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59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包括:a.水泵持续从蓝藻集中富集的近岸待清理区域内抽水至渗水箱内进行过滤渗水,并将水体中的蓝藻收集到渗水箱内形成堆积蓝藻,通过渗水板过滤的洁净水则通过排水管排入到洁净水区域内;b.收集的蓝藻加入到螺旋挤压机内进行挤压脱水,并将含MC废水和挤干的蓝藻分别进行收集处理;c.收集的废水依次通过紫外线处理箱和臭氧处理箱内进行二级处理;d.收集的脱水完成的蓝藻,进入到加热铜套内进行加热灭活,使其长时间保持40‑50℃状态,基本灭失了生物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近岸的蓝藻进行的收集打捞,降低水体中的MC含量,避免了其获得生物竞争优势,从而遏制蓝藻水华的发生和恶化。

A method of collection and treatment of cyanobacteria bl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属于生物环保行业蓝藻水华预防及处理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2007年太湖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以来,蓝藻水华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蓝藻如果清理不及时,产生的毒素对水体生物造成致命的威胁,并且蓝藻死亡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水体缺氧从而破坏正常的食物链,威胁到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是由蓝藻水华,如固氮的鱼腥藻(Anabaena)、束丝藻(Aphanizomenon)等暴发所产生的一种肝毒素。微囊藻毒素为七肽单环肝毒素,结构中存在着环状结构和间隔双键,因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微囊藻毒素是一种具有自我强化机制作用的生态生长调节素,高浓度MC可以影响水生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从而帮助蓝藻获得竞争优势,直至形成水华。因此,去除或降低水体中的MC含量是处理和预防蓝藻水华的重要途径。当蓝藻水华发生前期,湖水近岸区域首先会富集大量蓝藻,当前为了在早期处理蓝藻水华问题,通常会对近岸水面用浮漂进行区域划分锁定后,进行人工打捞或者抽水至岸边渗漏。存在环境污染,水源浪费,人工打捞的效率低、打捞成本高、后续处理成本高。而且划分区域并不能避免高浓度的MC是蓝藻获得竞争优势,从而避免蓝藻水华恶化等问题。因此,湖水近岸区域针对蓝藻水华进行有效的收集处理,进行高效、低成本的处理,同时进一步的遏制蓝藻水华的发生和恶化,就成了目前针对湖面水体蓝藻水华污染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可以对近岸富集的蓝藻进行的收集打捞,进行高效、低成本的处理,降低水体中的MC含量,避免了蓝藻获得生物竞争优势,从而遏制蓝藻水华的发生和恶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包括布置在岸边的可移动式收集打捞系统和蓝藻处理预防系统。所述的一种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包括:a.水泵持续从蓝藻集中富集的近岸待清理区域(1)内抽水至渗水箱(6)内进行过滤渗水,并将水体中的蓝藻收集到渗水箱(6)内形成堆积蓝藻(26),通过渗水板(27)过滤到积水区(28)内的洁净水则通过排水管二(14)排入到洁净水区域二(15)内;b.收集的蓝藻加入到螺旋挤压机内进行挤压脱水,并将含MC废水和挤干的蓝藻分别进行收集处理;c.收集的废水依次通过紫外线处理箱(9)和臭氧处理箱(10)内进行二级处理;d.收集的脱水完成的蓝藻,进入到加热铜套(30)内进行加热灭活,在其长时间保持40-50℃状态,基本灭失了生物活性,进行后续处理。所述的紫外线处理箱(9)内的废水,持续流动过程中通过箱内的灯带进行紫外线照射预处理,极大的降低废水内的MC水平后排入到臭氧处理箱(10)内,所述的紫外线波长接近其最大吸收波长(238-254nm)时,MCs可被迅速降解,半衰期可以降低到5分钟以内。所述的在臭氧处理箱(10)内处理方法为,在密封较好的处理箱(10)内持续通过臭氧气瓶(15)通入臭氧,并保持箱内液体中臭氧容量,经过试验发现,可以通过延长臭氧处理时间来降低臭氧的浓度条件,进而可以降低臭氧使用量,在与水接触5min、水中残余O3质量浓度为0.5mg·L-1的条件下,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所述的处理完成的废水通过排水管排入到洁净水区域中,所述的废水中的MC含量水平大幅度降低,极大的避免了蓝藻进一步获得生物竞争优势,产生水华。所述的脱水完成的蓝藻,含水量基本降低到机械脱水的极限后,进入到加热铜套(30)内进行加热灭活,加热铜套(30)内的蓝藻经过5分钟的加热后,会形成40—90℃的温度梯度的半干燥状态,并排出到集料箱(31)内,在集料箱(31)内混合后,能够保持所有蓝藻达到50℃状态,在蓝藻集料箱(31)内保持40-50℃状态10-20分钟时间后,基本灭失了生物活性,方便进行后续处理甚至直接排放到湖水内进行微生物降解。