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赖惠珠专利>正文

聚氨酯保温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55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聚氨酯保温管,其包括上座与下座;上、下座上形成有可相互嵌合的嵌条、嵌槽以及接合块与接合槽,嵌槽内涂覆有防水膏,借助于嵌条、嵌槽互相嵌合以及接合块与接合槽的嵌接而达到紧密接触的目的,而确实达到防止外部空气渗入,并消除热交换效应所产生的水气,进而防止漏水的现象,同时又因防水膏所填置的面积仅在于嵌槽内即可,所以更可确实节省防水膏涂覆面积、人力及时间,从而具有降低安装成本的功效。(*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PU(聚氨酯)保温管,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紧密接合,降低安装成本的PU保温管。保温管是冷冻空调系统管路、冷冻仓库、冷冻货柜或船舶上所使用的一种绝热材料,而所谓的绝热材料具有保冷作用,举例而言,在冷冻中央空调系统管路外均包覆有保温管,其作用在防止管路中的冷气受到大气温度的影响而降低冷度,同时又可防范空调管路与空气产生热交换效应,以消除水气产生并防止渗水现象。就一般保温套管而言,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并同时参阅图2,其分别是以往保温套管的立体分解图及径向剖视图,保温管1是由上、下两构造相同且呈长条状的半圆管10所组成,半圆管10上形成一半圆凹槽13;以便当保温管1相互接合后,保温管1内部即由两半圆管10的凹槽13形成一容置空间14,由此将空调管路2包覆于内,以期能隔绝外界空气渗入,进而消除与空调管路2产生热交换,达到保冷绝热的功效;但是,所述二半圆管10在接合时并无任何接合压力固置,因此需借助防水膏来达到密贴效果,但从两半圆管10的接合面11是呈较大面积的平面来看,对于涂敷防水膏时必需将整个接合面11涂抹,所以涂抹面积大,相对的,也会增加所需的人力、时间上的耗费,进而造成安装成本的增加。防水膏涂敷时易受人工影响,以及接合面11制造时易造成凹凹凸凸的不平坦平面(非肉眼能轻易察觉)的因素下,促使防水膏产生厚薄不一现象,而涂敷太多处易造成防水膏的浪费,又涂敷太少处,也会造成接合后形成空隙12(如图2的放大示意图式所示),而无法确实达到接合密封的效果,致使外部空气易经由间隙12渗入(如箭头所示),进而与空调管路2产生接触,且发生热交换效应现象衍生水气,并连带产生漏水问题。请参阅图3是以往保温套管轴向接合的剖视示意图所示,同样的,保温管1与保温管1′间的轴向相互接合延伸,借助于保温管1两侧端的接合面15相互接合,但因此一接合方式与前述的接合方式所存的缺失相同,即具有防水膏涂抹不均,易造成防水膏的浪费及产生间隙16,进而致使空调管路2与外界空气接触产生热交换效应生成水气,以及降低冷度与连带产生漏水等。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U保温管,得以在包覆空调管路后,确实具有可紧密接合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PU保温管,借助于防水膏仅置放于嵌槽内,能节省防水膏涂附的面积及时间,进而降低安装成本的功效。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PU保温管包括有上、下座,并且其形成有容置空间,上、下座的相互接合面上形成有嵌条与嵌槽,嵌槽内涂覆有防水膏,嵌条与嵌槽相互嵌接;另外,PU保温管的两端头分别形成有接合块与接合槽,接合槽内涂覆有防水膏,接合块与接合槽相互密接。由于本技术采用上述的结构,所以具有下列的优点及功效1.可确实密接组装,防止外部空气进入;本技术在径向上相互接合面的接合,是利用嵌槽与嵌条的紧密嵌合,同时在轴向的延续连接面上是利用接合块与接合槽的嵌接,所以,即使在接合时产生间隙,导致外部空气由此间隙进入,但因嵌槽与接合槽所涂附的防水膏,也会在受嵌条与接合块的嵌合压制的同时,致使涂附的防水膏向外扩散而密布于嵌槽与接合槽的接合处的周缘面上,因此不会有以往防水膏涂附不均而产生间隙的现象发生,使得外部空气流经至此时,可确实达到封阻外部空气进入的功效。2。无热交换效应现象,进而隔绝水气产生因素由于本技术可确实封阻空气的进入,所以并无空气与空调管路接触的热交换效应现象发生,而能彻底的隔绝水气产生因素,进而防止水渗漏现象。3.