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00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包括轿顶及设置在其下方的轿厢吊顶,轿顶上设置有逃生口,轿顶和轿厢吊顶的同一侧设置有撞锁机构,轿顶与轿厢吊顶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机构,撞锁机构及旋转机构的配合实现轿厢吊顶的锁闭及90度翻转,轿顶的外侧对应撞锁机构的位置处设置有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撞锁机构和旋转机构的设置,实现可内外双向打开逃生通道,且实现轿厢吊顶的90度翻转,可同时兼顾逃生和换灯的功能。

A special escape mechanism for elevator that can be opened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
本技术属于电梯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
技术介绍
逃生机构是电梯产品中必不可少的设置,常见电梯的逃生结构通常是在电梯轿厢的轿顶开设逃生出口,然后在吊顶的天花板上设置可以活动的部分用于打开吊顶使搭乘人员可以从该处到达逃生出口,由于现有的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均没有对这一结构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得大部分电梯厂家以及电梯配件厂家对该结构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实际产品中电梯的逃生功能因为吊顶结构的不合理设计导致形同虚设,上述结构的逃生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安装麻烦,同时由于逃生出口通常会开设在电梯轿顶的中线一侧而非正中,使得吊顶的可以活动的部分与逃生出口错位,导致实际可以用来到达逃生出口的空间不足以使人通过,另外,该种结构的逃生结构无法对于轿内换灯较为麻烦,因此涉及一种兼顾轿内换灯及便于逃生的逃生机构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内较为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所述的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包括轿顶及设置在其下方的轿厢吊顶,所述轿顶上设置有逃生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和轿厢吊顶的同一侧设置有撞锁机构,轿顶与轿厢吊顶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撞锁机构及旋转机构的配合实现轿厢吊顶的锁闭及90度翻转,所述轿顶的外侧对应撞锁机构的位置处设置有盖板。所述的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轿顶下方的上锁件和固定安装在轿厢吊顶上的下锁件,所述上锁件包括上安装板及固定设置在上安装板上的锁舌;所述下锁件包括下安装板、支撑板、拨杆组件,所述下安装板固定设置在轿厢吊顶上,所述支撑板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下安装板的两侧,所述拨杆组件包括上拨杆、U型拨杆,所述U型拨杆的一端延伸到两个支撑板之间且连接设置有第一棘齿,所述第一棘齿的上端通过第一销轴与两个支撑板连接,第一棘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二棘齿,所述第二棘齿的中部通过第二销轴与两个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相互啮合。所述的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呈U型,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供U型锁舌穿过的U型凹槽。所述的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棘齿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锁舌配合使用的钩齿。所述的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拨杆和U型拨杆为一体式设置,上拨杆穿过轿厢吊顶后位于轿顶和轿厢吊顶之间,U型拨杆位于轿厢吊定的侧边。所述的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锁机构设置有两个,分设在轿顶和轿厢吊顶同一侧的两端。所述的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为连接轿顶和轿厢吊顶的铰链或转轴。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撞锁机构和旋转机构的设置,实现可内外双向打开逃生通道,且实现轿厢吊顶的90度翻转,可同时兼顾逃生和换灯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图3撞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撞锁机构锁闭状态图;图5为撞锁机构打开状态;图6为吊顶翻转9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轿顶,2-轿厢吊顶,3-撞锁机构,4-盖板,5-上锁件,51-上安装板,52-锁舌,6-下锁件,61-下安装板,62-支撑板,63-上拨杆,64-U型拨杆,65-第一棘刺,66-第一销轴,67-拉簧,68-第二棘刺,69-第二销轴,610-凹槽,611-钩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该逃生机构打破了传统轿顶逃生与轿内换灯无法兼顾的难题,采用专用的可内外双向打开的碰锁机构,也具有安装简单、适合标准化批量制作的优点。