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00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涡旋式压缩机包括:第一涡旋盘,包括第一端板部和第一涡卷部,所述第一端板部在中心部形成有供旋转轴贯通的支承孔,在所述支承孔的周边形成有吐出口,所述第一涡卷部在所述第一端板部的一侧面凸出形成;以及第二涡旋盘,包括第二端板部和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端板部在中心部形成有旋转轴结合部以供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的支承孔的旋转轴偏心地结合,所述第二涡卷部在所述第二端板部的一侧面凸出形成且与所述第一涡卷部咬合而一起形成压缩室,所述第一涡卷部形成为如下定义的刚性系数的限定范围为0.005mm以上,将所述第一涡卷部的涡卷部高度除以涡卷部厚度,用对该值乘以所述第一涡卷部的曲率半径所得的值的倒数来定义刚性系数。因此,能够通过抑制涡卷部的变形来防止摩擦损失以及磨损并能够防止涡卷部的破损。

scroll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涡旋式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旋式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压缩部设置于传动部一侧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涡旋式压缩机是多个涡旋盘咬合来进行相对回旋运动,并且在两侧涡旋盘之间形成由吸入室、中间压室、吐出室构成的压缩室的压缩机。这种涡旋式压缩机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可以获得相对高的压缩比,并且由于制冷剂的吸入、压缩、吐出行程能够流畅地进行,从而能够获得稳定的扭矩。因此,涡旋式压缩机广泛用于空调装置等中的制冷剂压缩。最近,推出了降低偏心负载并且运转速度为180Hz以上的高效涡旋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可分为吸入管连通于形成低压部的罩体的内部空间的低压式,和吸入管直接连通于压缩室的高压式。由此,低压式中,驱动部设置于作为低压部的吸入空间,相反,高压式中,驱动部设置于作为高压部的吐出空间。这种涡旋式压缩机根据驱动部和压缩部的位置不同,可以区分为上部压缩式和下部压缩式。上部压缩式是压缩部位于驱动部上侧的方式,相反,下部压缩式是压缩部位于驱动部下侧的方式。涡旋式压缩机一般随着压缩室的压力上升向着回旋涡旋盘远离固定涡旋盘的方向受到气压力。因此,回旋涡旋盘在远离固定涡旋盘的同时在压缩室间发生泄漏从而增加压缩损失。为此,在涡旋式压缩机中,适用固定涡卷部和回旋涡卷部的顶端面插入密封构件的顶封方式,或者适用在回旋涡旋盘或者固定涡旋盘的背面设置形成中间压或者吐出压的背压室,通过该背压室的压力来对回旋涡旋盘或者固定涡旋盘向相对侧涡旋盘进行加压的背压方式。尤其,在背压方式中,回旋涡旋盘的背面(或者固定涡旋盘的背面)和其对应的框架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通过该密封构件的内部或者外部侧形成有背压室的方式为人所知。这类利用密封构件的背压方式在构成推力面的一侧构件形成有环形槽,并在该环形槽插入四角剖面形状的环形密封构件。由此,压缩机运转时,在压缩室压缩的中间压的制冷剂流向环形槽,并通过其中间压的压力,密封构件将浮至对面的构件并附着,从而能够形成背压室。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涡旋式压缩机中,随着在固定涡旋盘的中心部形成有吐出口,固定涡卷部和回旋涡卷部的中心部受到的背压力和气压力大于边缘部受到的背压力和气压力,由此,固定涡卷部或者回旋涡卷部的中心部向边缘部弯曲变形,从而固定涡卷部或者回旋涡卷部与面向固定涡卷部或者回旋涡卷部的涡旋盘之间发生严重的摩擦损失或者磨损并会降低压缩机效率。并且,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在旋转轴与压缩室在径向上重叠的所谓轴贯通涡旋式压缩机的情况下,随着固定涡旋盘的中心部贯通结合有旋转轴,固定涡卷部的吐出端因旋转轴不能充分地延伸至固定涡旋盘的中心部,由此,减弱了对固定涡卷部的吐出端的刚性,从而能使固定涡卷部严重地弯曲或者甚至能使固定涡卷部的吐出端断裂。此外,如在韩国授权专利第10-1059880号中所公开,在固定涡卷部和回旋涡卷部以非典型形状变更来增高压缩室的压缩比的情况下,固定涡卷部的吐出端将会更严重的变形,从而具有破损的隐患。其在固定涡卷部的吐出端形成凸起部来提高涡卷支撑力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抑制随压缩比的增加而变形的涡卷部,从而因摩擦损失或者磨损或者涡卷的破裂而降低压缩机的可靠性。