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口烫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40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口烫压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压组件和下压组件,所述上压组件包括上下往复运行的上热烫头,所述上热烫头上端与上压气缸驱动连接;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内导柱和套接在内导柱外部的下烫压支撑环,所述下烫压支撑环相对于内导柱上下往复运行,所述下烫压支撑环与下压气缸驱动连接;当处于入料状态时,下烫压支撑环上表面与内导柱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上热烫头下端设置有与下烫压支撑环配合的上热烫环。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阀口烫压组件,提高了操作效率提高了整个组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口烫压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口烫压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真空袋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阀口(单向阀)烫压在膜料上,阀口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凸台,所述凸台内设置有单向吸阀,底盘底部中心设置有吸口,吸口周围均布有凸筋,凸台外部的环形区域形成热烫压区域。现有的热烫压通过人工热封,热封的效率较低,现有技术急需一种热烫效率高,稳定性高的阀口烫压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热烫效率高,稳定性高的阀口烫压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阀口烫压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压组件和下压组件,所述上压组件包括上下往复运行的上热烫头,所述上热烫头上端与上压气缸驱动连接;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内导柱和套接在内导柱外部的下烫压支撑环,所述下烫压支撑环相对于内导柱上下往复运行,所述下烫压支撑环与下压气缸驱动连接;当处于入料状态时,下烫压支撑环上表面与内导柱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上热烫头下端设置有与下烫压支撑环配合的上热烫环。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阀口烫压组件,将阀口放置在下烫压支撑环上表面和内导柱上表面组成的平面上,下烫压支撑环在下压气缸驱动下相对于内导柱上行,凸筋陷入下烫压支撑环内,阀口的热烫压区域与下烫压支撑环配合支撑,膜料的烫压缺口与凸台配合,上热烫头在上压气缸驱动下下行,与膜料、阀口的热烫压区域、下烫压支撑环配合热压,将烫压缺口外缘的膜料热热封在阀口的热烫压区域上,形成密封结构。这样的操作效率较高,且在初步放置阀口时,凸筋与内导柱上表面形成配合支撑,可以从侧面推入阀口至预定位置,在推入过程中阀口不会侧翻,入料稳定,提高了整个组件的稳定性。作为优选的,所述上热烫头包括上电加热柱和可拆卸连接在上电加热柱下端的上热烫环。这样的设计,上电加热柱(铜制)的热量可以传导至上热烫环(铜制),在染烫尺寸变化需要更换烫头的时候,只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上热烫环即可。作为优选的,所述内导柱连接在阀口导向板上,所述阀口导向板通过下支撑板与下压气缸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阀口导向板上开设有一个进料导向槽,所述进料导向槽包括沿进料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开口、滑动区域和半圆弧形定位槽面;所述内导柱与半圆弧形定位槽面同轴设置,所述内导柱与半圆弧形定位槽面之间的区域容纳下烫压支撑环运行;所述内导柱侧壁上设置有沿径向的支撑销轴,所述阀口导向板下端设置有内导柱支撑块,所述内导柱支撑块内侧开设有与支撑销轴配合支撑的销轴槽;所述下烫压支撑环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支撑销轴穿过的下支撑销轴孔,所述下支撑销轴孔呈长条形,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支撑销轴端部穿过下支撑销轴孔与销轴槽配合支撑。这样的具体结构设计,内导柱通过支撑销轴配合支撑在内导柱支撑块上,在下烫压支撑环上行时,内导柱因自重处于静止状态,实现下烫压支撑环与内导柱的相对运动;同时,进料导向槽的设计,阀口在入料时,可以沿着进料开口、滑动区域滑入并最终与半圆弧形定位槽面配合定位,提高了定位精度。作为优选的,所述滑动区域上开设有容纳支撑销轴穿过的上支撑销轴孔,所述上支撑销轴孔位置与销轴槽开口位置上方衔接配合。这样的设计,当下支撑销轴孔下缘与支撑销轴配合接触时,可以带动内导柱一起上行。作为优选的,所述下烫压支撑环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当下烫压支撑环位于行程最下端时,缓冲垫上表面与内导柱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这样的设计,可以在热压时,上热烫头与膜料、阀口的热烫压区域、下烫压支撑环这一组部件中,在阀口的热烫压区域和下烫压支撑环之间形成一个缓冲作用,避免部件之间硬接触,提高热封的效果。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料开口一侧设置有阀口传送带,所述阀口传送带背离进料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入料气缸,所述入料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有阀口推板。这样的设计,通过阀口传送带将阀口成排传送,到达预定位置后,通过阀口推板将阀口推入到半圆弧形定位槽面定位,提高入料的效率。作为优选的,阀口导向板向入料侧延伸依次包括阀口传送带过板和入料气缸固定板,所述阀口传送带过板上开设有容纳阀口传送带通过的阀口传送带容纳槽,所述入料气缸固定板上固定有入料气缸。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的对入料气缸,同时实现与阀口传送带的衔接配合。作为优选的,所述阀口推板为L形板,包括与入料气缸的驱动端连接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一体成型的定位部,所述连接部和定位部之间形成一个四份之一圆的弧形定位面,所述弧形定位面开口朝向阀口传送带出料方向;所述连接部靠近入料侧的端部还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与阀口传送带垂直设置;所述定位部还固定有阀口到位传感器,所述阀口到位传感器为接近开关。这样的设计,通过弧形定位面将阀口传送带上成排输送的阀口,先定位最靠近出料端的一个,弧形定位面与凸台(圆柱形)配合,并通过接近开关传感后,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阀口传送带停止传输,阀口推板在入料气缸的驱动下推动阀口沿着阀口传送带、进料开口、滑动区域进入半圆弧形定位槽面定位。