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式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49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风机、集水器、喷淋器、换热盘管、水管、循环泵、挡尘盖,塔体顶上设有连通的冷却腔室与积水腔,塔体设有进风管口,该进风管口中设有进风格栅、防尘过滤网,风机、集水器、喷淋器与换热盘管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设置在冷却腔室中;水管分别连接在积水腔腔底与喷淋器上,循环泵设于水管上;挡尘盖包括前固定板、后固定板、上挡板、若干左挡板、若干右挡板,左挡板与右挡板都呈倾斜布置,挡尘盖上形成有左出风缝隙、右出风缝隙;挡尘盖盖置在冷却腔室的腔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挡尘盖,能够起到挡尘、挡杂物的作用,从而能大大减少灰尘、杂物进入闭式冷却塔的几率,进而能减少闭式冷却塔清洁维护的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闭式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设备
,特别是一种闭式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却系借水的蒸发过程来完成,并能循环使用。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但现有冷却塔的出风口大多开设在其顶部,这样灰尘或杂物易通过该出风口进入到冷却塔中,这易导致冷却塔的使用性能受到影响;且这样易导致冷却塔的清洁维护次数增多,这给使用者带来了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闭式冷却塔,该闭式冷却塔具有挡尘盖,能够起到挡尘、挡杂物的作用,从而能大大减少灰尘、杂物进入闭式冷却塔的几率,进而能减少闭式冷却塔清洁维护的次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闭式冷却塔,其特点在于包括塔体、风机、集水器、喷淋器、换热盘管、水管、循环泵、挡尘盖,其中塔体顶部开设有向下延伸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的腔底设有呈漏斗状的积水腔,所述塔体的左右外壁上分别设有进风管口,并使该进风管口贯穿至冷却腔室的下腔壁上,该进风管口中设有进风格栅、防尘过滤网,并使进风格栅位于防尘过滤网外侧,所述风机、集水器、喷淋器与换热盘管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设置在冷却腔室中;所述水管两端分别连接在积水腔腔底与喷淋器上,所述循环泵串接在水管上;所述挡尘盖包括前固定板、后固定板、上挡板、若干左挡板、若干右挡板,所述上挡板包括左斜板、右斜板、竖挡板,所述左斜板呈向左下倾斜布置,所述右斜板呈向右下倾斜布置,所述左斜板的上侧边与右斜板上侧边相接,所述竖挡板上端连接在左斜板与右斜板之间的连接处,所述前固定板布置在后固定板前侧,并使前固定板与后固定板相互平行,所述上挡板布置在前固定板与后固定板之间,并使左斜板、右斜板与竖挡板的前侧边分别固定在前固定板上,还使左斜板、右斜板与竖挡板的后侧边分别固定在后固定板上;各左挡板呈向左下倾斜布置,各左挡板的底面上侧边上分别设有垂直于左挡板的左挡风板,各左挡板按由上至下的排布顺序依次布置于左斜板左下方,并使离左斜板最近的一个左挡板的上端位于左斜板下方,且在相邻两个左挡板中处于下方的左挡板上端在处于上方的左挡板下端正下方,在左斜板与左挡板之间、以及在相邻两个左挡板之间分别留有左出风缝隙,各左挡板前后侧边分别固定在前固定板、后固定板上;各右挡板呈向右下倾斜布置,各右挡板的底面上侧边上分别设有垂直于右挡板的右挡风板,各右挡板按由上至下的排布顺序依次布置于右斜板右下方,并使离右斜板最近的一个右挡板的上端位于右斜板下方,且在相邻两个右挡板中处于下方的右挡板上端在处于上方的右挡板下端正下方,在右斜板与右挡板之间、以及在相邻两个右挡板之间分别留有右出风缝隙,各右挡板的前后侧边分别固定在前固定板、后固定板上;所述挡尘盖盖置在冷却腔室的腔口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闭式冷却塔上具有挡尘盖,且该挡尘盖盖置在冷却腔室的腔口上。