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42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属于余热锅炉技术领域。包括锅炉本体、设置在锅炉本体两端的前烟箱和后烟箱;锅炉本体内腔一侧设有第一烟管组,锅炉本体另一侧内腔设有炉膛,炉膛上方设有第二烟管组,烟室筒体后端设有看火孔;前烟箱的前烟箱外圆筒一端与锅炉本体前端连接,另一端设置前烟箱面板,前烟箱面板上设置前烟箱盖板,外圆筒、盖板和面板围成集烟室,集烟室内设有前烟箱隔板,集烟室隔成两个独立的集烟室,集烟室上分别设置烟囱;后烟箱的进烟室与第一烟管组连通。本申请在余热锅炉内的烟气无法满足供热要求时,增加燃烧器产生高温烟气满足供热的同时,提高换热效率,节约生产成本;而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An efficient afterheat boiler with supplementary combu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属于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制定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决策。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各级政府及企业共同努力的目标,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一行业,逐渐趋于成熟的余热回收技术也为解决余热利用提供了思路。余热锅炉作为一种节能、减排设备是冶炼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将冶炼工艺中炉体产生的烟气进行降温,同时将烟气降温环节释放的热量用于产生蒸汽,蒸汽再被用于其他生产工序。余热锅炉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冶炼工艺的作用率及后续相关系统的可靠运行。余热锅炉前端的冶炼工序产生大量高温烟气与工质进行热交换生产蒸汽或热水。但是目前大多数工程在开工初期并没有高温烟气产生,而且上游设备运行不稳定的情况下产生的高温烟气往往不能满足余热锅炉的要求,从而导致余热锅炉运行不稳定。补燃式余热锅炉(CN105972569A)通过设置于补燃室的转接烟道与余热锅炉烟道之间的第一烟道闸阀板来控制补燃系统的启用与否。在施工初期上游设备无法提供高温烟气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补燃室内补燃燃烧器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来为余热锅炉提供高温烟气,从而满足供热要求;当上游设备运行不稳定而产生的高温烟气不能满足余热锅炉的运行要求时,利用补燃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能够补充部分热烟气从而满足供热要求。该专利虽然解决了供热不足的问题,但是结构复杂,增加制作成本,操作繁琐;而且余热锅炉烟道内的烟气与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在同一腔体,高温烟气与余热烟气必然混合在一起,使得达到供热要求的时间变长,增加了燃烧器使用的燃料用量,生产成本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在余热锅炉内的烟气无法满足供汽要求时,增加燃烧器产生高温烟气满足供热要求,提高换热效率,节约生产成本;而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包括锅炉本体,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前端的前烟箱,设置在锅炉本体后端的后烟箱;所述锅炉本体包括第一前管板、第一后管板、第一烟管组和第二烟管组,所述第一前管板固定设于锅炉本体前端,第一后管板固定设于锅炉本体后端,所述第一烟管组设置在第一前管板和第一后管板之间,且第一烟管组位于锅炉本体内腔一侧,所述锅炉本体另一侧内腔设有炉膛,所述炉膛后端设有烟室筒体,所述烟室筒体内设有第二前管板和第二后管板,所述炉膛上方设置第二烟管组,且所述第二烟管组设置于第一前管板和第二前管板之间,使得炉膛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烟室筒体通入第二烟管组内,所述烟室筒体后端设有看火孔;所述锅炉本体上方还设置有人孔装置、汽水分离器、主汽管座、安全阀管座、给水管座、付汽阀管座、压力表管座;所述前烟箱包括前烟箱外圆筒、前烟箱盖板和前烟箱面板,所述前烟箱外圆筒一端与锅炉本体前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前烟箱面板,所述前烟箱面板上固定设置前烟箱盖板,所述前烟箱外圆筒、前烟箱面板、前烟箱盖板围成收