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共饮水的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604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共饮水的清洁装置,包括保温罐(1)、恒温器(2)、储液罐(3)、处理室(10)、高压脉冲发生器(11)。所述保温罐(1)的下方设有恒温器(2),保温罐(1)的上部与空压机(4)和储液罐(3)连接;所述保温罐(1)的下部与齿轮泵(15)连接,并通过阀门F1(14)和阀门F2(12)与处理室(10)入口连接,处理室(10)出口连接至储液罐(3);所述处理室(10)连接有高压脉冲发生器(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高压脉冲电场灭菌,改变传统直线型水流的电场处理方式,可有效降低能耗;同时利用二次电极,进一步确保灭菌效果,确保公共场所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A cleaning device for public drinking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共饮水的清洁装置
本技术涉及饮用水处理的清洁设备,具体是一种公共饮水的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在大型户外广场、景区或体育馆等公共饮水区域,由于水源面积大,有些水源半暴露空气中,当饮水温度一般在20~30摄氏度左右时,容易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沾染,如致病性的厌气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大肠埃希菌、芽孢杆菌、霉菌等,也是传染病病毒扩散的高发区。传统高温灭菌不仅浪费电力,也不适合大面积使用,而且降温后也容易二次污染。目前较为流行的高压灭菌一般采用直线型水流的电场处理,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水在处理过程中很快的就会流过灭菌区,导致磁场利用不充分,所以灭菌效率较低,浪费电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共饮水的清洁装置,主要改进高压磁场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共饮水的清洁装置,包括保温罐1、恒温器2、储液罐3、处理室10、高压脉冲发生器11。所述保温罐1下部设有恒温器2,所述恒温器2内设有保温装置;所述保温罐1的下部连接齿轮泵15,所述齿轮泵15的出口端并联设有阀门F114;保温罐1的上部与空压机4和储液罐3的上部连接;所述处理室10连接有高压脉冲发生器11,处理室10的入口通过阀门F114和阀门F212连接至保温罐1,处理室10的出口连接至储液罐3的下部,所述储液罐3的下部还通过阀门F114和阀门F313与温罐1下部连接;所述处理室10由处理室电极101、S型管路102、绝缘主体103、外部绝缘保护板104、紧固件105和二次电极106组成,所述绝缘主体103由相同的二部分组成,其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S型的连续凹槽,凹槽内设有与其相应的S型管路102;所述处理室10上设有处理室电极101和二次电极106;所述绝缘主体103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外部绝缘保护板104,并通过紧固件105固定;所述高压脉冲发生器11内含有两个高压电极开关S1和S2来分别控制处理室10内的两个高压电极,即处理室电极101和二次电极1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型管路102由上、下有机玻璃夹合,组成S型的管道,并采用硅酮密封胶填充其之间的空隙。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处理室10与储液罐3间还连接有测温仪5、流量计6和压力表7。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处理室10还连接有示波仪8和分压器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处理室中采用高压脉冲电场灭菌,并改进了传统直线型水流的电场处理方式,采用S型管路结构,方便快速的对电场进行有效叠加,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对待处理水源的灭菌,可有效降低能耗;同时本技术还加入了二次电极,可以对水中的游离空气进行击穿,产生臭氧分子,可以进一步确保灭菌效果,节能环保,确保公共场所饮用水的水质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的系统工作原理图。