而该挡尘盖包括前固定板、后固定板、上挡板、若干左挡板、若干右挡板,通过上述合理的结构设计,形成了结构巧妙的左出风缝隙、右出风缝隙,并能有效地防止灰尘或杂物直接落到闭式冷却塔中,这能有效地减少灰尘、杂物进入到闭式冷却塔中几率,从而避免灰尘或杂物影响到闭式冷却塔的正常使用,这有助于提高闭式冷却塔的使用寿命,并还能减少闭式冷却塔清洁维护的次数。由于左挡板的底面上侧边上设有左挡风板、右挡板的底面上侧边上设有右挡风板,这样在气流接触到挡尘盖底面时,通过左挡风板、右挡风板的阻挡作用,可以使气流能够从对应的左出风缝隙、右出风缝隙中排出,以保证排气的均匀性,以及避免气流在挡尘盖顶面上部聚集,从而有助于保证排气的顺畅性。由于进风管口中设有进风格栅与防尘过滤网,这样能有效地避免杂物与灰尘通过进风管口进入到闭式冷却塔中,这样的设计,也能避免它们影响到闭式冷却塔的正常使用,这也有助于提高闭式冷却塔的使用寿命,并也能减少闭式冷却塔清洁维护的次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挡尘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挡尘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上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左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右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闭式冷却塔,包括塔体1、风机2、集水器3、喷淋器4、换热盘管5、水管6、循环泵7、挡尘盖8,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塔体1顶部开设有向下延伸的冷却腔室11,所述冷却腔室11的腔底设有呈漏斗状的积水腔12,所述塔体1的左右外壁上分别设有进风管口13,并使该进风管口13贯穿至冷却腔室11的下腔壁上,该进风管口13中设有进风格栅131、防尘过滤网132,并使进风格栅131位于防尘过滤网132外侧,所述风机2、集水器3、喷淋器4与换热盘管5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设置在冷却腔室11中;所述水管6两端分别连接在积水腔12腔底与喷淋器4上,所述循环泵7串接在水管6上;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挡尘盖8包括前固定板81、后固定板82、上挡板83、若干左挡板84、若干右挡板85,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上挡板83包括左斜板831、右斜板832、竖挡板833,所述左斜板831呈向左下倾斜布置,所述右斜板832呈向右下倾斜布置,所述左斜板831的上侧边与右斜板832上侧边相接,所述竖挡板833上端连接在左斜板831与右斜板832之间的连接处,所述前固定板81布置在后固定板82前侧,并使前固定板81与后固定板82相互平行,所述上挡板83布置在前固定板81与后固定板82之间,并使左斜板831、右斜板832与竖挡板833的前侧边分别固定在前固定板81上,还使左斜板831、右斜板832与竖挡板833的后侧边分别固定在后固定板82上;如图2、图3与图5所示,各左挡板84呈向左下倾斜布置,各左挡板84的底面上侧边上分别设有垂直于左挡板84的左挡风板841,各左挡板84按由上至下的排布顺序依次布置于左斜板831左下方,并使离左斜板831最近的一个左挡板84的上端位于左斜板831下方,且在相邻两个左挡板84中处于下方的左挡板84上端在处于上方的左挡板84下端正下方,在左斜板831与左挡板84之间、以及在相邻两个左挡板84之间分别留有左出风缝隙840,各左挡板84前后侧边分别固定在前固定板81、后固定板82上;如图2、图3与图6所示,各右挡板85呈向右下倾斜布置,各右挡板85的底面上侧边上分别设有垂直于右挡板85的右挡风板851,各右挡板85按由上至下的排布顺序依次布置于右斜板832右下方,并使离右斜板832最近的一个右挡板85的上端位于右斜板832下方,且在相邻两个右挡板85中处于下方的右挡板85上端在处于上方的右挡板85下端正下方,在右斜板832与右挡板85之间、以及在相邻两个右挡板85之间分别留有右出风缝隙850,各右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风机(2)、集水器(3)、喷淋器(4)、换热盘管(5)、水管(6)、循环泵(7)、挡尘盖(8),其中