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82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回路并联,每个回路中串联有蓄电池模组和二极管且设有电流传感器,所述二极管还并联一个继电器,其中,所述继电器可切换所述二极管处于短路或工作状态,所述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该回路中电流的方向,所述二极管电流导通方向与该回路中的蓄电池模组放电电流方向相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结构简单,解决了蓄电池并联会造成蓄电池组之间自行相互充放电的问题,且蓄电池的输出通过继电器来短路二极管,降低了损耗且没有电压降。

A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battery pack for improving battery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蓄电池供电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每个领域,通过蓄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可以将电能应用于没有电网供电或者不断移动的场合,如停电时用蓄电池为负载继续供电、电动车上安装有蓄电池为电动车供电等。蓄电池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延长蓄电池的供电时间,蓄电池往往采用相同型号的蓄电池进行并联使用,用以加大蓄电容量。但为了提高电池组的寿命以及保持蓄电池组之间的电势均衡等原因,并联的蓄电池要求每个电池电压相同,而且往往不能将完全不一样类型、电压等级的电池组进行并联充电或放电。因为在蓄电池组中,个体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比如电池的内阻和容量,其差异性不会趋于消失。蓄电池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由于蓄电池个体的差异,会导致蓄电池组之间的电势不均衡,致使蓄电池之间会自行充放电,造成电池储量的减少或造成某电池的过充电,影响蓄电池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防止并联的电池组之间自行充放电,提高蓄电池的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回路并联,每个回路中串联有蓄电池模组和二极管且设有电流传感器,每个所述二极管还并联一个继电器,其中,所述继电器可切换所述二极管处于短路或工作状态,所述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该回路中电流的方向,所述二极管电流导通方向与该回路中的蓄电池模组放电电流方向相一致。作为优选地,所述继电器为常开型继电器,其次为常闭型继电器。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还包括接触器,所述接触器与所述至少两个回路并联串联,用于控制整个回路对外电路供电的通电与断电。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模组中至少有一块蓄电池。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回路中的蓄电池模组还包括充电端,所述充电端包括正充电端和负充电端,其中,正充电端与所述蓄电池模组正级连接,负充电端与所述蓄电池模组负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解决了蓄电池并联会造成蓄电池组之间自行相互充放电的问题,且蓄电池的输出通过继电器来短路二极管,降低了损耗且没有电压降,且该电路结构简单,易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的电路图附图标记:1蓄电池、2二极管、3继电器、4电流传感器、5接触器、6负载、7正充电端、8负充电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结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包括两个回路并联,每个回路中串联蓄电池模组1和二极管2且设有电流传感器4,在本实施例中蓄电池模组1选用一块蓄电池,每个所述二极管2还并联一个继电器3,所述继电器3选用常开型继电器(即每个二极管并联一个继电器中的一对常开触点),所述常开型继电器3可切换所述二极管2处于短路或工作状态,当常开型继电器3断开时,二极管2处于工作状态(这里说的工作状态为二极管2串联接入回路中,未处于短路状态),所述电流传感器4用于检测该回路中电流的方向,所述二极管2电流导通方向与该回路中的蓄电池1放电电流方向相一致,即蓄电池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2的正极或者蓄电池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2的负极,在本实施例为蓄电池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2的正极。为了能控制整个回路对外电路供电的通电与断电,加入了接触器5,所述接触器5与所述两个并联回路串联,其中负载6也与所述接触器5和所述两个并联回路串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接触器5可控制对负载6供电的通电或断电。为了能使每个回路中的蓄电池1能充电,不受该回路中的二极管2反向截止的影响,绕开二极管2,在所述蓄电池1中的正负极端加入充电端,所述充电端包括正充电端7和负充电端8,其中,正充电端7与所述蓄电池1正级连接,负充电端8与所述蓄电池1负极连接。工作原理:当接触器5断开时,即蓄电池组未处于工作状态时(蓄电池组未处于放电状态),所有回路中的继电器3处于断开状态,此时二极管2处于工作状态即二极管串联接入该回路中,由于二极管2的反向截止的原理,使得这两组蓄电池1之间不能相互充放电。当接触器5闭合时,即蓄电池组处于工作状态时(蓄电池组处于放电状态),两个回路中的蓄电池1接入回路中进行放电,但此时二极管2接入电路回路中,为了减少二极管带来的电压降和能量的损耗,此时回路中的电流传感器4会判断该回路的电流的方向,若正常,闭合该回路上的常开继电器3,使常开型继电器3闭合,使得二极管2处于短路的状态下,此时整个回路中电压等于蓄电池的电压,没有压降和二极管的损耗,当某个回路中的蓄电池1的电压偏低时,蓄电组之间即将发生相互充放电,该回路中的电流传感器4检测到电流的方向发生异常(方向偏转),然后控制该回路中的继电器3断开,使该回路中的二极管2处于工作状态,由于二极管2的反向截止特性,蓄电池组之间不能进行自行充放电,提高了蓄电池的寿命。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包括多个(n个)回路并联,每个回路中串联蓄电池模组1和二极管2且设有电流传感器4,在本实施例中蓄电池模组1选用多块蓄电池,每个所述二极管2还并联一个继电器3,所述继电器3选用常开型继电器(即每个二极管并联一个继电器中的一对常开触点),所述常开型继电器3可切换所述二极管2处于短路或工作状态,当常开型继电器3断开时,二极管2处于工作状态(这里说的工作状态为二极管2串联接入回路中,未处于短路状态),所述电流传感器4用于检测该回路中电流的方向,所述二极管2电流导通方向与该回路中的蓄电池模组1放电电流方向相一致,即蓄电池模组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2的正极或者蓄电池模组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2的负极,在本实施例为蓄电池模组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2的正极。为了能控制整个回路对外电路供电的通电与断电,加入了接触器5,所述接触器5与所述多个并联回路串联,其中负载6也与所述接触器5和多个并联回路串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接触器5可控制对负载6供电的通电或断电。为了能使每个回路中的蓄电池模组1能充电,不受该回路中的二极管2反向截止的影响,绕开二极管2,在所述蓄电池模组1中的正负极端加入充电端,所述充电端包括正充电端7和负充电端8,其中,正充电端7与所述蓄电池模组1正级连接,负充电端8与所述蓄电池模组1负极连接。工作原理:当接触器5断开时,即蓄电池组未处于工作状态时(蓄电池组未处于放电状态),所有回路中的继电器3处于断开状态,此时二极管2处于工作状态即二极管串联接入该回路中,由于二极管2的反向截止的原理,使得所有蓄电池模组1之间不能相互充放电。当接触器5闭合时,即所有蓄电池模组1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回路并联,每个回路中串联有蓄电池模组和二极管且设有电流传感器,每个所述二极管还并联一个继电器;其中,所述继电器可切换所述二极管处于短路或工作状态,所述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该回路中电流的方向,所述二极管电流导通方向与该回路中的蓄电池模组放电电流方向相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回路并联,每个回路中串联有蓄电池模组和二极管且设有电流传感器,每个所述二极管还并联一个继电器;其中,所述继电器可切换所述二极管处于短路或工作状态,所述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该回路中电流的方向,所述二极管电流导通方向与该回路中的蓄电池模组放电电流方向相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蓄电池组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电器为常开型继电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提高蓄电池寿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涛陆猛孟高举耿东李其霖李俊杰陆代泽姜鑫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