图2为图1中处理室1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处理室10内部S型管路10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高压脉冲发生器1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恒温器2内部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保温罐1;恒温器2;储液罐3;空压机4;测温仪5;流量计6;压力表7;示波仪8;分压器9;处理室10;处理室电极101;S型管路102;绝缘本体103;外部绝缘保护板104;紧固件105;二次电极106;高压脉冲发生器11;阀门F212;阀门F313;阀门F114,齿轮泵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公共饮水的清洁装置,包括保温罐1、恒温器2、储液罐3、处理室10、高压脉冲发生器11。所述保温罐1下方设有一个恒温器2,所述恒温器2内设有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由继电器、加热电阻丝、保温管和温控传感器组成。所述保温罐1的下部连接齿轮泵15,所述齿轮泵15的出口端并联设有阀门F114,所述保温罐1的上部与空压机4和储液罐3的上部连接;所述储液罐3的下部还通过阀门F114和阀门F313与保温罐1的下部连接。所述处理室10连接有高压脉冲发生器11,所述处理室10的入口通过阀门F114和阀门F212连接至保温罐1的下部;所述处理室10的出口与储液罐3下部相连。所述处理室10由处理室电极101、S型管路102、绝缘主体103、外部绝缘保护板104、紧固件105和二次电极106组成,所述绝缘主体103由相同的二部分组成,其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S型的连续凹槽,凹槽内设有与其相应的S型管路102;所述处理室10上设有处理室电极101和二次电极106;所述绝缘主体103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外部绝缘保护板104,并通过紧固件105固定;所述高压脉冲发生器11内含有两个高压电极开关S1和S2来分别控制处理室10内的两个高压电极,即处理室电极101和二次电极106。所述S型管路102由上、下有机玻璃夹合,组成S型的管道,并采用硅酮密封胶填充其之间的空隙;所述处理室10为本设计的核心装置,采用S型管道可以增加液体流经电场面积和时间,使高压脉冲电场直接大面积作用于液体水,更有利于将高压脉冲电场集中于液体,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所述处理室10还连接有示波仪8和分压器9,所述分压器9设有断路保护结构,用于防止电压异常。所述处理室10与储液罐3间还连接有测温仪5、流量计6和压力表7。所述保温罐1、储液罐3,其壁厚均大于3mm,最大承受压力是1.5MPa(即15个大气压)。所述保温罐1、恒温器2、储液罐与阀门之间的主管道采用304不锈钢来搭建,该管道接口处以螺纹方式连接,耐受最大压力为1MPa(即10个大气压)。所述高压脉冲发生器11,其具体实施方式为(如图4),采用220V、50HZ的交流电压,实施过程中也可用工频变压器升压成为交流高压,此交流高压经高压硅堆D1-D4组成的全桥整流后变为直流高压,此直流高压经充电保护电阻R1、R2向储能电容器C1和极性转换电容器C2、C3充电(其中C1>>C2、C3),从而在储能电容器C1两端建立起直流高压,并通过高压电极开关S1、S2控制,继而将电压分别加载到电极101和二次电极106上,所述S1,S2的连接方式为机械互联的旋转开关,即当S1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为最小时导通,S2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为最大时不导通,反之亦然。实施过程中,S1,S2开关可选择由电动机带动,按照10~20转/分钟的转速带动S1、S2的开关,工作循环过程为:S1、S2均截止→S1通、S2截止→S1、S2均截止→S2通、S1截止→S1、S2均截止→S1通、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共饮水的清洁装置,包括保温罐(1)、恒温器(2)、储液罐(3)、处理室(10)、高压脉冲发生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罐(1)的下部设有恒温器(2),所述恒温器(2)内设有保温装置;所述保温罐(1)的下部连接齿轮泵(15),所述齿轮泵(15)的出口端并联设有阀门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共饮水的清洁装置,包括保温罐(1)、恒温器(2)、储液罐(3)、处理室(10)、高压脉冲发生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罐(1)的下部设有恒温器(2),所述恒温器(2)内设有保温装置;所述保温罐(1)的下部连接齿轮泵(15),所述齿轮泵(15)的出口端并联设有阀门F1(14);所述保温罐(1)上部与空压机(4)和储液罐(3)的上部连接;所述处理室(10)连接有高压脉冲发生器(11),处理室(10)的入口通过阀门F1(14)和阀门F2(12)连接至保温罐(1)下部,处理室(10)的出口连接至储液罐(3)的下部;所述储液罐(3)的下还通过阀门F1(14)和阀门F3(13)与保温罐(1)的下部连接;所述处理室(10)由处理室电极(101)、S型管路(102)、绝缘主体(103)、外部绝缘保护板(104)、紧固件(105)和二次电极(106)组成,所述绝缘主体(103)由相同的二部分组成,其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S型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