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及其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457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及其曳引机。所述曳引机包括:曳引机本体(112);支持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机座(114);设置在所述机座下方的承重梁(116);抑制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横向振动的横向减振机构(130);以及,固定在所述机座的下方,用以吊装导向轮(146)的吊装支架(142)。所述吊装支架设有向所述承重梁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54)。所述承重梁具有限制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吊装支架的移动范围的限位部(152)。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上方,在所述电梯通常运行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纵向留有预定的第1间距。据此,在所述电梯纵向震动时,所述限位部通过限制所述突出部向上移动的距离,防止所述曳引机本体翻倒。

Elevator and its traction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及其曳引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及其曳引机。
技术介绍
现在使用的电梯大多是曳引式电梯。这种电梯由曳引机通过曳引绳驱动轿厢。曳引机通常设置在机房内。常见的设置方式是在机房内设置承重梁,在承重梁上设置机座,而在机座上安装曳引机本体。为了防止曳引机的振动传到建筑物,在机座和承重梁之间通常设有减振橡胶垫,在机座的侧面设有横向减振机构。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17-137137号(公报1)的图7所示,在机座16和承重梁17之间设有防振橡胶垫22b,在机座16的侧面设有上部水平防振机构40。另外,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362860号(公报2)所记载,为了防止在地震等建筑物发生较大震动时曳引机翻倒,还有在机械台8(相当于承重梁)和支持台7(相当于机座)之间设置螺栓10的情况。螺栓10贯穿机械台8和支持台7的通孔,其一端由螺母11a以及11b固定在支持台7,另一端相对于机械台8在留出的间隙范围内可以移动。当发生地震时,机械台8能够挡住螺栓10的螺栓头,使支持台7在螺栓10的牵制下纵向不能发生大幅度的移动,而机械台8的通孔通过限制螺栓10的横向移动范围,使支持台7在横向也不能发生大幅度的移动,从而防止地震时曳引机翻倒。如此设置的螺栓10构成了一种可以防止曳引机翻倒的防翻倒机构(在本说明书中也称为“防震机构”)。为了同时达到减振和防止曳引机翻倒的目的,需要同时在机座的侧面设置横向减振机构(参见公报1图7中的上部水平防振机构40)和防翻倒螺栓(参见公报2的图1)。但是,当井道和机房比较狭小时,为了合理地安排轿厢、对重等电梯各组成部分的位置,经常会出现将机座和曳引机本体设置在靠近承重梁一端的情况。这时,在机座靠近承重梁端部的一侧,很难确保同时设置横向减振机构和防翻倒螺栓的空间,使两者无法同时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曳引机,在其设置防震机构不需要占用机座侧面的空间。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曳引机包括:曳引机本体;支持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机座;设置在所述机座下方的承重梁;抑制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横向振动的横向减振机构;以及,固定在所述机座的下方,用以吊装导向轮的吊装支架。所述吊装支架设有向所述承重梁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承重梁具有限制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吊装支架的移动范围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上方,在所述电梯通常运行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纵向留有预定的第1间距,在所述电梯纵向震动时,所述限位部通过限制所述突出部向上移动的距离,防止所述曳引机本体翻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梯,其包括:升降于井道的轿厢;通过曳引绳与所述轿厢相连接的对重;以及,上述的曳引机。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曳引机中,由于防震机构设置在曳引机机座的下方,所以不需要占用机座侧面的空间,使横向减振机构与防震机构能够同时设置。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以及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技术特征及其效果将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电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曳引机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A方向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B方向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C范围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100-电梯、102-井道、104-轿厢、106-对重、108-曳引绳、110-机房、112-曳引机本体、114-机座、116-承重梁、116a-腹板、116b-上翼缘、116c-下翼缘、116d-加强筋、122-减振橡胶垫、124-减振橡胶垫、130-横向减振机构、132-限位支架、134-减振橡胶垫、136-支架、142-吊装支架、144-转轴支架、146-导向轮、152-限位部、154-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电梯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梯100包括井道102、机房110、轿厢104、对重106等。