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727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中底材料由物料经共混发泡后制得,所述的物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5‑15份,苯乙烯类树脂5‑20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45‑60份,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5‑20份,接枝剂0.5‑2.0份,润滑剂0.3‑1.0份,交联剂0.8‑1.2份,发泡剂3.5‑5.0份,发泡助剂1.0‑2.0份。将物料混合均匀后造粒,经发泡设备在注入模具成型后得到超轻EVA中底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运动鞋用中底材料,能够同时实现轻量化和高撕裂强度,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A super light EVA insole material for sports shoe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类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陈鹏,曲风,运动鞋科技进展综述,山西体育科技报2008(3)),跑步过程中,膝盖所受到的冲击力大约是体重的3-5倍,而鞋子的重量每增加1克,人每跑100米就会多消耗8%的体能,鞋子每减轻1克重量,就相当于减轻560克重力负担。一双鞋子的重量主要取决于鞋底的重量,而目前市场上的鞋底材料密度主要集中在0.2-0.3g/cm3。如果能将鞋底的重量降低至0.11g/cm3,鞋底的重量就能够降低50%以上,从而让穿着者在跑步过程中的重力负担大大的降低,能够极大的提升穿着舒适感,同时提升运动成绩。鞋子的穿着使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运动过程,因此,运动鞋鞋底使用的中底材料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力学指标。通常,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材料的密度成反比,如何在低密度的情况下,使运动鞋鞋底材料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是当前行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市售的中底材料大多数是基于乙烯基类聚合物交联发泡制备获得,在低密度下拉伸、撕裂等力学性能无法满足运动鞋鞋底所需的力学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轻量化和高撕裂强度的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材料同时具有低密度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密度低于0.11g/cm3,拉伸强度大于2.5MPa,延伸率大于250%,撕裂大于5.0N/mm,可大大减轻运动鞋穿着者跑步的重力负担,提升消费者的穿着舒适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由物料经共混发泡制得,所述的物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5-15份,苯乙烯类树脂5-20份,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45-60份,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5-20份,接枝剂0.5.-2.0份,润滑剂0.3-1.0份,交联剂0.8-1.2份,发泡剂3.5-5.0份,发泡助剂1.0-2.0份。所述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硬度应在95shoreA以上,熔融指数2-5g/10min,优选住友CU2002牌号。LLDPE在结构上不同于一般的低密度聚乙烯、因为不存在长支链,通常由乙烯和高级α-烯烃共聚生成,LLDPE具有比一般LDPE更窄的分子量分布,在具体的产品应用上,具备优异的抗环境应力开裂性,高撕裂性,耐低温冲击性。所述的苯乙烯类树脂(K-Resin)选自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K树脂),硬度应在98shoreA以上,优选众和SL803牌号。K树脂是以苯乙烯、丁二烯为单体,采用阴离子聚合成的一种嵌段共聚物,其中苯乙烯结构提供了材料刚性,丁二烯结构则提供了材料的韧性,作增韧材料,可以提升材料的韧性;K树脂是一种超硬的塑料,添加适量的K树脂,能够提升配方的基础硬度,能够保证高发泡倍率制品硬度不会偏软。所述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VA含量为18%,极性高,加工性能好。优选杜邦EVA460。所述的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AA)硬度50shoreD以上,熔融指数0.5-5.0g/10min,优选杜邦514D。EAA带有羧基反应性官能团,能与其他成分反应提供离子交联,有着与其他材料粘结的倾向,可以作为一种优异的相容剂。所述的接枝剂为马来酸酐(MAH),本专利技术采用接枝剂进行接枝,以利于解决聚合物间的相容性问题,聚合物相容性好,产品的力学性能也更优异。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硬脂酸锌、硬脂酸钙、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硬脂酸及硬脂酸锌两种,能够同时兼顾内外润滑。所述的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AC)、4,4’氧代双苯磺酰肼(OBSH)、小苏打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AC,发气量大,分散性能好。所述的发泡助剂为氧化锌、氧化镁、碳酸锌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优选氧化锌,能够有效的调整体系酸碱度及发泡温度。所述的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DCP)、1,4-双叔丁基过氧化丙基苯(BIPB)、过氧化苯甲酰(BPO)中的一种,优选BIPB,交联效率高,异味少。