气口流出该室内装置。室外风机将空气经由一入气口吸入到室外装置中,接着迫使该空气流过室外热交换器,然后再迫使该空气经由一出气口流出该室外装置。与此同时,压缩机使致冷剂通过室内/室外热交换器并在两者之间循环。致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处吸收来自流经该热交换器的空气的热量以冷却该空气。同时,流经热交换器的空气在室外热交换器处吸收来自从中流过的致冷剂的热量。这种分体式空调装置的冷却容量的范围通常较广。因此,室内装置的尺寸范围小到一种小型紧凑且相对较窄的装置,大到一种其高度与紧凑型装置大致相同的较宽的装置。这种大型装置通常包含多个循环空气用风机。通常,装置越大,所需的构件就越多,而且用来装配所有构件而需要的固定件也就越多。因此非常希望将用来制造此类空调系统的室内装置的构件数量减至最少。通常包含了用于其安装的大量零件的诸构件中的一个是电动机和与其相连的风机。专利技术的揭示一种用于风机和电动机组件的安装撑架和撑架支撑板。该安装撑架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侧的一大致平坦的撑架支撑平板、以及自第一侧延伸的一结构安装件。在支撑平板中具有至少一刚性连接指。该连接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与支撑平板整体形成的一固定端和平行于第二板的第二侧延伸、且与其相隔开以便在两者之间限定一槽的一自由段。该支撑平板还具有一可变形的锁闩,该锁闩具有与支撑平板整体形成的一固定端。该锁闩还具有沿大致平行于支撑平板的方向自固定端延伸的一挠性细长段、以及形成在其另一端处的一锁闩头。撑架支撑板包括一撑架接合平板,在该平板中包含有诸孔,这些孔与贯穿其中的至少一连接指中的各连接指对齐且被构成为用以接纳连接指。该撑架接合板还具有贯穿其中的一锁孔。该锁孔位于这样一个位置上,即当连接指延伸穿过其接纳孔时,该位置沿第一方向离开锁闩头位置一段距离,该段距离大致等同于槽的长度。因此,当连接指通过其匹配孔插入、并且撑架支撑板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邻近诸孔的撑架接合板的部分将滑入到诸槽内。与此同时,可变形锁闩向下变形,直到锁闩头变得与锁孔对齐、并且锁闩回复到其未变形状态为止,从而将锁闩头移入到与锁孔可靠锁合的状态中去。附图简介通过参阅附图将能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对于本
中的熟练技术人员而言也将变得一目了然,在这些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体现本专利技术特点的一种空调机室内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装置的立体图,其中左侧盖和其中一个组合式前板部被卸离;图3示出了图1所示装置的风机板、风机和风机蜗壳的子组件;图4是图3所示子组件的的仰视立体图,其中风机和风机蜗壳被卸离,以便示出电动机撑架是如何安装到风机板上去的;图5是图4所示组件的俯视立体图,其中分解了诸构件;图6是类似于图5的俯视立体图,其中装配了诸构件;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7-7剖切的剖视图;以及图8是图1所示空调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模式及工业实用性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8,图中示出了装有本专利技术风机组件安装架的一种分体式空调系统的室内装置10。简单地讲,该装置10具有一主结构支撑架12,该支撑架具有一底板14、一后板16和一顶部18。连接在后板和顶板两侧上的是结构内侧盖20。该侧盖20和后板16相配合以支撑一水平延伸的风机支撑板22,在该支撑板中设有一对矩形孔24。在由内侧盖20所限定的一对斜面26上安装于风机支撑板22上方的是一热交换器盘管25。安装在主支撑架12的顶部下方的是一上冷凝液收集槽28。安装在装置前方、位于热交换器25底部之下且由风机支撑板22的前端边缘30所支撑的是一下冷凝液收集槽32。该下冷凝液收集槽的前部向上延伸,并与热交换器盘管25隔开。安装于风机支撑板22底面上的是一风机组件34,该组件具有适于驱动一对离心式风机38的一电动机36,这两个离心式风机各自被包封在一两片式蜗壳40之中。每一个蜗壳40限定一矩形上出气孔39,该孔与位于风机支撑板22中的矩形孔24气流相通。上述构件安排的结果是,当风机组件被通电时,空气通过敞开的前沿被吸入到风机支撑板22下方的区域41内,并向上流经矩形孔24和热交换器盘管25,接着又从由下冷凝液槽32的上端边缘44和上冷凝液槽28的前端边缘46所限定的一孔42流出。