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2875881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材料,铵盐为氮源,首先氧化石墨烯在高温釜中经过硝酸蒸汽造孔和表面活化,随后将其放入较高浓度的铵根离子水溶液中,在异相自组装下大量铵根离子吸附于介孔氧化石墨烯表面,最后热处理制备出氮掺杂介孔碳材料。其中孔径分布主要在2~50nm,含氮量1%~10%可控,且氮元素分布均匀,使得该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又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成本低、环境友好和资源丰富等优点。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itrogen doped mesoporous carbon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材料的制备,特别涉及一种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碳材料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原料丰富等优点,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能源领域。其中介孔碳因拥有大的表面积、适中的孔径等优点,是一种很好的碱金属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纯的介孔碳的导电性和化学活性不足,通常采用氮掺杂的方案进行解决,因为氮原子与碳原子有相近的原子半径,且氮原子比碳原子多一个电子,氮原子的掺杂会给碳材料提供一个自由电子作为载流子,所以氮掺杂碳材料有很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然而,当前常用的氮掺杂介孔碳制备技术方法繁琐、价格昂贵、不可规模化生产;其氮含量和介孔也极其不可控。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控,环境友好,导电性能好、电化学性能优异,可规模化生产的可控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的、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导电性能好、电化学性能优异,可规模化生产的可控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氧化石墨烯为碳材料,硝酸蒸汽为造孔器,铵盐为氮掺杂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2)以硝酸蒸汽为造孔器,实现氧化石墨烯的造孔和表面活化;(3)以铵盐为氮掺杂剂,异相自组装、干燥和热处理完成氮掺杂,得到氮掺杂介孔碳材料。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硝酸为浓硝酸。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铵盐优选为是硝酸铵、碳酸铵、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为碳酸氢铵。进一步地,步骤(3)中,干燥为冷冻真空干燥或高温干燥。进一步地,步骤(3)中,热处理是在保护气体下进行,保护气体为氩气或氮气,热处理温度为500~900℃,时间为1~3h。进一步地,步骤(1)中,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按1.8~2.2:1的质量比称量石墨粉和硝酸钠,缓慢加入浓硫酸,控制石墨粉的浓度为40~50mg/mL,室温下搅拌8~15min,呈粘稠状;在冰浴搅拌的前提下,缓慢加入石墨粉质量2.5~3.5倍的高锰酸钾,随后转移到30~40℃水浴锅,水浴0.4~0.7h;继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去离子水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8~2.5:1,将水浴锅加热到85~95℃,保持0.4~0.7h;然后向其加入质量浓度为25~35%的氨水,氨水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0.8~1.3:3;最后,通过盐酸酸洗、去离子水水洗、冷冻干燥,获得氧化石墨烯。进一步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硝酸放入反应釜底部,氧化石墨烯放置在反应釜上部,用砂芯网将氧化石墨烯与酸隔开,硝酸与氧化石墨烯的用量比为3~10:300~1000mL/mg,然后将反应釜放入干燥箱中100~300℃保持10~60min,利用硝酸蒸汽实现造孔和表面活化。进一步地,步骤(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步骤(2)所得产物分散在离子浓度为0.1~1mol/L的铵盐水溶液中,异相自组装完成后,移除上清液、干燥、在保护气体氛围下500~900℃热处理1~3h,得到氮掺杂介孔碳材料。上述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应用于碱金属离子电池负极中。本专利技术采用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工艺成熟可规模化生产;利用少量的硝酸蒸汽处理氧化石墨烯,能对其进行造孔、表面活化和增加层间间距,从而改善电极液浸入、降低离子的扩散势垒和增加表面的活性位点;分散在铵盐水溶液中,可控铵根离子的吸附,随后的热处理形成的氮掺杂,可有效的改善材料的电子导电性能,增加材料倍率性能。