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岔区连续型可动齿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908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岔区连续型可动齿轨结构,包括直线钢轨和曲线钢轨,道岔区直股道的齿轨与曲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一交汇处,并在此处纵向断开形成第一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一外侧可动齿轨;道岔区曲股道的齿轨与直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二交汇处,并在此处断开形成第二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二外侧可动齿轨;所述第一内侧可动齿轨、第一外侧可动齿轨、第二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二外侧可动齿轨远离交汇处的一端分别铰接固定在轨枕上,另一端分别与转辙机相连并由转辙机带动绕铰接点进行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可有效实现齿轨结构在道岔区段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进而提高齿轨车辆通过齿轨道岔时的安全性及平稳性,使乘客更加舒服且适应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岔区连续型可动齿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地齿轨铁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岔区连续型可动齿轨结构。
技术介绍
齿轨铁路凭借其爬坡能力强这一显著特点,在我国山地旅游交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较传统轨道系统而言,齿轨铁路在轨道纵向中心线又铺设了一条齿轨,通过齿轨车辆转向架牵引齿轮与齿轨的啮合转动,以克服大坡道地段轮轨间黏着力不足的问题。道岔作为轨道交通运输中使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另一股轨道的连接设备,既是铁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轨道结构中的薄弱环节。齿轨铁路是在普通轨道轨枕的中间,另外放置一条特别的齿轨,因此轨道结构更加复杂。尤其在道岔区,不仅有钢轨与钢轨的交叉,还有钢轨与齿轨的交叉,如何设计一种简易实用、安全可靠的齿轨道岔结构,实现齿轨车辆安全平稳地在不同齿轨股道间转换,是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0480520.0中提出了“一种非覆盖齿轨道岔转辙机构”,该用于齿轨道岔的转辙机构,包括直线侧前基本轨、第一钢轨、第一齿轨、第二钢轨;曲线侧基本轨、第三钢轨、第二齿轨、第五钢轨;直线侧后基本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岔区连续型可动齿轨结构,包括直线钢轨和曲线钢轨,其特征在于,道岔区直股道的齿轨与曲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一交汇处,并在此处纵向断开形成第一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一外侧可动齿轨;道岔区曲股道的齿轨与直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二交汇处,并在此处断开形成第二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二外侧可动齿轨;所述第一内侧可动齿轨、第一外侧可动齿轨、第二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二外侧可动齿轨远离交汇处的一端分别铰接固定在轨枕上,另一端分别与转辙机相连并由转辙机带动绕铰接点进行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岔区连续型可动齿轨结构,包括直线钢轨和曲线钢轨,其特征在于,道岔区直股道的齿轨与曲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一交汇处,并在此处纵向断开形成第一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一外侧可动齿轨;道岔区曲股道的齿轨与直线钢轨交汇形成第二交汇处,并在此处断开形成第二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二外侧可动齿轨;所述第一内侧可动齿轨、第一外侧可动齿轨、第二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二外侧可动齿轨远离交汇处的一端分别铰接固定在轨枕上,另一端分别与转辙机相连并由转辙机带动绕铰接点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区连续型可动齿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可动齿轨、第一外侧可动齿轨、第二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二外侧可动齿轨的纵向线型在铰接固定端一侧为直线,在非固定端向对应钢轨外侧具有横向偏折,纵向齿距前后保持连续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区连续型可动齿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可动齿轨、第一外侧可动齿轨、第二内侧可动齿轨和第二外侧可动齿轨非固定端齿槽下方贴合钢轨的内侧为台阶状,且台阶顶部低于齿槽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区连续型可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辉杨吉忠王坚强张茂帆肖飞知代丰冯读贝蔡文锋李忠继徐浩胡连军陈以庭杨文茂位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