机房110设置在井道102的上方。机房110内设有曳引机。曳引机包括曳引机本体112、支持曳引机本体112的机座114、以及设置在机座114下方的承重梁116。轿厢104和对重106通过曳引绳108相连接,曳引绳108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曳引机本体112通过曳引绳108驱动轿厢104和对重106升降于井道102。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曳引机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A方向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B方向的示意图。为叙述方便,图中标有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本说明书中也常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表述。这些标志和表述原则上是表示各组成部分的相对的位置或方向。除在本说明书中记载有明确的注释或限定之外,这些表述不表示绝对的位置、方向。如图2所示,在承重梁116与机房110之间设有减振橡胶垫122,在承重梁116与机座114之间设有减振橡胶垫124,以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的振动传到建筑物,同时也减轻建筑物的震动传到曳引机本体112。如图3及图4所示,承重梁116有两个。承重梁116的横断面为“工”字形(参加图4),具有腹板116a,上翼缘116b以及下翼缘116c,并设有几个加强筋116d。曳引机还具有横向减振机构130和吊装支架142。4组横向减振机构130分别设置在机座114的左右两侧。横向减振机构130包括限位支架132、减振橡胶垫134以及支架136。限位支架132固定在承重梁116,支架136固定在机座114,在限位支架132和支架136之间夹有减振橡胶垫134。横向减振机构130不仅能够抑制曳引机本体112的横向振动,从而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的振动传给建筑物,而且当由于地震等原因电梯100发生横向震动时,限位支架132还能限制机座114的左右方向的横向移动范围,从而防止曳引机本体112翻倒。如图4所示,吊装支架142固定在机座114的下方,用以吊装导向轮146。具体地讲,吊装支架142由工字钢构成。两个吊装支架142平行地固定在机座114的下方以及两个承重梁116之间。在吊装支架142的下方安装有转轴支架144。导向轮146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两个转轴支架144之间。转轴支架144支持导向轮146。图5是图4所示C范围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承重梁116具有限位部152。本实施例是在承重梁116的上翼缘116b设有限位部152。限位部152是横断面为L形的角钢,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上翼缘116b。另外,在吊装支架142设有突出部154,突出部154向承重梁116的方向突出。突出部154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吊装支架142。限位部152位于突出部154的上方,在电梯100通常运行时,限位部152与突出部154之间纵向留有预定的第1间距D1,使两者不会发生触碰。此外,在电梯100通常运行时,限位部152与吊装支架142之间横向留有预定的第2间距D2,使两者不会发生触碰。当由于地震等原因电梯100发生纵向震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其包括:曳引机本体;支持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机座;设置在所述机座下方的承重梁;以及,抑制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横向振动的横向减振机构,所述曳引机的特征在于:/n具有:固定在所述机座的下方,用以吊装导向轮的吊装支架,/n所述吊装支架设有向所述承重梁方向突出的突出部,/n所述承重梁具有限制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吊装支架的移动范围的限位部,/n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上方,在所述电梯通常运行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纵向留有预定的第1间距,在所述电梯纵向震动时,所述限位部通过限制所述突出部向上移动的距离,防止所述曳引机本体翻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其包括:曳引机本体;支持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机座;设置在所述机座下方的承重梁;以及,抑制所述曳引机本体的横向振动的横向减振机构,所述曳引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固定在所述机座的下方,用以吊装导向轮的吊装支架,
所述吊装支架设有向所述承重梁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承重梁具有限制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吊装支架的移动范围的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上方,在所述电梯通常运行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纵向留有预定的第1间距,在所述电梯纵向震动时,所述限位部通过限制所述突出部向上移动的距离,防止所述曳引机本体翻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嶋正浩西野义则尾方尚文西野克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