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岭专利>正文

一种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23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性油墨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混合浆料通过入料口注入壳体内。步骤二、将混合浆料通过开口输送至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对混合浆料进行盘磨。步骤三、第一磨盘转动的同时带动安装板转动,从而带动磨球与壳体侧壁内部的环形凹槽之间产生相对滚动,对附着在壳体内侧壁上的大颗粒原料进行球磨。步骤四、对混合浆料充分研磨完成后,将成品水性油墨通过出料口放出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对混合浆料进行两次转移,步骤简单,且降低了转移过程中造成的浆料损耗。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球磨和盘磨两种方式结合,可以对混合浆料进行充分研磨,研磨的均匀度很好。

A kind of water-based ink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性油墨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水性油墨简称为水墨,它主要由连接料、有机颜料、溶剂及相关助剂经复合研磨加工而成,连结料提供水性油墨必要的转移性能,颜料赋予水性油墨以色彩。水性油墨适用于烟、酒、食品、饮料、药品、儿童玩具等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的包装印刷产品。在水性油墨制造过程中,先将连接料、有机颜料、助剂以及溶剂制备成混合浆料,由于混合浆料含有较多大颗粒的原料,需要进一步对混合浆料进行精细研磨,精细研磨之后还需对混合浆料进行搅拌分散。现有技术中需要先将连接料、有机颜料、助剂以及溶剂加入搅拌机中制成混合浆料,然后将混合浆料转移至砂磨机中对混合浆料精细研磨,再将精细研磨之后的混合浆料转移至搅拌机中分散。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两次转移步骤繁琐,且转移过程中会造成浆料损耗。另一方面,现有的加工设备只能通过球磨或盘磨的单一方式对混合浆料进行研磨,无法对混合浆料的大颗粒原料进行充分研磨,且研磨的均匀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及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下问题:(1)现有技术需要对混合浆料进行两次转移,步骤较为繁琐,且转移过程中会造成浆料损耗;(2)现有的加工设备只能通过球磨或盘磨的单一方式对混合浆料进行研磨,无法对混合浆料的大颗粒原料进行充分研磨,且研磨的均匀度较差。(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的圆筒状壳体。壳体侧壁上开有入料口和出料口。壳体上安装有第一研磨机构,第一研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电机、连接架、第一磨盘、支撑架以及第二磨盘。第一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壳体顶面上,第一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竖直方向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贯穿壳体顶面的连接架,连接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水平的第一磨盘。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顶面与第一磨盘的底面相互配合的第二磨盘。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连接架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磨盘转动,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对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的混合浆料进行盘磨。连接架内形成空腔,第一转轴顶端转动配合在空腔内。第一磨盘中部形成上大下小的开口,第一转轴底端自上而下竖直贯穿开口和第二磨盘且固定连接水平的第一锥齿轮。第一转轴外开口的上方固定安装第一螺旋叶片。壳体侧壁外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上水平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的一端,第二转轴另一端贯穿壳体侧壁并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螺旋叶片转动。第一螺旋叶片转动过程中,将壳体内的混合浆料持续不断定向输送至开口。混合浆料进入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经盘磨后受离心力作用从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的缝隙处逸出。第一螺旋叶片对混合浆料的持续定向输送,以及混合浆料从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的缝隙处逸出的过程,起到了将混合浆料均匀化的作用,无需再进行搅拌。第一研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磨盘侧面的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铰接有磨球,壳体侧壁内部开设有与磨球相互配合的环形凹槽。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磨盘转动,第一磨盘带动安装板转动,安装板带动磨球和环形凹槽之间产生相对滚动,以对附着在壳体内侧壁上的大颗粒原料进行球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和壳体上安装有与第一研磨机构结构相同的第二研磨机构,第二研磨机构与第一研磨机构关于第二转轴轴线所在的水平面对称。第三转轴底端转动配合在第二研磨机构的空腔内,第三转轴顶端自下而上竖直贯穿第二研磨机构的开口和第二磨盘且固定连接水平的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三转轴外开口的下方固定安装第二螺旋叶片。第一研磨机构对壳体内的上层混合浆料进行研磨与均匀化,第二研磨机构对壳体内的下层混合浆料进行研磨与均匀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相互配合的面为碾磨面,且碾磨面的形状呈波浪状,以增加碾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碾磨的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研磨机构的连接架上固定安装有水平的叶片,叶片有四个且相邻叶片之间的夹角相同,叶片的边缘处与壳体的底面相切。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连接架转动,进一步带动叶片转动,叶片将混合浆料中沉淀到底层的大颗粒原料带起,使大颗粒原料均匀混合在混合浆料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研磨机构和第二研磨机构的第一磨盘上沿开口固定设置有一圈过滤网,过滤网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向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弯曲的弧形导流板。