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57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本方法在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放置三套内爬框、四套爬升钢梁,第一至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底部、中部以及上部;塔机本体底部爬升至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置,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于塔机本体中部位置;将第四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上部,拆除第一内爬框并直接从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倒运至第四爬升钢梁位置并安装;内爬塔机后续爬升时,拆除第一爬升钢梁和第二内爬框至塔机本体上部安装设置;依次执行上述步骤,完成塔机本体在全部爬升行程的爬升作业。本方法将内爬框和爬升钢梁直接在建筑物内部进行倒运,受上部模架系统干扰少,节省塔机整体爬升时间和费用,避免安全隐患。

Climbing method of internal tower crane in narrow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
技术介绍
内爬塔机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内部电梯井或楼梯间等核心筒结构内的塔机,可以随施工进程逐步向上爬升,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塔机在建筑物内部施工,不占用施工场地,适合于现场狭窄的工程,特别有利于城区改扩建工程;无需铺设轨道,无需专门制作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准备简单(只需预留洞口,局部提高强度),节省费用;无需多道锚固装置和复杂的附着作业;作业范围大。内爬塔机设置在建筑物中间,覆盖建筑物,能够使伸出建筑物的幅度小,有效避开周围障碍物和人行道等;由于起重臂可以较短,起重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只需少量的标准节,一般塔身30米(风载荷小),即可满足施工要求,一次性投资少,建筑物高度越高,经济效益越显著。如图1所示,目前内爬塔机在进行爬升作业时,通常采用间隔布置于塔机本体1的三套内爬框1a、2a、3a及爬升钢梁1b、2b、3b固定塔机本体1,爬升作业完成后,通过上部二套内爬框2a、3a及爬升钢梁2b、3b固定住塔机本体1,最底部一套内爬框1a及爬升钢梁1b拆除后,需倒运至室外堆放,在下一次爬升作业时作为塔机最上部的内爬框及爬升钢梁进行安装并使用。但由于内爬塔机一般设置在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由于建筑物核心筒施工通常采用爬模、顶模等自升式模架体系,该类模架体系上部平台预留给内爬塔机的位置通常十分狭小。内爬框和爬升钢梁在循环使用过程中,拆除的时候需要先拆内爬框再拆爬升钢梁,安装的时候又必须先装爬升钢梁再装内爬框,这就造成内爬框拆下后需先找地方存放,处于核心筒内部的内爬框及爬升钢梁无法从核心筒上方倒运至室外,而在超高层核心筒施工的时候,核心筒内无水平结构,因此需从筒体内部倒运至筒体外面存放,这个过程十分耗时,一般需要人工从核心筒侧面抽出内爬框及爬升钢梁,从而实现内爬框及爬升钢梁的倒运,该作业过程极为耗费时间及人力,且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本方法克服传统内爬塔机爬升作业的缺陷,将内爬塔机的内爬框和爬升钢梁倒运至室外的过程转化为在建筑物内部进行,受上部模架系统干扰较少,节省塔机的整体爬升时间和费用,避免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放置三套内爬框、四套爬升钢梁,第一内爬框和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底部,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中部,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上部;步骤二、内爬塔机正常运行至需爬升时,塔机本体进行内爬作业,塔机本体底部爬升至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置,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于塔机本体中部位置,塔机本体由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以及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支撑;步骤三、将第四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上部,拆除第一内爬框并直接从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倒运至第四爬升钢梁位置并安装,此时塔机本体由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第四爬升钢梁和第一内爬框支撑;步骤四、内爬塔机正常运行至后续爬升时,塔机本体进行内爬作业,塔机本体底部爬升至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置,第四爬升钢梁和第一内爬框位于塔机本体中部位置,塔机本体由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以及第四爬升钢梁和第一内爬框支撑;步骤五、拆除第一爬升钢梁和第二内爬框并直接从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倒运至塔机本体上部安装设置,塔机本体由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第四爬升钢梁和第一内爬框、第一爬升钢梁和第二内爬框支撑;步骤六、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六,完成塔机本体在全部爬升行程的爬升作业。由于本专利技术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方法在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放置三套内爬框、四套爬升钢梁,第一至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分别设置于塔机本体底部、中部以及上部;塔机本体底部爬升至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置,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于塔机本体中部位置;将第四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上部,拆除第一内爬框并直接从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倒运至第四爬升钢梁位置并安装;内爬塔机后续爬升时,拆除第一爬升钢梁和第二内爬框至塔机本体上部安装设置;依次执行上述步骤,完成塔机本体在全部爬升行程的爬升作业。