塔体(1)顶部开设有向下延伸的冷却腔室(11),所述冷却腔室(11)的腔底设有呈漏斗状的积水腔(12),所述塔体(1)的左右外壁上分别设有进风管口(13),并使该进风管口(13)贯穿至冷却腔室(11)的下腔壁上,该进风管口(13)中设有进风格栅(131)、防尘过滤网(132),并使进风格栅(131)位于防尘过滤网(132)外侧,所述风机(2)、集水器(3)、喷淋器(4)与换热盘管(5)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设置在冷却腔室(11)中;所述水管(6)两端分别连接在积水腔(12)腔底与喷淋器(4)上,所述循环泵(7)串接在水管(6)上;所述挡尘盖(8)包括前固定板(81)、后固定板(82)、上挡板(83)、若干左挡板(84)、若干右挡板(85),所述上挡板(83)包括左斜板(831)、右斜板(832)、竖挡板(833),所述左斜板(831)呈向左下倾斜布置,所述右斜板(832)呈向右下倾斜布置,所述左斜板(831)的上侧边与右斜板(832)上侧边相接,所述竖挡板(833)上端连接在左斜板(831)与右斜板(832)之间的连接处,所述前固定板(81)布置在后固定板(82)前侧,并使前固定板(81)与后固定板(82)相互平行,所述上挡板(83)布置在前固定板(81)与后固定板(82)之间,并使左斜板(831)、右斜板(832)与竖挡板(833)的前侧边分别固定在前固定板(81)上,还使左斜板(831)、右斜板(832)与竖挡板(833)的后侧边分别固定在后固定板(82)上;各左挡板(84)呈向左下倾斜布置,各左挡板(84)的底面上侧边上分别设有垂直于左挡板(84)的左挡风板(841),各左挡板(84)按由上至下的排布顺序依次布置于左斜板(831)左下方,并使离左斜板(831)最近的一个左挡板(84)的上端位于左斜板(831)下方,且在相邻两个左挡板(84)中处于下方的左挡板(84)上端在处于上方的左挡板(84)下端正下方,在左斜板(831)与左挡板(84)之间、以及在相邻两个左挡板(84)之间分别留有左出风缝隙(840),各左挡板(84)前后侧边分别固定在前固定板(81)、后固定板(82)上;各右挡板(85)呈向右下倾斜布置,各右挡板(85)的底面上侧边上分别设有垂直于右挡板(85)的右挡风板(851),各右挡板(85)按由上至下的排布顺序依次布置于右斜板(832)右下方,并使离右斜板(832)最近的一个右挡板(85)的上端位于右斜板(832)下方,且在相邻两个右挡板(85)中处于下方的右挡板(85)上端在处于上方的右挡板(85)下端正下方,在右斜板(832)与右挡板(85)之间、以及在相邻两个右挡板(85)之间分别留有右出风缝隙(850),各右挡板(85)的前后侧边分别固定在前固定板(81)、后固定板(82)上;所述挡尘盖(8)盖置在冷却腔室(11)的腔口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风机(2)、集水器(3)、喷淋器(4)、换热盘管(5)、水管(6)、循环泵(7)、挡尘盖(8),其中塔体(1)顶部开设有向下延伸的冷却腔室(11),所述冷却腔室(11)的腔底设有呈漏斗状的积水腔(12),所述塔体(1)的左右外壁上分别设有进风管口(13),并使该进风管口(13)贯穿至冷却腔室(11)的下腔壁上,该进风管口(13)中设有进风格栅(131)、防尘过滤网(132),并使进风格栅(131)位于防尘过滤网(132)外侧,所述风机(2)、集水器(3)、喷淋器(4)与换热盘管(5)按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设置在冷却腔室(11)中;所述水管(6)两端分别连接在积水腔(12)腔底与喷淋器(4)上,所述循环泵(7)串接在水管(6)上;所述挡尘盖(8)包括前固定板(81)、后固定板(82)、上挡板(83)、若干左挡板(84)、若干右挡板(85),所述上挡板(83)包括左斜板(831)、右斜板(832)、竖挡板(833),所述左斜板(831)呈向左下倾斜布置,所述右斜板(832)呈向右下倾斜布置,所述左斜板(831)的上侧边与右斜板(832)上侧边相接,所述竖挡板(833)上端连接在左斜板(831)与右斜板(832)之间的连接处,所述前固定板(81)布置在后固定板(82)前侧,并使前固定板(81)与后固定板(82)相互平行,所述上挡板(83)布置在前固定板(81)与后固定板(82)之间,并使左斜板(831)、右斜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弘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