混合浆料经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送至开口后,一部分混合浆料进入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一部分混合浆料碰撞到开口上后回到开口上方,经导流板引导向过滤网,混合浆料中碾磨充分的小颗粒原料经过滤网,混合浆料中的大颗粒原料被过滤网过滤后留在开口上方,并通过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继续送至开口处,直至所有大颗粒原料都进入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经过盘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架包括四根长度相同且相互平行的刚性杆,刚性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环形的加强筋,刚性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卡接在第一磨盘上的卡块,刚性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开设有空腔的连接块。通过此种结构提高连接架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连接架发生变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性油墨制备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混合浆料通过入料口注入壳体内。步骤二、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磨盘转动,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螺旋叶片以及第二螺旋叶片转动。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将混合浆料通过开口输送至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对混合浆料进行盘磨。步骤三、第一磨盘转动的同时带动安装板转动,从而带动磨球与壳体侧壁内部的环形凹槽之间产生相对滚动,对附着在壳体内侧壁上的大颗粒原料进行球磨。步骤四、对混合浆料充分研磨完成后,将成品水性油墨通过出料口放出即可。(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及方法,无需对混合浆料进行两次转移,步骤简单,且降低了转移过程中造成的浆料损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将球磨和盘磨两种方式结合,可以对混合浆料进行充分研磨,研磨的均匀度很好。(2)本专利技术的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通过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对混合浆料进行持续定向输送,混合浆料从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之间的缝隙处逸出,这一过程起到了将混合浆料均匀化的作用,省去了搅拌的步骤,降低了浆料损耗,且提高了混合浆料的均匀性。(3)本专利技术的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通过安装板带动磨球和环形凹槽之间产生相对滚动,实现了对附着在壳体内侧壁上的大颗粒原料进行球磨,避免了大颗粒原料附着在壳体内侧壁上,进一步提高了研磨的效果和均匀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包括底座(1)以及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的圆筒状壳体(2);壳体(2)侧壁上开有入料口(201)和出料口(202);壳体(2)上安装有第一研磨机构,第一研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3)、第一电机(4)、连接架(5)、第一磨盘(6)、支撑架(7)以及第二磨盘(8);第一安装架(3)固定安装在壳体(2)顶面上,第一安装架(3)上固定安装有竖直方向的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贯穿壳体(2)顶面的连接架(5),连接架(5)的底部固定连接水平的第一磨盘(6);壳体(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架(7),支撑架(7)固定连接顶面与第一磨盘(6)的底面相互配合的第二磨盘(8);/n连接架(5)内形成空腔(501),第一转轴(9)顶端转动配合在空腔(501)内;第一磨盘(6)中部形成上大下小的开口(601),第一转轴(9)底端自上而下竖直贯穿开口(601)和第二磨盘(8)且固定连接水平的第一锥齿轮(10);第一转轴(9)外开口(601)的上方固定安装第一螺旋叶片(11);壳体(2)侧壁外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架(12),第二安装架(12)上水平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4)的一端,第二转轴(14)另一端贯穿壳体(2)侧壁并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10)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5);/n第一研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磨盘(6)侧面的安装板(16),安装板(16)的一侧铰接有磨球(17),壳体(2)侧壁内部开设有与磨球(17)相互配合的环形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包括底座(1)以及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的圆筒状壳体(2);壳体(2)侧壁上开有入料口(201)和出料口(202);壳体(2)上安装有第一研磨机构,第一研磨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3)、第一电机(4)、连接架(5)、第一磨盘(6)、支撑架(7)以及第二磨盘(8);第一安装架(3)固定安装在壳体(2)顶面上,第一安装架(3)上固定安装有竖直方向的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贯穿壳体(2)顶面的连接架(5),连接架(5)的底部固定连接水平的第一磨盘(6);壳体(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架(7),支撑架(7)固定连接顶面与第一磨盘(6)的底面相互配合的第二磨盘(8);
连接架(5)内形成空腔(501),第一转轴(9)顶端转动配合在空腔(501)内;第一磨盘(6)中部形成上大下小的开口(601),第一转轴(9)底端自上而下竖直贯穿开口(601)和第二磨盘(8)且固定连接水平的第一锥齿轮(10);第一转轴(9)外开口(601)的上方固定安装第一螺旋叶片(11);壳体(2)侧壁外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架(12),第二安装架(12)上水平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4)的一端,第二转轴(14)另一端贯穿壳体(2)侧壁并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10)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5);
第一研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磨盘(6)侧面的安装板(16),安装板(16)的一侧铰接有磨球(17),壳体(2)侧壁内部开设有与磨球(17)相互配合的环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性油墨制备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壳体(2)上安装有与第一研磨机构结构相同的第二研磨机构,第二研磨机构与第一研磨机构关于第二转轴(14)轴线所在的水平面对称;第三转轴(18)底端转动配合在第二研磨机构的空腔(501)内,第三转轴(18)顶端自下而上竖直贯穿第二研磨机构的开口(601)和第二磨盘(8)且固定连接水平的第三锥齿轮(19),第三锥齿轮(19)与第二锥齿轮(15)啮合;第三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岭曲文驰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