本方法将内爬塔机的内爬框和爬升钢梁倒运至室外的过程转化为在建筑物内部进行,受上部模架系统干扰较少,节省塔机的整体爬升时间和费用,避免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传统内爬塔机爬升作业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示意图三;图5为本专利技术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示意图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2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如图2所示,在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放置三套内爬框、四套爬升钢梁,第一内爬框1a和爬升钢梁1b设置于塔机本体1底部A,第二内爬框2a和爬升钢梁2b设置于塔机本体1中部B,第三内爬框3a和爬升钢梁3b设置于塔机本体1上部C;步骤二、如图3所示,内爬塔机正常运行至需爬升时,塔机本体1进行内爬作业,塔机本体1底部爬升至第二内爬框2a和爬升钢梁2b位置,第三内爬框3a和爬升钢梁3b位于塔机本体1中部位置,塔机本体1由第二内爬框2a和爬升钢梁2b以及第三内爬框3a和爬升钢梁3b支撑;步骤三、如图4所示,将第四爬升钢梁4b设置于塔机本体1上部,拆除第一内爬框1a并直接从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倒运至第四爬升钢梁4b位置并安装,此时塔机本体1由第二内爬框2a和爬升钢梁2b、第三内爬框3a和爬升钢梁3b、第四爬升钢梁4b和第一内爬框1a支撑;步骤四、如图5所示,内爬塔机正常运行至后续爬升时,塔机本体1进行内爬作业,塔机本体1底部爬升至第三内爬框3a和爬升钢梁3b位置,第四爬升钢梁4b和第一内爬框1a位于塔机本体1中部位置,塔机本体1由第三内爬框3a和爬升钢梁3b以及第四爬升钢梁4b和第一内爬框1a支撑;步骤五、拆除第一爬升钢梁1b和第二内爬框2a并直接从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倒运至塔机本体1上部安装设置,塔机本体由第三内爬框3a和爬升钢梁3b、第四爬升钢梁4b和第一内爬框1a、第一爬升钢梁1b和第二内爬框2a支撑;步骤六、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六,完成塔机本体在全部爬升行程的爬升作业。内爬塔机在爬升作业时,由于受顶部模架体系空间狭小的限制,内爬框及爬升钢梁倒运至建筑物外部十分困难,本方法通过在建筑物核心筒内部增设一套爬升钢梁,将塔机本体在整个爬升过程中的内爬框和爬升钢梁的倒运、存放均改为在核心筒内部,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及时间。具体内爬框和爬升钢梁在建筑物核心筒内部的倒运可采用中国专利文献CN203545501U公开的狭小空间内爬式塔机辅助提升装置实现。本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在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放置三套内爬框、四套爬升钢梁,第一内爬框和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底部,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中部,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上部;/n步骤二、内爬塔机正常运行至需爬升时,塔机本体进行内爬作业,塔机本体底部爬升至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置,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于塔机本体中部位置,塔机本体由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以及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支撑;/n步骤三、将第四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上部,拆除第一内爬框并直接从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倒运至第四爬升钢梁位置并安装,此时塔机本体由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第四爬升钢梁和第一内爬框支撑;/n步骤四、内爬塔机正常运行至后续爬升时,塔机本体进行内爬作业,塔机本体底部爬升至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置,第四爬升钢梁和第一内爬框位于塔机本体中部位置,塔机本体由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以及第四爬升钢梁和第一内爬框支撑;/n步骤五、拆除第一爬升钢梁和第二内爬框并直接从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倒运至塔机本体上部安装设置,塔机本体由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第四爬升钢梁和第一内爬框、第一爬升钢梁和第二内爬框支撑;/n步骤六、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六,完成塔机本体在全部爬升行程的爬升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小空间中内爬塔机的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放置三套内爬框、四套爬升钢梁,第一内爬框和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底部,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中部,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上部;
步骤二、内爬塔机正常运行至需爬升时,塔机本体进行内爬作业,塔机本体底部爬升至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置,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位于塔机本体中部位置,塔机本体由第二内爬框和爬升钢梁以及第三内爬框和爬升钢梁支撑;
步骤三、将第四爬升钢梁设置于塔机本体上部,拆除第一内爬框并直接从建筑物核心筒结构内部倒运至第四爬升钢梁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良张彦徐亮江超胡向宇魏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