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及其倾角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45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座椅及其倾角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座椅包括相连接的座体和靠背,所述座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前端部设有坐盆,所述框架的后端部铰接设置;所述倾角调节装置包括:前支架组件,其前端部与所述框架的前端部相铰接,后端部形成固定铰接点;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和连接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前支架组件相铰接,所述驱动部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接部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驱动杆的端部也铰接设置;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驱动杆转动,以改变驱动杆旋入所述连接部的长度,进而使得所述前支架组件能够相对固定铰接点进行转动,并迫使所述框架绕其后端部的铰接点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座体的倾角以及靠背仰角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及其倾角调节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及其倾角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车体内部的座椅包括座体和与座体相连的靠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座椅调节机构普遍是对座椅在车体内前后位置的调节,以及靠背角度的调节,而有关座体角度的调节较少。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能够对座体的角度进行调节,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及其倾角调节机构,其中,该倾角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座体的倾角以及靠背仰角的调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所述座椅包括相连接的座体和靠背,所述座体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前端部设有坐盆,所述框架的后端部铰接设置;所述倾角调节装置包括:前支架组件,其前端部与所述框架的前端部相铰接,后端部形成固定铰接点;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和连接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前支架组件相铰接,所述驱动部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接部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驱动杆的端部也铰接设置;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以改变所述驱动杆旋入所述连接部的长度,进而使得所述前支架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铰接点进行转动,并迫使所述框架绕其后端部的铰接点进行转动。采用这种结构,当驱动部启动时,其能够带动驱动杆进行转动,使得驱动杆旋入连接部的长度可以发生变化,进而可改变前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间距,以驱动前支架组件绕其后端部的固定铰接点进行转动,前支架组件在转动过程中,其前端能够带动座体绕其后端部的铰接点进行转动,这样,就能够对座体的倾角进行调节,并能够同时满足实现对于靠背仰角的调节。可选地,所述前支架组件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的前侧支架和连接两所述前侧支架的横梁,所述横梁安装有驱动支架,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支架铰接;所述框架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两所述前侧支架的前端部一一对应地与两所述侧板的前端部相铰接。可选地,所述座体的下方沿横向间隔设有两个滑轨组件,各所述滑轨组件均包括上轨和下轨,两所述前侧支架的后端部均铰接于对应的所述上轨。可选地,所述上轨设有前侧托架,所述前侧托架设有竖板部,所述竖板部设有铰接孔,所述前侧支架铰接于所述铰接孔。可选地,所述竖板部还设有弧形的限位孔,限位件穿过所述前侧支架、所述限位孔,以连接所述前侧支架和所述前侧托架。可选地,所述前侧支架呈U形,并以其U形开口插接于所述竖板部,且所述前侧支架的一个侧板部与所述铰接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以避让铰接件的头部;所述铰接孔内设有衬套,所述衬套在所述铰接孔的轴向两端设有翻折部,其中,一个所述翻折部压紧在所述铰接件的头部和所述竖板部之间,另一个所述翻折部压紧在所述竖板部和所述前侧支架的侧板部之间。可选地,所述框架还包括前横管组件和后横管组件,二者一一对应地与所述框架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铰连;所述前横管组件包括前横管和与所述前横管相连的前连接梁,所述前支架组件与所述前连接梁相连接,绕所述固定铰接点转动的所述前支架组件能够带动所述前连接梁绕其与所述前支架组件的铰接点进行转动。可选地,所述前连接梁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前横管的横向两个端部,两所述前连接梁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前支架组件的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前侧支架相铰接。可选地,所述驱动杆为丝杆,所述连接部设有螺纹套,所述丝杆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且所述丝杆远离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还设有限位部,用于阻挡所述丝杆自所述连接部脱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相连接的座体和靠背;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座体的倾角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为上述的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由于上述的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倾角调节装置的座椅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座椅的倾角调节机构与座体的连接结构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举升前框架与滑轨组件的相对位置图;图4为图3的简易视图;图5为举升后框架与滑轨组件的相对位置图;图6为图5的简易视图;图7为前侧支架、前侧托架以及上轨的结构图;图8为举升前座椅与滑轨组件的相对位置图;图9为举升后座椅与滑轨组件的相对位置图。