集烟气的集烟室,所述前烟箱盖板上设置有开闭集烟室的前烟箱门,使得集烟室可开闭;所述集烟室上设置用于外排烟气的烟囱,前烟箱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燃烧器的燃烧器接口,所述燃烧器接口贯通炉膛;所述后烟箱包括后烟箱外圆筒、后烟箱面板和后烟箱隔板,所述后烟箱外圆筒一端固定连接锅炉本体,另一端固定设置后烟箱面板,所述后烟箱隔板、后烟箱外圆筒、后烟箱面板围成第一进烟室A,所述第一进烟室A连通第一烟管组,所述后烟箱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后烟箱门,所述第一后烟箱门上设置有第一烟气进气接口,所述第一烟气进气接口连通第一进烟室A;所述看火孔向后延伸贯穿后烟箱面板,且看火孔与第一进烟室A相互独立、互不干涉,所述后烟箱面板上设置有能够开闭看火孔的第二后烟箱门。所述集烟室内设有前烟箱隔板,该前烟箱隔板将集烟室隔成两个独立的第一集烟室和第二集烟室,所述第一集烟室连通第一烟管组,所述第二集烟室连通第二烟管组;所述前烟箱门有两个,包括开闭第一集烟室的第一前烟箱门和开闭第二集烟室的第二前烟箱门;所述烟囱有两个,包括连通第一集烟室的第一烟囱和连通第二集烟室的第二烟囱。所述第二后烟箱门为防爆门,所述防爆门上装有看火镜。还包括节能器和冷凝器,所述节能器、冷凝器设置在第二烟囱的排烟管路上。所述锅炉本体的前后端的上拐角部位设置有斜拉杆。所述锅炉本体两侧还设置有水位显示装置,所述水位显示装置包括高水位引水管和低水位引水管、平衡管和水位监测管,所述平衡管和水位监测管均设置在高水位引水管和低水位引水管之间,且平衡管位于锅炉本体和水位监测管之间。位于所述前烟箱内的燃烧器接口周壁设置耐火层和保温层,所述前烟箱与锅炉本体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前烟箱盖板内壁和前烟箱隔板内壁分别设置耐火层和保温层。位于所述后烟箱内的看火孔周壁设置耐火层,所述第一进烟室A的周壁设置耐火层和保温层,所述后烟箱与锅炉本体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耐火层为耐火混凝土层,所述保温层为岩棉层和硅酸铝纤维棉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将余热锅炉与燃油(气)蒸汽锅炉组合,其中燃油气蒸汽锅炉部分按需作业,在余热锅炉满足供汽要求时,油(气)蒸汽锅炉可不开启,在余热锅炉无法满足供汽要求时,油(气)蒸汽锅炉开启,产生的高温烟气对废气进行补充,使满足供汽要求。废气和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的流通互不干涉,前烟箱内采用隔板将产生的两种尾气分隔开,两种尾气互相独立地从各自的烟囱排出,有助于对其中温度较高的尾气再利用,更加节能。本申请具有设备集成度高的优点,确保余热锅炉供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中锅炉本体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中锅炉本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中后烟箱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中后烟箱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中前烟箱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中前烟箱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的侧视图;图中1炉膛、2第一前管板、3锅炉本体、4第一后管板、5第二前管板、6第二后管板、7看火孔、8第一烟管组、9第二烟管组、10后烟箱外圆筒、11后烟箱面板、12后烟箱隔板、13第一后烟箱门、14第二烟气进气接口、15防爆门、16耐火层、17保温层、18后烟箱、19前烟箱外圆筒、20前烟箱面板、21第一前烟箱门、22燃烧器接口、23第二前烟箱门、24前烟箱盖板、25第二烟囱、26前烟箱隔板、27第一烟囱、28前烟箱、29看火镜、30节能器、31冷凝器、32人孔装置、33汽水分离器、34主汽管座、35安全阀管座、36给水管座、37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本体(3),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3)前端的前烟箱(28),设置在锅炉本体(3)后端的后烟箱(18);/n所述锅炉本体(3)包括第一前管板(2)、第一后管板(4)、第一烟管组(8)和第二烟管组(9),所述第一前管板(2)固定设于锅炉本体(3)前端,第一后管板(4)固定设于锅炉本体(3)后端,所述第一烟管组(8)设置在第一前管板(2)和第一后管板(4)之间,且第一烟管组(8)位于锅炉本体(3)内腔一侧,所述锅炉本体(3)另一侧内腔设有炉膛(1),所述炉膛(1)后端设有烟室筒体,所