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米青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31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针为一体式结构,包括针尖部、缓冲部、握持部和球体;其中,缓冲部位于针尖部与握持部之间,握持部与球体的结合处开设有环状圆弧凹槽;其中,握持部的表面上设置有浮雕结构,缓冲部和针尖部的表面光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淤疗法所用针操作便捷,使用安全,适用于排淤疗法,有效清除血管里的淤血垃圾,恢复血液循环畅通,提高人体原有机能。

A kind of acupunctur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dred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
本技术涉及排淤疗法用具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
技术介绍
排瘀疗法是一种医疗手段,属于中医范畴,其理论是向人体各个器官供血末端最易瘀塞的自然通道穴位上,系统并针对性排除堵塞在毛细血管里的瘀血,使血脉畅通,即从人体内淤血的观点出发,把人体器官不能自行解决“清除淤血”的难题通过人为手段排出体外,而在排淤过程中,则需要用到针具,针具操作的便捷性将直接影响排瘀疗法的效果。但是,现有的排瘀疗法用针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在排淤过程中,手与针接触部位容易打滑,造成失误,带来身体伤害;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施力,操作费时费力,影响排瘀效果;最后,容易造成针的污染或丢失。因此,提供一种操作便捷的适用于排瘀疗法的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使用安全,操作便捷,适用于排淤疗法,排淤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所述针为一体式结构,包括针尖部、缓冲部、握持部和球体;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针尖部与所述握持部之间,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球体的结合处开设有环状圆弧凹槽;其中,所述握持部的表面上设置有浮雕结构,所述缓冲部和所述针尖部的表面光滑。通过采取以上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握持部的浮雕结构,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增大摩擦力,便于握持,避免因手出汗而造成的手滑现象,通过握持部与针尖部之间的缓冲部,便于施力,针扎位置准确,通过环状圆弧凹槽,能够与绳线配合使用,将绳线缠绕在环状圆弧凹槽内,将整个针悬挂起来,避免污染或丢失。本技术操作便捷,使用安全,适用于排淤疗法,清除血管里的淤血垃圾,恢复血液循环畅通,提高人体原有机能。进一步的,所述针尖部的长度为8-9cm,所述针尖部靠近所述缓冲部的一端直径为3-4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对针尖部的长度进行设定,适用于不同群体的身体条件,适用范围广泛。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的长度为7-8cm,所述缓冲部靠近所述针尖部的一端直径为4-5mm,所述缓冲部靠近所述握持部的另一端直径为6-7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对缓冲部的长度进行设定,施力效果最佳,符合施力的强度要求。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部的长度为10-11cm,所述握持部靠近所述球体的一端直径为8-9mm,所述握持部靠近所述缓冲部的另一端直径为6-7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握持部的长度与手掌的宽度适配,完全避免了手滑现象;握持部、缓冲部和针尖部的直径逐渐缩小,符合人工施力条件,不易弯折。进一步的,所述针尖部、所述缓冲部、所述握持部和所述球体均为中空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不仅减轻针的重量,方便拿取,操作便捷,而且节省材料,减少成本。进一步的,所述针为银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银针具有抗菌效果,促进伤口愈合。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操作便捷,便于握持和施力,使用安全,排淤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针为一体式结构,包括针尖部1、缓冲部2、握持部3和球体4;缓冲部2位于针尖部1与握持部3之间,握持部3与球体4的结合处开设有环状圆弧凹槽5;其中,握持部3的表面上设置有浮雕结构6,缓冲部2和针尖部1的表面光滑。通过握持部3的浮雕结构6,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增大摩擦力,便于握持,避免因手出汗而造成的手滑现象,通过握持部3与针尖部1之间的缓冲部2,便于施力,针扎位置准确,通过环状圆弧凹槽5,能够与绳线配合使用,将绳线缠绕在环状圆弧凹槽5内,将整个针悬挂起来,避免污染或丢失。本技术操作便捷,使用安全,适用于排淤疗法,清除血管里的淤血垃圾,恢复血液循环畅通,提高人体原有机能。具体的,针尖部1、缓冲部2、握持部3和球体4均为中空结构。具体的,针为银质。为了进一步体现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施例的浮雕结构6可以为龙纹或其他图案,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龙纹,这样,外形更加美观,纹路较多,摩擦力更大。为了进一步体现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施例的针尖部1的长度为8-9cm,缓冲部2的长度为7-8cm,握持部3的长度为10-11cm,本实施例中,针尖部1长度优选为8cm,缓冲部2长度优选为7cm,握持部3长度优选为10cm。为了进一步体现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施例的针尖部1靠近缓冲部2的一端直径为3-4mm,缓冲部2靠近针尖部1的一端直径为4-5mm,缓冲部2靠近握持部3的另一端直径为6-7mm,握持部3靠近球体4的一端直径为8-9mm,握持部3靠近缓冲部2的另一端直径为6-7mm,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针尖部1靠近缓冲部2的一端直径为3mm,缓冲部2靠近针尖部1的一端直径为4mm,缓冲部2靠近握持部3的另一端直径为6mm,握持部3靠近球体4的一端直径为8mm,握持部3靠近缓冲部2的另一端直径为6mm。本技术在使用时,第一步:针具消毒,对针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可采用高温灭菌,或将针具用75%酒精浸泡30min消毒;第二步:选择穴位;第三步:选用恢刺法打开相应穴位;第四步:根据患者身体瘀滞情况选用点刺法或者挑刺法把瘀滞体内的垃圾顺引出来;第五步:瘀滞清理完毕,使用关刺法使穴位闭合。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针为一体式结构,包括针尖部1、缓冲部2、握持部3和球体4;缓冲部2位于针尖部1与握持部3之间,握持部3与球体4的结合处开设有环状圆弧凹槽5;其中,握持部3的表面上设置有浮雕结构6,缓冲部2和针尖部1的表面光滑。通过握持部3的浮雕结构6,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增大摩擦力,便于握持,避免因手出汗而造成的手滑现象,通过握持部3与针尖部1之间的缓冲部2,便于施力,针扎位置准确,通过环状圆弧凹槽5,能够与绳线配合使用,将绳线缠绕在环状圆弧凹槽5内,将整个针悬挂起来,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所述针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尖部、缓冲部、握持部和球体;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针尖部与所述握持部之间,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球体的结合处开设有环状圆弧凹槽;/n其中,所述握持部的表面上设置有浮雕结构,所述缓冲部和所述针尖部的表面光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所述针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尖部、缓冲部、握持部和球体;所述缓冲部位于所述针尖部与所述握持部之间,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球体的结合处开设有环状圆弧凹槽;
其中,所述握持部的表面上设置有浮雕结构,所述缓冲部和所述针尖部的表面光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的长度为8-9cm,所述针尖部靠近所述缓冲部的一端直径为3-4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排淤疗法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的长度为7-8cm,所述缓冲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青
申请(专利权)人:米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