并且,在如上所述现有的涡旋式压缩机中,如日本公开专利公开号为第2000-257573号中所公开,通过涡卷部的形状变更来抑制涡卷部(尤其,固定涡卷部)的变形或者破裂。但是,在如这种厚厚地形成涡卷部的根的情况下,在面向的涡旋盘的涡卷部的顶端也应形成同样的槽,因此不仅涡卷部的制造工艺会相应地变得复杂,也因从涡卷部的中间至涡卷部顶端之间的涡卷部的厚度变薄,存在依然不能解决涡卷部的变形或者破裂的限制。并且,为此在将涡卷部的厚度整体变厚地设置的情况下,为了相应地确保回旋半径,增加涡旋盘的大小而使得压缩机变大,或者相反地减小回旋半径而压缩室的体积减小。其产生的问题可看作是,在没有具体考虑涡卷部的刚性下,任意变更了涡卷部形状。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涡卷部的吐出端的刚性最优化来防止涡卷部的吐出端过度附着面向的涡旋盘的端板部而出现摩擦损失或者磨损的涡旋式压缩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涡卷部的吐出端的刚性最优化来抑制涡卷部的吐出端附近过度变形而破裂的涡旋式压缩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在旋转轴贯通固定涡旋盘并与压缩室径向重叠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使固定涡卷部的吐出端的刚性最优化来防止该固定涡卷部的吐出端过度变形或者破裂,由此来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和可靠性的涡旋式压缩机。为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提供一种在相互做滑动运动的两个构件中,使其中某一个构件中形成的涡卷部的吐出侧刚性最优化来防止涡卷部过度变形或者断裂的涡旋式压缩机。此时,所述涡卷部的刚性可限定由涡卷部的高度和厚度还有曲率半径为基础进行定义的刚性系数的范围。并且,所述刚性系数可由涡卷部的斜度×由气压力产生的涡卷部载重+选配值来决定。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涡卷部,在中心部设置有吐出端,在边缘部设置有吸入端,在所述吐出端至所述吸入端之间由多个曲线连接形成;以及第二涡卷部,在中心部设置有吐出端,在边缘部设置有吸入端,在所述吐出端至所述吸入端之间由多个曲线连接形成,且在所述吐出端形成有旋转轴结合部,以使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涡卷部重叠而结合,所述第二涡卷部与所述第一涡卷部咬合并相对所述第一涡卷部进行回旋运动,从而与该第一涡卷部一起形成向着中心部移动的压缩室,所述第一涡卷部和所述第二涡卷部中的至少某一个涡卷部的特定区间利用如下定义的刚性系数来形成:将该特定区间的涡卷部平均高度除以涡卷部平均厚度来求得第一值,对所述第一值乘以所述涡卷部的平均曲率半径来求得第二值,用该第二值的倒数来定义刚性系数。其中,所述刚性系数的限定范围形成为以[(0.0001~0.0003)×涡卷部载重(N)+(7.0000~8.0000)]来定义的界限限定范围以上。并且,所述界限限定范围以[0.0002×涡卷部载重(N)+7.5202]来定义。并且,当以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为基准,将所述第一涡卷部的中心部侧设为吐出端,将该吐出端设为0°时,所述特定区间是以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为基准在0~45°的范围。并且,在所述旋转轴结合部的一侧形成有圆弧压缩面,所述圆弧压缩面和所述旋转轴结合部的外侧面之间的区间形成有所述第二涡卷部的厚度减少的凹陷部,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吐出端附近的区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涡卷部的凹陷部咬合的凸起部,形成所述凸起部的区间的至少一部分满足所述刚性系数的范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涡旋盘,包括第一端板部和第一涡卷部,所述第一端板部在中心部形成有供旋转轴贯通的支承孔,在所述支承孔的周边形成有吐出口,所述第一涡卷部在所述第一端板部的一侧面凸出形成;以及第二涡旋盘,包括第二端板部和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端板部在中心部形成有旋转轴结合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涡卷部,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中心部设置有吐出端,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边缘部设置有吸入端,在所述吐出端至所述吸入端之间由多