减少防水膏涂附用量,进而降低安装成本本技术的防水膏的置放仅在于嵌槽内,以及接合槽的转角处,而后再借助于嵌条与接合块的压制嵌接,达到防水膏密布扩散于接合处的周缘面上,因此不必采用以往整面涂附方式,更有效的增进防水膏的使用效率,相对地减少组装所需耗费的人力、时间,进而降低安装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保温管在径向接合上,是利用嵌条与嵌接槽的紧密嵌合,以及其在轴向的延续接合上,是利用接合块与接合槽的紧密嵌合,达到封阻外部空气进入,隔绝空气与空调管路产生热交换效应现象,进而消除水气产生因素,同时也能有效使用防水膏,确实具有紧密接合,降低安装成本等功效及优点。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PU保温管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保温套管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以往保温套管的径向剖视图。图3是以往保温套管轴向接合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径向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轴向接合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径向剖视图。请参阅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的保温管3包含有呈半圆形且长条状的上、下座37、38等主要构件;下座38上形成一截面呈半圆的环槽30,并于环槽30两侧边的接合面31上,分别凸伸一嵌条32及一嵌槽33,且在下座38的左、右两端,也形成一内凹的接合槽35与凸伸的接合块34;至于,上座37与下座38具有相同的构造设计,但是其于组装时,下座38的嵌槽33与嵌条32,分别对应于上座37上的嵌条32′与嵌槽33′,使得上座37与下座38可借助其上的嵌条32(或32′)嵌置于嵌槽33′(或33)内(如图5所示),而达到相互密合的作用。再请参阅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径向剖视图所示,当上、下座37、38相互接合后,上、下座37、38的两环槽30与30′(请回顾图4所示)所组成的容置空间39恰可将空调管路4包覆,同时上、下座37、38上所设置的嵌条32(或32′)的形状与嵌槽33(或33′)的形状相配合,所以其可使上、下座37、38相互紧密嵌接;在上、下座37、38相互嵌接之前,先于上、下座37、38的嵌槽33与33′内置放防水膏,以便利用嵌条32与32′在迫紧的作用压力下,导致嵌槽33及33′内所填置的防水膏发生扩散漫延,而使防水膏可确实将嵌条32与嵌槽33接合处所产生的不当空隙填实,达到防止外部空气渗入上、下座37、38内,并可消除空调管路4与外部空气产生热交换的问题,因此单就防水膏的填置上,可减少防水膏的用量,并进而节省涂覆时所需耗费的时间、人力。即使上、下座37、38因制造因素,导致两相互嵌合后,于其接合面处产生空隙,导致外部空气容易由此进入,不过,当空气进入至嵌槽33与嵌条32的嵌接处,即会受到防水膏阻隔,达到隔绝空气与空调管路4产生接触的功效,所以,并无所谓热交换效应作用而降低冷气冷度的问题发生,可因而防止水气及漏水现象发生。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轴向接合剖视示意图,保温管3的相互接合延伸,是利用保温管3一端头所凸伸的接合块34,以及另一保温管3′端头内缩的接合槽35′,使得任两保温管3与3′的接合是利用凹凸嵌接方式,也即保温管3的一端接合块34可嵌置于另一保温管3′的接合槽35′中,同时保温管3另一端的接合槽35(请回顾图4所示)也可嵌置于另一保温管的接合块中(图6未显示),即可完成保温管3接着嵌合另一个保温管3′的连结作用,致使保温管3及3′可呈适当长度密接延伸。请参阅图6所示,为使得保温管3或3′的轴向延伸接合更为紧密,因此在保温管3及3′相互接合之前也需填置防水膏,然而防水膏仅需填置在接合槽35′的转角处3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氨酯保温管,其包括有上、下座,并且其形成有容置空间,其特征是:上、下座的相互接合面上形成有嵌条与嵌槽,嵌槽内涂覆有防水膏,嵌条与嵌槽相互嵌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赖惠珠
申请(专利权)人:薛赖惠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