述烟室筒体内设有第二前管板(5)和第二后管板(6),所述炉膛(1)上方设置第二烟管组(9),且所述第二烟管组(9)设置于第一前管板(2)和第二前管板(5)之间,使得炉膛(1)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烟室筒体通入第二烟管组(9)内,所述烟室筒体后端设有看火孔(7);/n所述锅炉本体(3)上方还设置有人孔装置(32)、汽水分离器(33)、主汽管座(34)、安全阀管座(35)、给水管座(36)、付汽阀管座(37)、压力表管座(38);/n所述前烟箱(28)包括前烟箱外圆筒(19)、前烟箱盖板(24)和前烟箱面板(20),所述前烟箱外圆筒(19)一端与锅炉本体(3)前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前烟箱面板(20),所述前烟箱面板(20)上固定设置前烟箱盖板(24),所述前烟箱外圆筒(19)、前烟箱面板(20)、前烟箱盖板(24)围成收集烟气的集烟室,所述前烟箱盖板(24)上设置有开闭集烟室的前烟箱门,使得集烟室可开闭;所述集烟室上设置用于外排烟气的烟囱,前烟箱(28)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燃烧器的燃烧器接口(22),所述燃烧器接口(22)贯通所述炉膛(1);/n所述后烟箱(18)包括后烟箱外圆筒(10)、后烟箱面板(11)和后烟箱隔板(12),所述后烟箱外圆筒(10)一端固定连接锅炉本体(3),另一端固定设置后烟箱面板(11),所述后烟箱隔板(12)、后烟箱外圆筒(10)、后烟箱面板(11)围成第一进烟室A,所述第一进烟室A连通第一烟管组(8),所述后烟箱面板(11)上还设置有第一后烟箱门(13),所述第一后烟箱门(13)上设置有第一烟气进气接口(14),所述第一烟气进气接口(14)连通第一进烟室A;/n所述看火孔(7)向后延伸贯穿后烟箱面板(11),且看火孔(7)与第一进烟室A相互独立、互不干涉,所述后烟箱面板(11)上设置有能够开闭所述看火孔(7)的第二后烟箱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本体(3),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3)前端的前烟箱(28),设置在锅炉本体(3)后端的后烟箱(18);
所述锅炉本体(3)包括第一前管板(2)、第一后管板(4)、第一烟管组(8)和第二烟管组(9),所述第一前管板(2)固定设于锅炉本体(3)前端,第一后管板(4)固定设于锅炉本体(3)后端,所述第一烟管组(8)设置在第一前管板(2)和第一后管板(4)之间,且第一烟管组(8)位于锅炉本体(3)内腔一侧,所述锅炉本体(3)另一侧内腔设有炉膛(1),所述炉膛(1)后端设有烟室筒体,所述烟室筒体内设有第二前管板(5)和第二后管板(6),所述炉膛(1)上方设置第二烟管组(9),且所述第二烟管组(9)设置于第一前管板(2)和第二前管板(5)之间,使得炉膛(1)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烟室筒体通入第二烟管组(9)内,所述烟室筒体后端设有看火孔(7);
所述锅炉本体(3)上方还设置有人孔装置(32)、汽水分离器(33)、主汽管座(34)、安全阀管座(35)、给水管座(36)、付汽阀管座(37)、压力表管座(38);
所述前烟箱(28)包括前烟箱外圆筒(19)、前烟箱盖板(24)和前烟箱面板(20),所述前烟箱外圆筒(19)一端与锅炉本体(3)前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前烟箱面板(20),所述前烟箱面板(20)上固定设置前烟箱盖板(24),所述前烟箱外圆筒(19)、前烟箱面板(20)、前烟箱盖板(24)围成收集烟气的集烟室,所述前烟箱盖板(24)上设置有开闭集烟室的前烟箱门,使得集烟室可开闭;所述集烟室上设置用于外排烟气的烟囱,前烟箱(28)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燃烧器的燃烧器接口(22),所述燃烧器接口(22)贯通所述炉膛(1);
所述后烟箱(18)包括后烟箱外圆筒(10)、后烟箱面板(11)和后烟箱隔板(12),所述后烟箱外圆筒(10)一端固定连接锅炉本体(3),另一端固定设置后烟箱面板(11),所述后烟箱隔板(12)、后烟箱外圆筒(10)、后烟箱面板(11)围成第一进烟室A,所述第一进烟室A连通第一烟管组(8),所述后烟箱面板(11)上还设置有第一后烟箱门(13),所述第一后烟箱门(13)上设置有第一烟气进气接口(14),所述第一烟气进气接口(14)连通第一进烟室A;
所述看火孔(7)向后延伸贯穿后烟箱面板(11),且看火孔(7)与第一进烟室A相互独立、互不干涉,所述后烟箱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秋平冯慧君朱海锋李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元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