个曲线连接形成;以及/n第二涡卷部,在所述第二涡卷部的中心部设置有吐出端,在所述第二涡卷部的边缘部设置有吸入端,在所述吐出端至所述吸入端之间由多个曲线连接形成,且在所述吐出端形成有旋转轴结合部,以使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涡卷部重叠而结合,所述第二涡卷部与所述第一涡卷部咬合并相对所述第一涡卷部进行回旋运动,从而与该第一涡卷部一起形成向着中心部移动的压缩室,/n所述第一涡卷部和所述第二涡卷部中的至少某一个涡卷部的特定区间利用如下定义的刚性系数来形成:/n将该特定区间的涡卷部平均高度除以涡卷部平均厚度来求得第一值,对所述第一值乘以所述涡卷部的平均曲率半径来求得第二值,用该第二值的倒数来定义刚性系数。/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24 KR 10-2017-0052516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涡卷部,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中心部设置有吐出端,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边缘部设置有吸入端,在所述吐出端至所述吸入端之间由多个曲线连接形成;以及
第二涡卷部,在所述第二涡卷部的中心部设置有吐出端,在所述第二涡卷部的边缘部设置有吸入端,在所述吐出端至所述吸入端之间由多个曲线连接形成,且在所述吐出端形成有旋转轴结合部,以使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涡卷部重叠而结合,所述第二涡卷部与所述第一涡卷部咬合并相对所述第一涡卷部进行回旋运动,从而与该第一涡卷部一起形成向着中心部移动的压缩室,
所述第一涡卷部和所述第二涡卷部中的至少某一个涡卷部的特定区间利用如下定义的刚性系数来形成:
将该特定区间的涡卷部平均高度除以涡卷部平均厚度来求得第一值,对所述第一值乘以所述涡卷部的平均曲率半径来求得第二值,用该第二值的倒数来定义刚性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系数的限定范围形成为以[(0.0001~0.0003)×涡卷部载重(N)+(7.0000~8.0000)]来定义的界限限定范围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界限限定范围以[0.0002×涡卷部载重(N)+7.5202]来定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当以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为基准,将所述第一涡卷部的中心部侧设为吐出端,将该吐出端设为0°时,
所述特定区间是以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为基准在0~45°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轴结合部的一侧形成有圆弧压缩面,
所述圆弧压缩面和所述旋转轴结合部的外侧面之间的区间形成有所述第二涡卷部的厚度减少的凹陷部,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吐出端附近的区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涡卷部的凹陷部咬合的凸起部,
形成所述凸起部的区间的至少一部分满足所述刚性系数的范围。


6.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涡旋盘,包括第一端板部和第一涡卷部,所述第一端板部在其中心部形成有供旋转轴贯通的支承孔,在所述支承孔的周边形成有吐出口,所述第一涡卷部在所述第一端板部的一侧面凸出形成;以及
第二涡旋盘,包括第二端板部和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端板部在其中心部形成有旋转轴结合部以供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的支承孔的旋转轴偏心地结合,所述第二涡卷部在所述第二端板部的一侧面凸出形成且与第一涡卷部咬合而一起形成压缩室,
所述第一涡卷部形成为如下定义的刚性系数的限定范围为0.005mm以上,
将所述第一涡卷部的涡卷部高度除以涡卷部厚度,用对该值乘以所述第一涡卷部的曲率半径所得的值的倒数来定义刚性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系数的限定范围对在所述第一涡卷部中沿着涡卷部的行进方向的任意两个地点之间的区间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龙揆崔重善金哲焕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