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东敏专利>正文

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婴儿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22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婴儿勺,属于母婴用品领域,包括柔性体,嵌设在柔性体内的转动杆、定位杆、定位盖和压盖,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凸起,所述第一延伸凸起上设有齿圈,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凸起,所述第二延伸凸起上设有与所述齿圈配合的齿轮,所述定位盖穿过所述齿圈和齿轮的中部后与所述压盖配合,实现所述齿圈和齿轮配合处的密封,所述柔性体在齿圈转动状态下,复位的弹力小于等于所述齿轮和齿圈转动一个齿状态下的啮合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喂养的位置关系,设定勺体的转动角度,方便婴幼儿的喂养,同时避免喂养人员长期扭转身体,降低疲劳性。

Positioning mechanism of gear embedded in flexible body and infant spoon using th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婴儿勺
本技术属于母婴用品领域,涉及一种婴儿喂食用的勺子,尤其涉及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婴儿勺。
技术介绍
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由纯母乳到增加辅食的过程,婴儿在开始增加辅食阶段,还不能自行掌握餐具实现独立进餐,为了方便照顾,同时避免餐具与婴幼儿的角度过大,餐具容易对婴幼儿早上碰伤,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照顾人员在婴儿的并排同侧进行喂食,然后照顾人员的身体需要扭转倾斜一定角度方便进食动作的进行,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整个进食的阶段会延续很长的时候,但是又要避免环境变化过大,婴幼儿不适应,因此喂养的人员如果长时间保持类似的动作,倾斜坐或站对照顾人员的脊椎不好,容易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婴儿勺,可根据喂养的位置关系,设定勺体的转动角度,方便婴幼儿的喂养,同时避免喂养人员长期扭转身体,降低疲劳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包括柔性体,嵌设在柔性体内的转动杆、定位杆、定位盖和压盖,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凸起,所述第一延伸凸起上设有齿圈,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凸起,所述第二延伸凸起上设有与所述齿圈配合的齿轮,所述定位盖穿过所述齿圈和齿轮的中部后与所述压盖配合,实现所述齿圈和齿轮配合处的密封,所述柔性体在齿圈转动状态下,复位的弹力小于等于所述齿轮和齿圈转动一个齿状态下的啮合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凸起设在所述第二延伸凸起的上方,所述齿轮设在所述第二延伸凸起的上方,所述齿轮所述设在齿圈内其二者同轴设置,所述齿圈距离所述第一延伸凸起下底面的高度大于所述齿轮的高度,所述第一延伸凸起的下端设有第一避位环,所述第一避位环的直径大于所述齿圈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盖包括从下到上设置的端部、定位柱和卡头,所述定位盖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开口向上的U形的定位槽,所述卡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延伸凸起贴合设置,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齿轮后与所述齿圈间隙配合,所述卡头设在所述第二延伸凸起的上端设置,所述压盖的中部与所述卡头接触设置,所述压盖外圈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延伸凸起的上端贴合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凸起的上端设有避位槽,所述卡头设在所述避位槽内且突出所述避位槽设置,所述卡头的下端面与所述避位槽的下端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齿轮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区域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齿圈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区域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二配合孔的下端设有避位倒角,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二配合孔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压盖包括限位柱和盖体,所述限位柱设在所述盖体下端的中部,所述限位柱设在所述定位槽内且二者间隙配合,所述盖体靠近所述限位柱的一端设有第二避位环,所述第二避位环距离第一延伸凸起上端面的高度小于所述卡头突出所述第一延伸凸起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凸起靠近所述压盖一侧的外圈为斜面,所述盖体设在所述第一延伸凸起的外圈,所述盖体的内侧为斜面且与所述第一延伸凸起外圈的斜率一致,所述盖体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延伸凸起的水平面贴合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盖与所述压盖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延伸凸起靠近定位杆的一端为半圆形且与所述定位盖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延伸凸起靠近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为半圆形且与所述定位盖的直径相同,所述定位盖与所述转动杆、定位杆之间设有环形间隙,所述压盖与所述转动杆、定位杆之间设有环形间隙。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上设有透料孔,所述柔性体穿过所述透料孔后包裹在所述转动杆和定位杆的外圈,所述定位杆的两侧设有内凹且容纳柔性体的嵌料槽,两侧的嵌料槽连通设置。