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三七渣混菌发酵生产灵芝菌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420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三七渣混菌发酵生产灵芝菌质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1)对三七渣进行干燥、粉碎、筛分预处理;(2)将经过预处理的三七渣、枸杞多糖、水和氮源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蒸汽灭菌处理;(4)在灭菌后的物料上接种康宁木霉和灵芝进行混菌固态发酵;(5)发酵培养物经干燥后就得到灵芝菌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可以将三七渣转化为具有独特性味功能的灵芝菌质。该方法将三七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可以获得一种具有独特性味功能的灵芝菌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三七渣混菌发酵生产灵芝菌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废弃物资源化领域,涉及一种利用三七渣混菌固态发酵生产灵芝菌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大中药制药厂的中药渣废弃量日益增加。中药渣的处理往往采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固定区域堆放,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如何合理地处置和利用中药渣是实现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目前对中药渣进行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发酵生产蛋白饲料、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制作有机肥料、制备活性炭、裂解产燃气等。三七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其根茎可以入药,三七的主要药用组分是皂苷,提取有效成分后的三七渣通常作为废弃物进行处置。经提取总皂苷后的三七渣中仍然含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三七多糖、三七素、三七黄酮B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和药用组分,将其作为发酵基质进一步开发利用,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申请号为201010232573.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三七渣发酵蒸馏制备的白酒及方法”;申请号为201110119291.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三七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方法”;申请号为201210196021.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三七渣发酵生产木霉生防制剂的方法”;申请号为201310437762.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三七渣发酵生产灵芝三七菌质的方法”、申请号为201310437721.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三七渣混菌发酵生产药性菌质的方法”。灵芝这种传统的药用真菌不仅是理想的保健食品,还有“药到病除”之效,在防病治病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并且有扶正固本的功能。考虑到康宁木霉具有较强的糖化能力,可以促进三七渣中淀粉类物质的转化,枸杞多糖能够促进灵芝三萜的合成,本专利技术提出应用混菌发酵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康宁木霉和灵芝对三七渣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同时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枸杞多糖,可以获得一种具有独特性味功能的药性菌质。灵芝被称为仙草、瑞草,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中含有多糖、三萜、蛋白质、核苷、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钼、铁、硼、铜、锗等有效成分。灵芝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肝损伤、降血糖、抗衰老、改善记忆等作用。康宁木霉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多种酶类,如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果胶酶等。其中淀粉酶、糖化酶等能将淀粉水解形成糊精、低聚糖和葡萄糖等低分子物质;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纤维素酶可以促进纤维素的分解。通过康宁木霉或与灵芝的发酵作用,可将三七渣中所含的淀粉、纤维素、糖类、蛋白质等物质加以利用产生新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灵芝多糖、灵芝三萜、麦角固醇等。由于康宁木霉、灵芝具有良好的互利共生关系,在混菌发酵过程中康宁木霉还可以促进灵芝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此外,在发酵基质三七渣中加入适量的枸杞多糖,可以促进灵芝菌丝的生长以及灵芝三萜的合成。