如图1、6所示,包括轿顶及设置在其下方的轿厢吊顶,轿顶上设置有逃生口,轿顶和轿厢吊顶的同一侧设置有撞锁机构,撞锁机构设置有两个,分设在轿顶和轿厢吊顶同一侧的两端,轿顶与轿厢吊顶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旋转机构,旋转机构为连接轿顶和轿厢吊顶的铰链或转轴,撞锁机构及旋转机构的配合实现轿厢吊顶的锁闭及90度翻转,轿顶的外侧对应撞锁机构的位置处设置有盖板。如图2-5所示,撞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轿顶下方的上锁件和固定安装在吊顶上的下锁件,上锁件包括上安装板及固定设置在上安装板上的U型锁舌;下锁件包括下安装板、支撑板、拨杆组件,下安装板固定设置在轿厢吊顶上,支撑板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下安装板的两侧,支撑板上设置有供U型锁舌穿过的U型凹槽,拨杆组件包括一体式设置的上拨杆和U型拨杆,上拨杆穿过轿厢吊顶后位于轿顶和轿厢吊顶之间,U型拨杆位于轿厢吊定的侧边,U型拨杆的一端延伸到两个支撑板之间且连接设置有第一棘齿,第一棘齿的上端通过第一销轴与两个支撑板连接,第一棘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连接设置有第二棘齿,第二棘齿的中部通过第二销轴与两个支撑板连接,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相互啮合,第二棘齿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锁舌配合使用的钩齿。本技术现场安装过程,将上锁件安装在轿顶的下表面,下锁件安装在轿厢吊顶上,用铰链或转轴等可旋转的机构将轿顶和轿厢吊顶的另外一侧连接起来,然后向上提起轿厢吊顶撞击轿顶完成吊顶安装,后续维保时可从轿厢吊顶向上顶起U型拨杆,U型拨杆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一棘刺的下端向外移动,拉簧被拉伸,从而带动第二棘刺的沿第二销轴转动,第二棘刺的上端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第二棘刺的钩齿脱离锁舌,钩齿脱离锁舌后,轿厢吊顶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向下翻转90度;后续逃生时,救援人员从轿顶侧打开盖板,沿上拨杆上标识的拨动方向拨动上拨杆,打开过程同上,即可实现在轿顶打开轿厢吊顶。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撞锁机构和旋转机构,实现在轿厢内或轿顶上让轿厢吊顶下翻90度的功能,通过将撞锁机构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安装在轿顶或轿厢吊顶上,并通过轿厢四侧的间隙用手指向上顶开U型拨杆完成轿内打开吊顶的功能,也实现了轿内维保换灯或测试人员由轿内上到轿顶的功能,或通过向前拨动轿顶侧的上拨杆也可在轿顶上打开吊顶,实现救援人员下达轿厢内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包括轿顶(1)及设置在其下方的轿厢吊顶(2),所述轿顶(1)上设置有逃生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1)和轿厢吊顶(2)的同一侧设置有撞锁机构(3),轿顶(1)与轿厢吊顶(2)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撞锁机构(3)及旋转机构的配合实现轿厢吊顶(2)的锁闭及90度翻转,所述轿顶(1)的外侧对应撞锁机构(3)的位置处设置有盖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包括轿顶(1)及设置在其下方的轿厢吊顶(2),所述轿顶(1)上设置有逃生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1)和轿厢吊顶(2)的同一侧设置有撞锁机构(3),轿顶(1)与轿厢吊顶(2)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撞锁机构(3)及旋转机构的配合实现轿厢吊顶(2)的锁闭及90度翻转,所述轿顶(1)的外侧对应撞锁机构(3)的位置处设置有盖板(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内轿外均可打开的电梯专用逃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锁机构(3)包括固定安装在轿顶(1)下方的上锁件(5)和固定安装在轿厢吊顶(2)上的下锁件(6),所述上锁件(5)包括上安装板(51)及固定设置在上安装板(51)上的锁舌(52);所述下锁件(6)包括下安装板(61)、支撑板(62)、拨杆组件,所述下安装板(61)固定设置在轿厢吊顶(2)上,所述支撑板(62)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下安装板(61)的两侧,所述拨杆组件包括上拨杆(63)、U型拨杆(64),所述U型拨杆(64)的一端延伸到两个支撑板(62)之间且连接设置有第一棘齿(65),所述第一棘齿(65)的上端通过第一销轴(66)与两个支撑板(62)连接,第一棘齿(65)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拉簧(67),所述拉簧(6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向阳沈阳梁灵辉钱一平余斌冯学龙顾惠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巨人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