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养护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69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混凝土养护室,包括混凝土养护室本体、养护室顶盖、养护室门,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为圆形结构,且混凝土养护室本体的顶部固定有养护室顶盖,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的外侧设有养护室门,所述养护室顶盖的为圆台状结构,且养护室顶盖的顶部中心位置嵌入连接有供水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混凝土养护室本体设计成圆形结构,直接在混凝土养护室本体中心位置处设有喷洒管,同时在混凝土养护室本体内表壁上均匀设有出气管,从而实现自动对混凝土养护室本体内侧的养护的混凝土进行同时且全面均匀的喷洒水和输送蒸汽,提高了混凝土养护的品质,增强该混凝土室对混凝土养护的效果,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Concrete curing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养护室
本技术涉及凝土养护
,尤其涉及混凝土养护室。
技术介绍
混凝土养护是人为造成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使刚浇筑的混凝土得以正常的或加速其硬化和强度增长。混凝土所以能逐渐硬化和增长强度,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的水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如周围环境不存在该条件时,则需人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蒸汽养护,将混凝土构件放在充满饱和蒸汽或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的养护室内,在较高温度与湿度环境中加速混凝土硬化。养护效果与蒸汽养护制度有关,它包括:蒸汽养护前静置时间、升温和降温速度、养护温度、恒温养护时间、相对湿度等。传统的混凝土养护室结构较为简单,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室喷洒水和输送蒸汽时操作麻烦,同时喷洒水和输送蒸汽不够均匀全面,影响混凝土养护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混凝土养护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混凝土养护室,包括混凝土养护室本体、养护室顶盖、养护室门,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为圆形结构,且混凝土养护室本体的顶部固定有养护室顶盖,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的外侧设有养护室门,所述养护室顶盖的为圆台状结构,且养护室顶盖的顶部中心位置嵌入连接有供水导管,所述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的内侧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喷洒管,且喷洒管的外侧壳体上均匀连接有喷洒头,而且喷洒管的顶端与供水导管连通,所述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内部放置有混凝土养护架,所述混凝土养护架是由多个混凝土堆放架通过支撑架垂直等距焊接而成。所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混凝土养护架与养护室顶盖连接位置处外侧固定有环形供气管,且环形供气管上设有供气接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混凝土养护架内侧壁上等角度垂直固定有多个出气管,且多个出气管均通过连接支管与环形供气管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出气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混凝土养护架的底部固定有集水管,且集水管上连接有排水管,其中,排水管延伸至混凝土养护室本体的外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混凝土堆放架的内侧边框位置处设有环形导流槽,且环形导流槽通过导流管与集水管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混凝土堆放架为圆形结构,且混凝土堆放架上设有扇形开口,其中,扇形开口的位置与养护室门的位置相互对应。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混凝土养护室。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混凝土养护室通过将混凝土养护室本体设计成圆形结构,直接在混凝土养护室本体中心位置处设有喷洒管,同时在混凝土养护室本体内表壁上均匀设有出气管,从而实现自动对混凝土养护室本体内侧的养护的混凝土进行同时且全面均匀的喷洒水和输送蒸汽,提高了混凝土养护的品质,增强该混凝土室对混凝土养护的效果,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强。(2):该混凝土养护室通过在混凝土养护架的底部设有集水管,且混凝土养护架上设有环形导流槽,环形导流槽通过导流管与集水管连接,从而直接将混凝土养护架上多余的水进行导流到集水管中,然后通过排水管排出收集,实现自动对混凝土养护架上多余的水进行收集处理,在使用时更加的方便,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混凝土养护室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混凝土养护室本体内侧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混凝土堆放架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混凝土养护室本体;2、养护室顶盖;3、供水导管;4、养护室门;5、环形供气管;51、供气接口;52、连接支管;53、出气管;54、出气口;6、喷洒管;7、喷洒头;8、混凝土养护架;81、混凝土堆放架;82、支撑架;83、环形导流槽;84、导流管;85、集水管;86、排水管;87、扇形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混凝土养护室,包括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养护室顶盖2、养护室门4,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为圆形结构,且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的顶部固定有养护室顶盖2,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的外侧设有养护室门4,养护室顶盖2的为圆台状结构,且养护室顶盖2的顶部中心位置嵌入连接有供水导管3,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的内侧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喷洒管6,且喷洒管6的外侧壳体上均匀连接有喷洒头7,而且喷洒管6的顶端与供水导管3连通,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内部放置有混凝土养护架8,混凝土养护架8是由多个混凝土堆放架81通过支撑架82垂直等距焊接而成,在圆形结构的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中心位置处设有喷洒管6,喷洒管6的外侧壳体上均匀设有喷散头,从而可以通过喷洒管6上的喷洒头7均匀的对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内侧混凝土养护架8上的混凝土同时且全面的喷洒水。混凝土养护架8与养护室顶盖2连接位置处外侧固定有环形供气管5,且环形供气管5上设有供气接口51,混凝土养护架8内侧壁上等角度垂直固定有多个出气管53,且多个出气管53均通过连接支管52与环形供气管5连通,出气管53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出气口54,垂直设置有多个出气管53,多个出气管53均匀分布在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的内侧,从而对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内侧混凝土养护架8上的混凝土全面均匀的输送蒸汽。混凝土养护架8的底部固定有集水管85,且集水管85上连接有排水管86,其中,排水管86延伸至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的外侧,混凝土堆放架81的内侧边框位置处设有环形导流槽83,且环形导流槽83通过导流管84与集水管85连通,混凝土堆放架81为圆形结构,且混凝土堆放架81上设有扇形开口87,其中,扇形开口87的位置与养护室门4的位置相互对应。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需要进行养护处理的混凝土放置在混凝土养护架8中,然后关闭养护室门4,通过供水导管3为喷洒管6内部注入混凝土养护用水,然后通过喷洒管6上的喷洒头7为混凝土养护架8上的混凝土全面均匀喷洒水,同时可以通过供气接口51为环形供气管5内部注入混凝土养护用蒸汽,蒸汽进入到环形供气管5中后再通过连接支管52均匀的进入到出气管53中,最终通过出气管53上的出气口54对混凝土养护架8上的混凝土均匀输入蒸汽,进而实现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养护室,包括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养护室顶盖(2)、养护室门(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为圆形结构,且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的顶部固定有养护室顶盖(2),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的外侧设有养护室门(4),所述养护室顶盖(2)的为圆台状结构,且养护室顶盖(2)的顶部中心位置嵌入连接有供水导管(3),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的内侧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喷洒管(6),且喷洒管(6)的外侧壳体上均匀连接有喷洒头(7),而且喷洒管(6)的顶端与供水导管(3)连通,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内部放置有混凝土养护架(8),所述混凝土养护架(8)是由多个混凝土堆放架(81)通过支撑架(82)垂直等距焊接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养护室,包括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养护室顶盖(2)、养护室门(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为圆形结构,且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的顶部固定有养护室顶盖(2),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的外侧设有养护室门(4),所述养护室顶盖(2)的为圆台状结构,且养护室顶盖(2)的顶部中心位置嵌入连接有供水导管(3),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的内侧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喷洒管(6),且喷洒管(6)的外侧壳体上均匀连接有喷洒头(7),而且喷洒管(6)的顶端与供水导管(3)连通,所述混凝土养护室本体(1)内部放置有混凝土养护架(8),所述混凝土养护架(8)是由多个混凝土堆放架(81)通过支撑架(82)垂直等距焊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养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养护架(8)与养护室顶盖(2)连接位置处外侧固定有环形供气管(5),且环形供气管(5)上设有供气接口(51)。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鑫苗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华森建材销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