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包括0.8-1.2重量份的交联剂,其能够引发交联、接枝等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混炼过程中加入引发马来酸酐和聚合物接枝的交联剂,使得共混体系中每种聚合物分子链都接枝上部分马来酸酐,即聚合物各自有部分接枝为LLDPE-g-MAH、Kresin-g-MAH、EVA-g-MAH、EAA-g-MAH等组成,因此,体系不是单一的相容物存在,而是多种相容结构共同存在,从而降低了聚合物的相界面的界面张力,大大提高了各个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上述超轻EVA中底材料的制造方法如下:将发泡剂和一部分交联剂作为第一组分,润滑剂、发泡助剂为第二组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苯乙烯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接枝剂和余下的交联剂作为第三组分,然后按照以下步骤实施:(1)先将第三组分采用高速混炼机预分散后,倒入双螺杆造粒机,打开机器,第一、二、三、四、五区温度分别设为90、180、180、180、150℃,造粒后经过水冷烘干,得到混炼胶粒;(2)将混炼胶粒与第二组分倒入密炼机,打开机器,待升温至115℃,倒入第一组分,混合好的物料倒出,经单螺杆造粒机造粒,第一、二、三、四区温度设为75、80、85、90℃,得到待发泡胶粒;(3)将待发泡胶粒倒入注塑发泡成型机内进行化学发泡成型,料枪温度第一、二、三、四区温度分别设为85、90、95、100℃,发泡成型温度为170-180℃,料量根据模具设定,硫化时间为600s,得到超轻EVA中底材料。进一步的,在步骤(3)发泡成型后,将发泡成型的发泡材料进行烘烤,利于提高材料尺寸的稳定性,所述烘烤条件具体为:将烘箱温度第一、二、三、四区温度分别设为100、90、80、65℃,转速为90转每分钟,全程30-40分钟,得到超轻EVA中底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泡物料采用的聚合物硬度高,能够保证发泡后产品硬度不会偏软。通过马来酸酐接枝的方法,在不同聚合物分子链上接枝实现多种相容组分存在,降低了聚合物的相界面的界面张力,大大提高了各个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物料中还混入了适量的乙甲基烯丙烯酸类共聚物,其本身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相容剂,能够进一步提升不同聚合物间的相容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藉由提供有合适配比的可发泡组合物进行发泡,即可产出兼具低密度且力学性能良好等优点的EVA中底材料。相较于现有大多数市售中底材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泡材料同时具有低密度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密度低于0.11g/cm3,拉伸强度大于2.5MPa,延伸率大于250%,裤型撕裂大于5.0N/mm,剥离强度20N/cm,可大大减轻运动鞋穿着者跑步的重力负担,提升消费者的穿着舒适感,同时产品强度高,不易损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及其所要主张的申请专利范围能被充分地理解,以下将示范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由物料经共混发泡制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n线性低密度聚乙烯5-15份,/n苯乙烯类树脂5-20份,/n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45-60份,/n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5-20份,/n接枝剂0.5.-2.0份,/n润滑剂0.3-1.0份,/n交联剂0.8-1.2份,/n发泡剂3.5-5.0份,/n发泡助剂1.0-2.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由物料经共混发泡制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5-15份,
苯乙烯类树脂5-20份,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45-60份,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5-20份,
接枝剂0.5.-2.0份,
润滑剂0.3-1.0份,
交联剂0.8-1.2份,
发泡剂3.5-5.0份,
发泡助剂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硬度超过95shoreA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产品,熔融指数2-5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乙烯类树脂选自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硬度高于98shore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VA含量为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硬度50shoreD以上,熔融指数0.5-5.0g/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枝剂为马来酸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动鞋用超轻EVA中底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剂选自硬脂酸、硬脂酸锌、硬脂酸钙、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的交联剂选自DCP、BIPB中的一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清实吴世勤范良彪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