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贞贞专利>正文

汽车遮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79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提供一种汽车遮阳板,包括板体,板体具有第一转动端,于板体上设置有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遮阳镜,遮阳镜安设于与板体的外侧面上,且遮阳镜具有与板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端,第二转动端平行于第一转动端,于第二转动端的中间设置有伸缩杆,遮阳镜通过伸缩杆与第二转动端连接,伸缩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转动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板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遮阳镜,在朝阳行驶时,转动遮阳镜,一方面可降低强光对驾驶员眼睛的刺激,另一方面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行驶视野,且该遮阳镜的长度延伸方向为汽车的宽度方向,使得遮阳镜具有较宽的挡光范围,另外通过伸缩杆可以调节遮阳镜的高度,以使遮阳镜能够与驾驶员的高度适配。

Car sun vi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遮阳板
本技术属于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遮阳板。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的主驾驶与副驾驶位置均设置有遮阳板,当汽车朝着太阳行驶时,掰动遮阳板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遮挡太阳的作用。但是对于主驾驶位置来说,遮阳板会影响驾驶员的行车视野,由此驾驶员会经常配备有遮阳镜,当朝着太阳行驶时,通过遮阳镜可有效避免强光刺激眼睛,同时不影响行车视野。然而有经常忘记将遮阳镜放置在汽车内,或者近视人员佩戴遮阳镜非常不方便,进而使得遮阳镜使用的便利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遮阳板,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遮阳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具有可与汽车内壁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端,于所述板体上设置有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遮阳镜,所述遮阳镜安设于与所述板体的外侧面上,且所述遮阳镜具有与所述板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二转动端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端,于所述第二转动端的中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遮阳镜通过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第二转动端连接,所述伸缩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转动端。作为实施例之一,于所述板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收容所述遮阳镜的容纳槽,所述第二转动端位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容纳槽具有供手指伸入以方便掰动所述遮阳镜的指槽,所述指槽与所述第二转动端相对设置。作为实施例之一,于所述板体的内侧面上嵌设有反光镜。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二转动端设置于所述板体具有所述第一转动端的一侧。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二转动端设置于所述板体远离所述第一转动端的一侧。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车遮阳板中,在传统汽车的遮阳板的板体上还设置有遮阳镜,当汽车朝着太阳行驶时,可以掰动遮阳镜,使得遮阳镜位于驾驶员的正前方或者侧上方,一方面可以降低强光对驾驶员眼睛的刺激,另一方面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行驶视野,且该遮阳镜的长度延伸方向为汽车的宽度方向,使得遮阳镜具有较宽的挡光范围,另外通过伸缩杆可以调节遮阳镜的高度,以使遮阳镜能够与驾驶员的高度适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遮阳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遮阳板,主要是设置于汽车的主驾驶位置,其为传统汽车遮阳板的改进结构,包括板体1,板体1具有可与汽车内壁卡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端11,即板体1可绕该第一转动端11旋转,其中第一转动端11为板体1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在板体1上设置有遮阳镜2,可以起到遮阳的作用,避免强光刺激驾驶员眼睛,同时还具有透视效果,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遮阳镜2的长度方向为汽车的宽度方向,其形状结构可与车内后视镜类似,遮阳镜2安设于板体1的外侧面上,这里的外侧面与内侧面对应,板体1在未翻转的情况下,板体1的内侧面为板体1朝向车体内壁的一侧表面,则其外表面为与内表面相对的表面,遮阳镜2具有与板体1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端21,即遮阳镜2可绕第二转动端21相对板体1转动,第二转动端21平行于第一转动端11,当遮阳镜2未翻转时,遮阳镜2贴合于板体1上,而翻转遮阳镜2后,遮阳镜2打开,且与板体1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在第二转动端21的中间设置有伸缩杆22,遮阳镜2通过伸缩杆22与第二转动端21连接,且伸缩杆22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转动端21。本技术中,遮阳镜2没有设置边框,可以避免边框对驾驶员视野产生影响,由此遮阳镜2的边沿处打磨成圆角,正常情况下,遮阳镜2整体均折叠于板体1的外侧面上,而当需要遮阳时,则可以控制遮阳镜2绕第二转动端21翻转,具体是伸缩杆22绕第二转动端21旋转,进而由伸缩杆22带动遮阳镜2同步旋转,以使遮阳镜2位于驾驶员眼睛的正前方或者侧上方,以避免强光直射驾驶员眼睛,当然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伸缩杆22控制打开后的遮阳镜2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遮阳镜2可以适应各种身高驾驶员以及各种太阳高度。对于伸缩杆22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比如伸缩节的形式,或者两根杆套接的结构形式,通过伸缩杆22与遮阳镜2的长度尺寸配合可以使得遮阳镜2具有较大的遮阳范围。另外,在板体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反光镜(图中未示出),该反光镜为化妆镜,其嵌设于板体1内,需要使用时,只需转动板体1以使反光镜朝外,当然也可以在板体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保护盖,反光镜位于保护盖内侧,转动板体1后,还需翻转保护盖才能使反光镜外露。优化上述实施例,在板体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容纳槽12,折叠状态的遮阳镜2与伸缩杆22均收容于该容纳槽12内,且第二转动端21设置于容纳槽12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遮阳镜2折叠后,遮阳镜2、第二转动端21以及伸缩杆22均位于容纳槽12内,由此使得遮阳镜2在折叠时不会凸出板体1的外侧面。针对容纳槽12结构,在容纳槽12的一边沿处设置有指槽13,该指槽13与第二转动端21相对设置,由此当需要掰动遮阳镜2时,先将手指由指槽13伸入容纳槽12内,以使手指至少部分结构位于遮阳镜2与容纳槽12之间,掰动遮阳镜2比较方便。在将遮阳镜2安装于板体1上时,其具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中一种为第二转动端21设置于板体1具有第一转动端11的一侧,由此在此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端21靠近第一转动端11设置,即第二转动端21位于遮阳镜2靠近前挡风玻璃一侧,则上述的指槽13应设置于容纳槽12靠近驾驶员一侧的边沿处,板体1绕第一转动端11旋转不会对第二转动端21的高度产生影响,则在这种实施方式汇总,打开遮阳镜2时可以无需转动板体1;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端21设置于板体1远离第一转动端11的一侧,即第二转动端21靠近驾驶员,在这种结构中,当转动板体1时会使得第二转动端21的高度降低,由此在调节遮阳镜2的打开高度时,可以考虑先转动板体1,再控制遮阳镜2旋转,相比前一种实施方式,打开后的遮阳镜2更靠近驾驶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遮阳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具有可与汽车内壁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端,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板体上设置有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遮阳镜,所述遮阳镜安设于与所述板体的外侧面上,且所述遮阳镜具有与所述板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二转动端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端,于所述第二转动端的中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遮阳镜通过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第二转动端连接,所述伸缩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转动端,于所述板体的内侧面上嵌设有反光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遮阳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具有可与汽车内壁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端,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板体上设置有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遮阳镜,所述遮阳镜安设于与所述板体的外侧面上,且所述遮阳镜具有与所述板体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端,所述第二转动端平行于所述第一转动端,于所述第二转动端的中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遮阳镜通过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第二转动端连接,所述伸缩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转动端,于所述板体的内侧面上嵌设有反光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贞贞
申请(专利权)人:孙贞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