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95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连接结构包括:垂直固定于主体结构的铰接件;对应于铰接件的拉结件,拉结件的一端和铰接件通过转轴穿设铰接,从而拉结件可绕设于转轴转动调节,拉结件的一端和铰接件在转轴的方向上留设有间距,从而拉结件可在转轴的方向移动调节;固定于幕墙立柱的螺杆,拉结件的另一端抵靠于幕墙立柱且和螺杆螺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拉结件的另一端能够根据风向进行适应性转动调节和高度调节从而减小风压带来的破坏。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curtain wall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遮挡主体结构间间隔的幕墙,幕墙的幕墙立柱通过拉杆和对应的主体结构连接。但是,风压对幕墙的作用力大,拉杆无法进行适应性调节,容易损坏幕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压对幕墙的作用力大,拉杆无法进行适应性调节,容易损坏幕墙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主体结构和幕墙立柱,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垂直固定于主体结构的铰接件;对应于所述铰接件的拉结件,所述拉结件的一端和所述铰接件通过转轴穿设铰接,从而所述拉结件可绕设于所述转轴转动调节,所述拉结件的一端和所述铰接件在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留设有间距,从而所述拉结件可在所述转轴的方向移动调节;以及固定于所述幕墙立柱的螺杆,所述拉结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幕墙立柱且和所述螺杆螺合连接。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主体结构设置铰接件,将拉结件的一端和铰接件铰接连接,从而使得拉结件的另一端能够绕设于铰接件转动调节,以根据风向进行适应性调节,从而减小风压带来的破坏。通过将拉结件的一端和铰接件在竖直方向上留设有间距,从而拉结件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调节其高度,能够根据风向进行适应性调节,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压对幕墙的作用力大,拉杆无法进行适应性调节,容易损坏幕墙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铰接件为垂直固定于所述主体结构且上下相对设置一对耳板;所述拉结件的一端固定有横向设于一对所述耳板之间的连接板,通过所述转轴穿设于一对所述耳板和所述连接板实现铰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耳板之间在所述转轴方向上留设有所述间距。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耳板垂直固定有至少一个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垂直固定于所述主体结构。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拉结件包括:垂直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多个管体,多个管体的一端和所述连接板固接;以及套设固定于多个所述管体的套管。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管的一端贴设固定有竖向的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和所述连接板垂直固定。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管另一端贴设固定有竖向的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和所述幕墙立柱贴设固定,所述第二封板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设的通孔。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杆穿设且凸伸出所述幕墙立柱的相对两侧,所述螺杆的对应于所述主体结构的一端和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螺合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连接主体结构和幕墙立柱,包括如下步骤:提供铰接件,将所述铰接件垂直固定于主体结构;提供拉结件,将所述拉结件的一端和所述铰接件通过转轴穿设铰接,使得所述拉结件的另一端可绕设于所述铰接件转动调节,所述拉结件的一端和所述铰接件在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留设有间距,从而所述拉结件可在所述转轴的方向移动调节;以及提供螺杆,将所述螺杆固定于所述幕墙立柱,将所述拉结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幕墙立柱且和所述螺杆螺合连接。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提供铰接件包括提供一对耳板,将一对所述耳板垂直固定于所述主体结构且上下相对设置;提供连接板和转轴,将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拉结件的一端且横向设于一对所述耳板之间,将所述转轴穿设于一对所述耳板和所述连接板实现铰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耳板之间在所述转轴方向上留设有所述间距。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提供拉结件包括:提供垂直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多个管体,将多个所述管体的一端和所述连接板固接;以及提供套管,将所述套管套设固定于多个所述管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施工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拉结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施工状态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主体结构10和幕墙立柱20,连接结构包括:垂直固定于主体结构10的铰接件30;对应于铰接件20的拉结件40,拉结件40的一端和铰接件20通过转轴61穿设铰接,从而拉结件40可绕设于转轴61转动调节,拉结件40的一端和铰接件20在转轴61的方向上留设有间距,从而拉结件40可在转轴61的方向移动调节;以及固定于幕墙立柱20的螺杆50,拉结件40的另一端抵靠于幕墙立柱20且和螺杆50螺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拉结件40的一端和铰接件30在转轴61的方向上留设的间距,作为拉结件40的一端受力后允许位移的间距。间距的设置可根据实际受力情况比如风力的大小而定。作为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铰接件30为垂直固定于主体结构10且上下相对设置一对耳板;拉结件40的一端固定有横向设于一对耳板之间的连接板60,通过转轴61穿设于一对耳板和连接板实现铰接,连接板和耳板之间在转轴61方向上留设有间距。在本实施例中,一对耳板中间插设有连接板,其中位于上方的耳板和连接板之间在竖直方向的留设有间距,位于下方的耳板和连接板之间在竖直方向的也留设有间距,从而在一对耳板均固定于主体结构10的情况下,连接板60能够在一对耳板之间进行上下移动两个间距的距离,以实现适应性调节,方便灵活。作为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耳板垂直固定有至少一个加固板31,加固板31垂直固定于主体结构10。加固板31呈三角状,用于加固连接耳板和主体结构10。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加固板31。作为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拉结件40包括:垂直于主体结构10的多个管体41,多个管体41的一端和连接板60固接;以及套设固定于多个管体41的套管42。在本实施例中,管体41的个数不限,管体41和套管42通过焊接固定。套管42套设于管体41外围,起到加固管体41增大管体41的牢固性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套管42的一端贴设固定有竖向的第一封板43,第一封板43和连接板40垂直固定。通过第一封板43连接套管42和连接板40,同时起到加固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套管42另一端贴设固定有竖向的第二封板44,第二封板44和幕墙立柱20贴设固定,第二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主体结构和幕墙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n垂直固定于主体结构的铰接件;/n对应于所述铰接件的拉结件,所述拉结件的一端和所述铰接件通过转轴穿设铰接,从而所述拉结件可绕设于所述转轴转动调节,所述拉结件的一端和所述铰接件在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留设有间距,从而所述拉结件可在所述转轴的方向移动调节;以及/n固定于所述幕墙立柱的螺杆,所述拉结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幕墙立柱且和所述螺杆螺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主体结构和幕墙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垂直固定于主体结构的铰接件;
对应于所述铰接件的拉结件,所述拉结件的一端和所述铰接件通过转轴穿设铰接,从而所述拉结件可绕设于所述转轴转动调节,所述拉结件的一端和所述铰接件在所述转轴的方向上留设有间距,从而所述拉结件可在所述转轴的方向移动调节;以及
固定于所述幕墙立柱的螺杆,所述拉结件的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幕墙立柱且和所述螺杆螺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接件为垂直固定于所述主体结构且上下相对设置一对耳板;
所述拉结件的一端固定有横向设于一对所述耳板之间的连接板,通过所述转轴穿设于一对所述耳板和所述连接板实现铰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耳板之间在所述转轴方向上留设有所述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板垂直固定有至少一个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垂直固定于所述主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件包括:
垂直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多个管体,多个管体的一端和所述连接板固接;以及
套设固定于多个所述管体的套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的一端贴设固定有竖向的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和所述连接板垂直固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立柱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另一端贴设固定有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合仕李友季本鑫李志龙田昆李润泽赵阳张茂春刘相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