通过对蓝藻进行打捞灭活后,从一定比例上消除了MC产生的蓝藻源头,同时也避免了其获得生物竞争优势,产生水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可以对近岸富集的蓝藻进行的收集打捞,进行高效、低成本的处理,降低水体中的MC含量,避免了其获得生物竞争优势,从而遏制蓝藻水华的发生和恶化。而且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运行管理简单,可自动操作,同时其体积小、功能齐、节水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蓝藻水华收集处理方法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蓝藻水华收集处理方法的三维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蓝藻水华收集泵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蓝藻水华收集渗水箱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蓝藻水华螺旋挤压灭活处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蓝藻水华螺旋挤压灭活加热温度效果仿真图;图中各标号为:1、待清理区域;2、抽水管路;3、水泵;4、电机;5、出水管路;6、渗水箱;7、移动小车;8、螺旋挤压机;9、紫外线处理箱;10、臭氧处理箱;11、洁净水区域一;12、排水管一;13、臭氧气瓶;14、排水管二;15、洁净水区域二;21、进水口;22、压力表;23、出水口;24、阀门;25、进水管口;26、堆积蓝藻;27、渗水板;28、积水区;29、螺旋挤压片;30、加热铜套;31、集料箱;32、进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照附图1-6,一种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布置在岸边的可移动式收集打捞系统和蓝藻处理预防系统;所述的布置在岸边的可移动式收集打捞系统主要由抽水管路2、水泵3、电机4、出水管路5、渗水箱6、移动小车7等组成。所述的抽水管路2、水泵3、电机4、出水管路5、排水管二14等布置在待清理区域1附近,并将出水管路5的出水口与渗水箱6相连。当所述的电机4带动所述的水泵3运转时,水泵持续从蓝藻集中富集的近岸待清理区域1内抽水至渗水箱6内进行过滤渗水,并将水体中的蓝藻收集到渗水箱6内形成堆积蓝藻26,通过渗水板27过滤到积水区28内的洁净水则通过排水管二14排入到洁净水区域二15内。当所述的堆积蓝藻26过多导致渗水速度变慢时,用移动小车7快速更换备用渗水箱6,进行持续处理。所述的待清理区域1用浮漂围栏,保持水面蓝藻在一定浓度,提高蓝藻收集效率。蓝藻处理预防系统主要通过对蓝藻完成螺旋挤压脱水、蓝藻加热灭活、废液分步处理降低MC等功能。所述的蓝藻处理预防系统中的主要包括螺旋挤压机8、紫外线处理箱9、臭氧处理箱10等。所述的螺旋挤压机通过电机驱动减速机转动,并通过弹性柱销联轴器带动螺旋片29转动,螺旋片29上还连接有轴头、紧固片、轴承、轴承座等结构,并非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不再赘述。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外径和螺距同时渐变的型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包括布置在岸边的可移动式收集打捞系统和蓝藻处理预防系统;实施步骤包括:/na.水泵持续从蓝藻集中富集的近岸待清理区域(1)内抽水至渗水箱(6)内进行过滤渗水,并将水体中的蓝藻收集到渗水箱(6)内形成堆积蓝藻(26),通过渗水板(27)过滤到积水区(28)内的洁净水则通过排水管二(14)排入到洁净水区域二(15)内;/nb.收集的蓝藻加入到螺旋挤压机内进行挤压脱水,并将含MC废水和挤干的蓝藻分别进行收集处理;/nc.收集的废水依次通过紫外线处理箱(9)和臭氧处理箱(10)内进行二级处理;/nd.收集的脱水完成的蓝藻,进入到加热铜套(30)内进行加热灭活,使其长时间保持40-50℃状态,基本灭失了生物活性,进行后续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岸蓝藻水华的收集处理方法,包括布置在岸边的可移动式收集打捞系统和蓝藻处理预防系统;实施步骤包括:
a.水泵持续从蓝藻集中富集的近岸待清理区域(1)内抽水至渗水箱(6)内进行过滤渗水,并将水体中的蓝藻收集到渗水箱(6)内形成堆积蓝藻(26),通过渗水板(27)过滤到积水区(28)内的洁净水则通过排水管二(14)排入到洁净水区域二(15)内;
b.收集的蓝藻加入到螺旋挤压机内进行挤压脱水,并将含MC废水和挤干的蓝藻分别进行收集处理;
c.收集的废水依次通过紫外线处理箱(9)和臭氧处理箱(10)内进行二级处理;
d.收集的脱水完成的蓝藻,进入到加热铜套(30)内进行加热灭活,使其长时间保持40-50℃状态,基本灭失了生物活性,进行后续处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国郝焱刘梅穆军刘雨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