总之,通过康宁木霉与灵芝、枸杞多糖的共同作用,可以降低三七渣中非药用组分的含量,生成大量新的活性组分,提高发酵培养物中灵芝三萜的含量,从而形成具有独特性味功能的灵芝菌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三七渣混菌发酵生产灵芝菌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利用三七渣混菌发酵生产灵芝菌质的方法,其工艺步骤依次如下:1、三七渣的预处理将湿的三七渣烘干后粉碎过筛,选择粒径0.2-0.4mm的三七渣用于后续工艺;2、配料与混料将经过预处理的三七渣、适量的氮源、枸杞多糖和水混合均匀,具体配料方式如下:预处理后的三七渣100份,氮源1-6份,枸杞多糖0.05-0.1份,固态物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5-1:2.5;配料时先将氮源、枸杞多糖加入到水中混合均匀,再将所配制的溶液与三七渣混合均匀;3、灭菌将混合料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蒸汽压力1atm,温度121℃,时间至少为30分钟;4、发酵将灭菌处理后的混合料进行混菌发酵,菌种按10%-20%的接种量进行接种,发酵条件:压力为常压,温度为25℃-30℃,发酵周期为10天-18天;5、干燥将发酵培养物烘干后就得到灵芝菌质产品。所述方法中,配料时所用的氮源为酵母粉、蛋白胨、硝酸铵、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方法中,步骤4中使用的菌种至少包括一种灵芝和一种康宁木霉。所述方法中,步骤4中使用的康宁木霉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3.3743)、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3.2774)、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3.17875)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方法中,步骤4中使用的灵芝菌为灵芝(Ganodermalucidum5.00535)、灵芝(Ganodermalucidum5.00534)、灵芝(Ganodermalucidum5.00653)、灵芝(Ganodermalucidum5.00533)、灵芝(Ganodermalucidum5.00706)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可将三七渣转化为灵芝菌质,既减少了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能为中医药行业提供一种新型灵芝菌质,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癌、抗肝损伤、止咳平喘、抗衰老等多种功效。本专利技术有助于生产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制备的灵芝菌质中灵芝多糖、灵芝三萜的含量都有明显提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以三七渣为原料,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3.3743)/灵芝(Ganodermalucidum5.00535)为菌种进行混菌固态发酵生产灵芝菌质。具体步骤如下:1、三七渣的预处理首先将三七渣在常压、60℃下用烘箱进行烘干,时间以三七药渣呈易粉碎状态为限。将干燥后的三七渣粉碎后过筛,选择粒径0.2-0.4mm的三七渣用于后续工艺;2、配料与混料先将4g酵母粉、0.05g枸杞多糖加入到170g水中,混合均匀,然后再将该溶液与经过预处理的100g三七渣粉混合均匀;3、灭菌将混合料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蒸汽压力1atm,温度121℃,时间至少为30分钟;4、发酵采用异步接种方式进行发酵,在灭菌处理后的混合料中先接入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3.3743),发酵24小时后再接入灵芝(Ganodermalucidum5.00535)进行发酵,康宁木霉和灵芝的接种比为1:1,总接种量为10%,发酵条件:发酵周期为13天,压力为常压,温度为28℃;5、干燥发酵后的产物经烘箱在常压、60℃干燥后就得到灵芝菌质产品。实施例2本实施例以三七渣为原料,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3.2774)/灵芝(Ganoderma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三七渣为原料,通过混菌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灵芝菌质的方法,其具体工艺特征如下:/n(1)三七渣的预处理/n将湿的三七渣烘干后粉碎过筛,选择粒径0.2-0.4mm的三七渣用于后续工艺;/n(2)配料与混料/n将经过预处理的三七渣、适量的氮源、枸杞多糖和水混合均匀,具体配料方式如下:/n预处理后的三七渣100份,氮源1-6份,枸杞多糖0.05-0.1份,固态物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5-1:2.5;/n配料时先将氮源、枸杞多糖加入到水中混合均匀,再将所配制的溶液与三七渣混合均匀;/n(3)灭菌/n将混合料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蒸汽压力1atm,温度121℃,时间至少为30分钟;/n(4)发酵/n将灭菌处理后的混合料进行混菌发酵,菌种按10%-20%的接种量进行接种,发酵条件:压力为常压,温度为25℃-30℃,发酵周期为10天-18天;/n(5)干燥/n将发酵培养物烘干后就得到灵芝菌质产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三七渣为原料,通过混菌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灵芝菌质的方法,其具体工艺特征如下:
(1)三七渣的预处理
将湿的三七渣烘干后粉碎过筛,选择粒径0.2-0.4mm的三七渣用于后续工艺;
(2)配料与混料
将经过预处理的三七渣、适量的氮源、枸杞多糖和水混合均匀,具体配料方式如下:
预处理后的三七渣100份,氮源1-6份,枸杞多糖0.05-0.1份,固态物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5-1:2.5;
配料时先将氮源、枸杞多糖加入到水中混合均匀,再将所配制的溶液与三七渣混合均匀;
(3)灭菌
将混合料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蒸汽压力1atm,温度121℃,时间至少为30分钟;
(4)发酵
将灭菌处理后的混合料进行混菌发酵,菌种按10%-20%的接种量进行接种,发酵条件:压力为常压,温度为25℃-30℃,发酵周期为10天-18天;
(5)干燥
将发酵培养物烘干后就得到灵芝菌质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料时所用的氮源为酵母粉、蛋白胨、硝酸铵、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显东卢上飞陈楠魏琨羊依金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