总之,可控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拥有合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重复性好,导电性能好、电化学性能优异,可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温和酸处理氧化石墨烯、铵根离子异相吸附、热处理制备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孔径分布主要在2~50nm,含氮量1%~10%可控,且氮元素分布均匀,使得该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且其介孔碳材料孔径量和大小可控、氮掺杂含量可控,步骤简单,可大规模进行生产。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有较大的孔体积,作为电极材料与电解液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缩短了电子,离子的扩散距离,所以材料的电子、离子电导性更好,因此材料有更好的储钠性能;同时,较大的比表面积也提供了较多离子吸附位点,增加了离子界面存储,从而使得材料在作为电极材料时有更好的比容量和高倍率性能。氮的掺杂也提高了材料的电子导电性,从而使得材料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考虑到制备方法的简洁,这将是一种很有潜力、可规模化生产的碳电极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得氮掺杂介孔碳材料和还原石墨烯的XRD图。图2为实施例1所得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孔体积图。图3为实施例1所得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TEM图。图4为实施例1所得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EDS图。图5为实施例1所得氮掺杂介孔碳材料中氮的高分辨XPS图。图6为实施例1所得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循环伏安图。图7为实施例1所得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充放电曲线测试图。图8为实施例1所得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循环性能测试图。图9为实施例1所得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倍率性能图。图10为实施例1所得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EIS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量石墨粉(3g)和硝酸钠(1.5g),缓慢加入浓硫酸(70ml),室温下搅拌10min,呈粘稠状;在冰浴搅拌的前提下,将高锰酸钾(9g)缓慢加入,随后转移到35℃水浴锅,水浴0.5h;继续缓慢加入140mL去离子水,将水浴锅加热到90℃,保持0.5h;将20mL的氨水(质量浓度为30%),加入上述溶液;最后,通过盐酸酸洗、去离子水水洗、冷冻干燥获得氧化石墨烯;(2)将3mL硝酸放入反应釜底部,300mg步骤(1)所得氧化石墨烯放置在反应釜上部,用砂芯网将氧化石墨烯与硝酸隔开,然后将反应釜放入干燥箱中200℃保持10min,利用硝酸蒸汽实现造孔和表面活化,冷却室温后取出反应产物;(3)将步骤(2)所得产物分散在离子浓度为0.5M的碳酸氢铵盐水溶液中,随后移除上清液、干燥、在保护气体氛围下800℃保持2h得到氮掺杂介孔碳材料。实施例2一种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量石墨粉(3g)和硝酸钠(1.5g),缓慢加入浓硫酸(70ml),室温下搅拌10min,呈粘稠状;在冰浴搅拌的前提下,将高锰酸钾(9g)缓慢加入,随后转移到35℃水浴锅,水浴0.5h;继续缓慢加入140mL去离子水,将水浴锅加热到90℃,保持0.5h;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氧化石墨烯为碳材料,硝酸蒸汽为造孔器,铵盐为氮掺杂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1)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n(2)以硝酸蒸汽为造孔器,实现氧化石墨烯的造孔和表面活化;/n(3)以铵盐为氮掺杂剂,异相自组装、干燥和热处理完成氮掺杂,得到氮掺杂介孔碳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氧化石墨烯为碳材料,硝酸蒸汽为造孔器,铵盐为氮掺杂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2)以硝酸蒸汽为造孔器,实现氧化石墨烯的造孔和表面活化;
(3)以铵盐为氮掺杂剂,异相自组装、干燥和热处理完成氮掺杂,得到氮掺杂介孔碳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硝酸为浓硝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铵盐优选为是硝酸铵、碳酸铵、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为碳酸氢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干燥为冷冻真空干燥或高温干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热处理是在保护气体下进行,保护气体为氩气或氮气,热处理温度为500~900℃,时间为1~3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按1.8~2.2:1的质量比称量石墨粉和硝酸钠,缓慢加入浓硫酸,控制石墨粉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保张家玉刘雄杨利文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