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况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7863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工况制冷系统,包括第一环形管路、第二环形管路、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第一电磁膨胀阀、蒸发器、蓄冰槽、冷却盘管、泵、第二电磁膨胀阀、第三电磁膨胀阀、第四电磁膨胀阀等构件,蓄冰槽包括壳体、出液管、竖向转轴、网箱、遮蔽盖、进液管、伺服电机、若干螺栓;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第一电磁膨胀阀与蒸发器依次串接在第一环形管路上,蓄冰槽、第二电磁膨胀阀、第三电磁膨胀阀、冷却盘管与第四电磁膨胀阀依次串接在第二环形管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流入蓄冰槽的载冷剂能充分地与各冰球接触,这有助于提高其上蓄冰槽的热交换性能,从而有助于以提高双工况制冷系统的使用性能。

A two condi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况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中央空调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工况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双工况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第一电磁膨胀阀、蒸发器、蓄冰槽、冷却盘管与泵等构件构成,其中蓄冰槽是双工况制冷系统的重要构件。目前,蓄冰槽一般是通过冰球来蓄冰的,由于现有的蓄冰槽内部空间一般较大,且现有蓄冰槽上大多仅有一个进液口、一个出液口,这样在蓄冰槽中的某些区域上常常会出现乙二醇溶液流动性差或不流动的情况。这会导致处于这些区域内的冰球,无法与流入蓄冰槽中的乙二醇溶液充分地接触,这较大地影响了蓄冰槽热交换的性能,这样易导致双工况制冷系统的使用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双工况制冷系统,该双工况制冷系统中流入蓄冰槽的载冷剂能充分地与各冰球接触,这有助于提高其上蓄冰槽的热交换性能,从而有助于以提高双工况制冷系统的使用性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工况制冷系统,其特点在于包括第一环形管路、第二环形管路、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第一电磁膨胀阀、蒸发器、蓄冰槽、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形管路(10)、第二环形管路(20)、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罐(3)、第一电磁膨胀阀(4)、蒸发器(5)、蓄冰槽(6)、冷却盘管(7)、泵(8)、第二电磁膨胀阀(91)、第三电磁膨胀阀(92)、第四电磁膨胀阀(93)、第五电磁膨胀阀(94)、第一管路(30)、第二管路(40)、第三管路(50)、第四管路(60),其中/n所述蒸发器(5)上具有载冷剂出口(51)、载冷剂入口(52);/n所述蓄冰槽(6)包括壳体(61)、出液管(62)、竖向转轴(63)、网箱(64)、遮蔽盖(65)、进液管(66)、伺服电机(67)、若干螺栓(68),所述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形管路(10)、第二环形管路(20)、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罐(3)、第一电磁膨胀阀(4)、蒸发器(5)、蓄冰槽(6)、冷却盘管(7)、泵(8)、第二电磁膨胀阀(91)、第三电磁膨胀阀(92)、第四电磁膨胀阀(93)、第五电磁膨胀阀(94)、第一管路(30)、第二管路(40)、第三管路(50)、第四管路(60),其中
所述蒸发器(5)上具有载冷剂出口(51)、载冷剂入口(52);
所述蓄冰槽(6)包括壳体(61)、出液管(62)、竖向转轴(63)、网箱(64)、遮蔽盖(65)、进液管(66)、伺服电机(67)、若干螺栓(68),所述壳体(61)顶部开设有呈圆柱状的安装腔(611),所述出液管(62)穿置在壳体(61)右壁下侧,并使出液管(62)与安装腔(611)相连通;所述竖向转轴(63)上端端面上开设有截面呈正六边形的嵌接孔(631),所述竖向转轴(63)下端圆周表面上设有环形限位凸部(632),所述竖向转轴(63)布置在安装腔(611)中,并使竖向转轴(63)下端能转动地嵌装在安装腔(611)腔底;所述网箱(64)包括网桶(641)、套装管(642)、若干网板(643),所述网桶(641)为底部封闭的网桶结构,所述网桶(641)的内腔为容纳腔(640),所述套装管(642)呈竖向布置地穿置在网桶(641)中部,并使套装管(642)下端延伸至网桶(641)底部,各网板(643)分别竖向布置于容纳腔(640)中,并使各网板(643)均匀地位于套装管(642)四周,还使网板(643)上的两个侧边与底边分别连接在容纳腔(640)腔壁、套装管(642)外壁、容纳腔(640)腔底上,以通过各网板(643)将容纳腔(640)分割成若干冰球放置腔(650),所述网桶(641)外壁上均匀地设有若干滚轮(660);所述遮蔽盖(65)中部穿置有呈竖向布置的转动轴(651),并使转动轴(651)上端穿置于遮蔽盖(65)顶面外,还使转动轴(651)下端穿置于遮蔽盖(65)底面外,所述转动轴(651)下端设有嵌接孔(631)相匹配的嵌接部(670),所述遮蔽盖(65)顶面上设有吊装环(652);所述进液管(66)包括竖向管(661)、横向管(662),所述横向管(662)为两端封闭的空心管体结构,所述横向管(662)底部开设有若干出液孔(680),所述竖向管(661)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弘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