使用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的婴儿勺,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定位杆一端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一防滑凸起,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转动杆一端的上下两侧设有第二防滑凸起,所述第一防滑凸起和第二防滑凸起均为半圆形且二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防滑凸起和第二防滑凸起均突出所述柔性体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柔性体为勺体结构,所述柔性体包括勺头,所述勺头的后端设有漏液孔,所述漏液孔的下端设有内凹的加速缺口,所述勺头的上方为弧形,所述勺头的前端为内壁设有加固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1、本技术在柔性体内嵌设定位机构,利用柔性体延展率与齿轮齿圈啮合力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柔性体不同角度的旋转和定位,整个结构构思巧妙,而且结构内置,不容易出现损坏的情况,各个零件之间定位更加精准,稳定性高,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设置的定位机构,采用齿轮和齿圈配合的结构,结构简单,通过设置不同的啮合深度、以及齿数,实现转动杆相对定位杆不同角度的旋转和定位,稳定可靠,设置的定位盖和压盖保证了齿圈和齿轮内部结构的密封性,保证了结构的顺利配合运转;2、定位盖采用尼龙材质支撑,化学性质稳定,耐磨性好,定位柱上设有开口向上的U形的定位槽,安装的时候给卡头预留一定受挤压变形的空间,安装后卡头松开完成对零件的定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可靠,定位槽与压盖上的限位柱配合,实现了压盖与定位盖的配合定位;3、设置第二避位槽可减少盖体与第一延伸凸起的接触面积,方便对转动杆进行操作,实现齿圈相对齿轮的转动,减低转动的摩擦力,提升操作的便利性,盖体内部的上端面与第一延伸凸起的上端面之间设有间隙,也是减少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4、设置透料孔后,可增加柔性体的一体性,增加对内部零件的定位性和包裹定,提升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定位杆的两侧设有内凹且容纳柔性体的嵌料槽,两侧的嵌料槽连通设置,两侧的嵌料槽内可通过镂空的字体进行连通,镂空字体可显示产品型号,也可以显示公司品牌,实现导通的同时有利于更多的显示产品信息,连通后,柔性体成型的过程中贯穿嵌料槽设置,柔性体的一体性更强,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2的A部详图;图4是本技术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定位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使用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的婴儿勺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使用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的婴儿勺仰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转动杆;11、第一防滑凸起;12、透料孔;2、定位杆;21、第二防滑凸起;22、嵌料槽;3、定位盖;31、端部;32、定位柱;33、卡头;34、定位槽;4、压盖;41、盖体;42、限位柱;43、第二避位环;5、第一延伸凸起;51、第一配合孔;52、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体,嵌设在柔性体内的转动杆、定位杆、定位盖和压盖,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凸起,所述第一延伸凸起上设有齿圈,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凸起,所述第二延伸凸起上设有与所述齿圈配合的齿轮,所述定位盖穿过所述齿圈和齿轮的中部后与所述压盖配合,实现所述齿圈和齿轮配合处的密封,所述柔性体在齿圈转动状态下,复位的弹力小于等于所述齿轮和齿圈转动一个齿状态下的啮合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体,嵌设在柔性体内的转动杆、定位杆、定位盖和压盖,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凸起,所述第一延伸凸起上设有齿圈,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凸起,所述第二延伸凸起上设有与所述齿圈配合的齿轮,所述定位盖穿过所述齿圈和齿轮的中部后与所述压盖配合,实现所述齿圈和齿轮配合处的密封,所述柔性体在齿圈转动状态下,复位的弹力小于等于所述齿轮和齿圈转动一个齿状态下的啮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凸起设在所述第二延伸凸起的上方,所述齿轮设在所述第二延伸凸起的上方,所述齿轮所述设在齿圈内其二者同轴设置,所述齿圈距离所述第一延伸凸起下底面的高度大于所述齿轮的高度,所述第一延伸凸起的下端设有第一避位环,所述第一避位环的直径大于所述齿圈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盖包括从下到上设置的端部、定位柱和卡头,所述定位盖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开口向上的U形的定位槽,所述卡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延伸凸起贴合设置,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齿轮后与所述齿圈间隙配合,所述卡头设在所述第二延伸凸起的上端设置,所述压盖的中部与所述卡头接触设置,所述压盖外圈的下部与所述第一延伸凸起的上端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凸起的上端设有避位槽,所述卡头设在所述避位槽内且突出所述避位槽设置,所述卡头的下端面与所述避位槽的下端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齿轮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区域设有第二配合孔,所述齿圈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区域设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二配合孔的下端设有避位倒角,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二配合孔之间设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嵌入柔性体的定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东敏
申请(专利权)人:金东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