在空调装置10的装配过程中,首先装配包括结构架12和内侧盖20在内的该装置的主结构骨架。接着,再将一子组件48装配到该装置上,该子组件包含带具有风机和电动机组件34以及与其相连的两片式蜗壳40的风机支撑板22。在详细描述如何将风机和电动机组件34安装到风机支撑板上之前,先简要地介绍一下将诸构件连接到风机板上、以构成子组件48的顺序。首先,蜗壳40的两个构件被称之为“后片50”和“前片52”。首先将后片50安装到风机板22上,如图5的左侧所示。接着,将包括电动机36和风机38在内的组件安装于风机支撑板22的底侧介于两个矩形孔24之间的一位置上,从而将风机38支撑在蜗壳的后片50之中且位于矩形孔24的下方。继而,再将蜗壳的前片52安装到后片50上以构成子组件48。图3中示出了装配完成后的子组件48,如上所述,蜗壳40的后片50是第一个被安装到风机板上去的。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在图4-7中未完整地示出蜗壳。应当理解的是,蜗壳40以及将蜗壳安装到风机板22上的安装方法和蜗壳的前后两片安装在一起构成了另一个专利技术的主题,该另一个专利技术的主题已转让给本专利技术的受让人,并在同一天与本专利技术一同提交申请。此外,为了简化图示和使理解简单化,在图4-7中不再示出离心式风机38。现在请参阅图5,一风机组件安装撑架54具有一支撑平板56,该板具有一对分别自左右边缘60和62向下延伸的电动机安装凸缘58。该支撑板56和凸缘是由同一片结构钢片制成的。在每一个电动机安装凸缘58内设有一对彼此隔开的孔(未图示),该对孔与位于对置凸缘内的一对匹配的孔轴向对齐。每一个孔皆适于接纳贯穿该孔的一螺栓64,该螺栓从一侧凸缘伸入、贯穿电动机架的长度后从另一侧凸缘向外伸出,接着在该螺栓上拧上一适当的锁定螺母66。在该较佳实施例中,贯穿螺栓64包括电动机36的两个主结构支撑螺栓,并且如图所示,撑架54是由电动机制造商在装配电动机的过程中连接到该电动机上的。安装撑架的支撑板56大致呈矩形,并设有邻近其四个角的四个连接指68。每一个连接指68是通过从板56向上冲压材料所形成的。这些连接指结构坚硬,每一个连接指包括与支撑板56整体制成的一端70和朝着支撑板56的后方延伸的一自由平段72,如图5所示。每一个连接指68与支撑板的顶表面74相隔开,以便在两者之间限定一槽76。该槽76具有与风机支撑板22的厚度相等的厚度和预定的长度。同样通过冲压操作在支撑板56之中还形成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撑架和撑架支撑板的组合: 所述安装撑架包括: 具有第一和第二侧的一大致平坦的撑架支撑平板;以及 自所述支撑平板的所述第一侧延伸的至少一结构安装件; 在所述支撑平板中具有至少一刚性连接指,所述至少一连接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与所述支撑平板整体形成的一固定端和平行于所述第二板的所述第二侧延伸、且与其相隔开以便在两者之间限定一槽的一自由段; 所述支撑平板还具有一可变形的锁闩,所述锁闩包含有与所述支撑平板整体形成的一固定端,所述可变形锁闩还包含有沿大致平行于所述支撑平板的方向自所述固定端延伸的一挠性细长段;以及 形成在其另一端处的一锁闩头,当所述锁闩处于未变形状态时,所述锁闩头至少部分地延伸在所述支撑平板的所述第二侧的上方; 所述撑架支撑板包括: 一撑架接合平板,在所述平板中包含有诸孔,所述孔与贯穿其中的所述至少一连接指中的各连接指对齐且被构成为用以接纳所述连接指; 所述撑架接合板还具有贯穿其中的一锁孔,所述锁孔位于这样一个位置上,即当所述连接指延伸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孔时,所述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离开所述锁闩头的位置一段距离,所述距离基本等同于所述槽的长度; 由此,当所述至少一连接指通过至少一个孔插入、并且所述撑架支撑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邻近所述诸孔的所述撑架接合板的部分将滑入到所述诸槽内,与此同时,所述可变形锁闩向下变形,直到所述锁闩头变得与所述锁孔对齐、并且所述锁闩回复到其未变形状态为止,从而将所述锁闩头移入到与所述锁孔可靠锁合的状态中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CC科雷亚
申请(专利权)人:开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