图1-9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座体、11框架、111侧板、112前横管组件、112a前横管、112b前连接梁、113后横管组件、113a后横管、113b后连接梁、12坐盆;2靠背;3前支架组件、31前侧支架、311侧板部、311a缺口、311b穿过孔、311c固连孔、32横梁、321驱动支架;4驱动组件、41驱动部、411驱动杆、411a限位部、42连接部、421螺纹套、422连接支架;5滑轨组件、51上轨、511前侧托架、511a竖板部、511a-1铰接孔、511a-2限位孔、511a-3衬套、511b加强部、512限位件、513铰接件、514后侧托架、52下轨;6电驱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请参考图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座椅的倾角调节机构与座体的连接结构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举升前框架与滑轨组件的相对位置图,图4为图3的简易视图,图5为举升后框架与滑轨组件的相对位置图,图6为图5的简易视图,图7为前侧支架、前侧托架以及上轨的结构图,图8为举升前座椅与滑轨组件的相对位置图,图9为举升后座椅与滑轨组件的相对位置图。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其中:该座椅包括相连接的座体1和靠背2,座体1包括框架11,框架11的前端部设有坐盆12,框架11的后端部可以铰接设置;该倾角调节装置包括:前支架组件3,其前端部与框架11的前端部相铰接,后端部形成固定铰接点;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部41和连接部42,驱动部41与前支架组件3相铰接,以形成第一铰接点,驱动部41设有驱动杆411,驱动杆411与连接部42螺纹连接,且连接部42远离驱动杆411的端部也铰接设置,以形成第二铰接点。采用这种结构,当驱动部41启动时,其能够带动驱动杆411进行转动,使得驱动杆411旋入连接部42的长度可以发生变化,进而可改变前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间距,以驱动前支架组件3绕其后端部的固定铰接点进行转动,前支架组件3在转动过程中,其前端能够带动座体1绕其后端部的铰接点进行转动,这样,就能够对座体1的倾角进行调节,并能够同时实现对于靠背2仰角的调节。而且,相比于传统的通过驱动坐盆12绕旋转点转动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中,座体1后端部的铰接点更为靠后,座体1下方的空间更大,更有利于驱动组件4的安装布置,座椅倾角的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所述座椅包括相连接的座体(1)和靠背(2),所述座体(1)包括框架(11),所述框架(11)的前端部设有坐盆(12),所述框架(11)的后端部铰接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调节装置包括:/n前支架组件(3),其前端部与所述框架(11)的前端部相铰接,后端部形成固定铰接点;/n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部(41)和连接部(42),所述驱动部(41)与所述前支架组件(3)相铰接,所述驱动部(41)设有驱动杆(411),所述驱动杆(411)与所述连接部(42)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部(42)远离所述驱动杆(411)的端部也铰接设置;/n所述驱动部(41)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411)转动,以改变所述驱动杆(411)旋入所述连接部(42)的长度,进而使得所述前支架组件(3)相对所述固定铰接点进行转动,并迫使所述框架(11)绕其后端部的铰接点进行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所述座椅包括相连接的座体(1)和靠背(2),所述座体(1)包括框架(11),所述框架(11)的前端部设有坐盆(12),所述框架(11)的后端部铰接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调节装置包括:
前支架组件(3),其前端部与所述框架(11)的前端部相铰接,后端部形成固定铰接点;
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部(41)和连接部(42),所述驱动部(41)与所述前支架组件(3)相铰接,所述驱动部(41)设有驱动杆(411),所述驱动杆(411)与所述连接部(42)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部(42)远离所述驱动杆(411)的端部也铰接设置;
所述驱动部(41)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411)转动,以改变所述驱动杆(411)旋入所述连接部(42)的长度,进而使得所述前支架组件(3)相对所述固定铰接点进行转动,并迫使所述框架(11)绕其后端部的铰接点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组件(3)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的前侧支架(31)和连接两所述前侧支架(31)的横梁(32),所述横梁(32)安装有驱动支架(321),所述驱动部(41)与所述驱动支架(321)铰接;
所述框架(11)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板(111),两所述前侧支架(31)的前端部一一对应地与两所述侧板(111)的前端部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的下方沿横向间隔设有两个滑轨组件(5),各所述滑轨组件(5)均包括上轨(51)和下轨(52),两所述前侧支架(31)的后端部均铰接于对应的所述上轨(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51)设有前侧托架(511),所述前侧托架(511)设有竖板部(511a),所述竖板部(511a)设有铰接孔(511a-1),所述前侧支架(31)铰接于所述铰接孔(511a-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部(511a)还设有弧形的限位孔(511a-2),限位件(512)穿过所述前侧支架(31)、所述限位孔(511a-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院林韦坚辉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