挡片可以防止下个阀口误入推动的路径中,造成干涉。进一步提高稳定性。作为优选的,所述阀口传送带连接在主框架上,所述阀口传送带两端分别与阀口传送带辊轴转动连接,所述两个阀口传送带辊轴中至少有一个与阀口传送带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与阀口传送带驱动电机驱动连接的阀口传送带辊轴为主动阀口传送带辊轴,靠近主动阀口传送带辊轴的阀口传送带两侧设置有纠偏轮,所述纠偏轮成对设置,纠偏轮上开设有与阀口传送带配合接触滚动的纠偏槽,所述纠偏轮通过纠偏轮转轴与主框架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放置放置阀口传送带带体跑偏。作为优选的,所述阀口传送带上还设置有传输张紧调节装置,所述张紧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棍和在两个固定棍之间的调节棍,所述固定棍和调节棍的辊轴均与阀口传送带辊轴平行设置,阀口传送带依次从固定棍、调节棍、另一固定棍传输,所述调节棍上下调节于两个固定棍之间;所述调节棍转动连接在调节棍轴上,调节辊轴两端分别与主框架的阀口传送带连接板连接,所述阀口传送带连接板上开设有容纳调节辊轴上下滑动的调节辊轴滑孔,所述调节辊轴两端固定有调节辊轴限位套,所述调节辊轴两端穿过调节辊轴滑孔与调节辊轴限位套连接,所述调节辊轴限位套下部的阀口传送带连接板连接上还固定有张紧调节块,所述张紧调节块上开设有张紧螺杆调节孔,张紧调节螺杆穿设于张紧螺杆调节孔内,张紧调节螺杆下端与张紧调节旋钮固定连接,所述张紧调节螺杆上端与调节辊轴限位套螺纹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调节辊轴调节阀口传送带的张紧度。作为优选的,所述主框架上还设置有阀口传送带支撑轨,所述阀口传送带支撑轨横截面呈U形,包括位于上部的支撑面和弯折与支撑面两侧的弯折面;所述阀口传送带支撑轨的出料侧与阀口传送带容纳槽衔接配合,所述支撑面与阀口传送带的输送部分支撑配合,所述阀口传送带支撑轨下端均布有多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端部与主框架固定连接,阀口传送带支撑轨一端与阀口传送带过板固定,另一端放置在传送带辊轴上,所述阀口传送带支撑轨与传送带辊轴和多个支撑臂滑动配合。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阀口传送带传输水平度和稳定度,放置晃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口烫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和设置在主框架上相互配合的上压组件和下压组件,所述上压组件包括上下往复运行的上热烫头,所述上热烫头上端与上压气缸驱动连接;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内导柱和套接在内导柱外部的下烫压支撑环,所述下烫压支撑环相对于内导柱上下往复运行,所述下烫压支撑环与下压气缸驱动连接;当处于入料状态时,下烫压支撑环上表面与内导柱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上热烫头下端设置有与下烫压支撑环配合的上热烫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口烫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和设置在主框架上相互配合的上压组件和下压组件,所述上压组件包括上下往复运行的上热烫头,所述上热烫头上端与上压气缸驱动连接;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内导柱和套接在内导柱外部的下烫压支撑环,所述下烫压支撑环相对于内导柱上下往复运行,所述下烫压支撑环与下压气缸驱动连接;当处于入料状态时,下烫压支撑环上表面与内导柱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上热烫头下端设置有与下烫压支撑环配合的上热烫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口烫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热烫头包括上电加热柱和可拆卸连接在上电加热柱下端的上热烫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口烫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柱连接在阀口导向板上,所述阀口导向板通过下支撑板与下压气缸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阀口导向板上开设有一个进料导向槽,所述进料导向槽包括沿进料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开口、滑动区域和半圆弧形定位槽面;所述内导柱与半圆弧形定位槽面同轴设置,所述内导柱与半圆弧形定位槽面之间的区域容纳下烫压支撑环运行;
所述内导柱侧壁上设置有沿径向的支撑销轴,所述阀口导向板下端设置有内导柱支撑块,所述内导柱支撑块内侧开设有与支撑销轴配合支撑的销轴槽;
所述下烫压支撑环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支撑销轴穿过的下支撑销轴孔,所述下支撑销轴孔呈长条形,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支撑销轴端部穿过下支撑销轴孔与销轴槽配合支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口烫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区域上开设有容纳支撑销轴穿过的上支撑销轴孔,所述上支撑销轴孔位置与销轴槽开口位置上方衔接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口烫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烫压支撑环上设置有缓冲垫。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口烫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开口一侧设置有阀口传送带,所述阀口传送带背离进料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入料气缸,所述入料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有阀口推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口烫压组件,其特征在于:阀口导向板向入料侧延伸依次包括阀口传送带过板和入料气缸固定板,所述阀口传送带过板上开设有容纳阀口传送带通过的阀口传送带容纳槽,所述入料气缸固定板上固定有入料气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口烫压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秋王飞鸿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鸿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