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11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电机转子,包括:铁芯,所述铁芯的外圆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轴向延伸的铁芯凹槽;与所述铁芯两端绝缘连接的两个导电端部,所述导电端部的外圆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铁芯凹槽位置匹配的导电端凹槽;若干个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铁芯凹槽内且与所述铁芯凹槽绝缘配合的铁芯配合部,以及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凹槽内且与所述导电端凹槽电性连接的导电端配合部,所述铁芯配合部与所述导电端配合部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用于安装导电条的铁芯凹槽设置于铁芯的外圆表面,导电条安装简单且固定牢靠,电机转子的组装时间缩短、加工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转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
技术介绍
目前,交流异步电机中的电机转子一般采用铸铝转子或者铜条转子,通过焊接或压铸方式嵌入电机的铁芯中。铜条转子的导电效率高发热低,相对于铸铝转子,应用更为广泛。通常的加工方式为将铜条转子插入铁芯上的转子槽,再与铁芯两端的导电端部进行焊接形成短路绕组。由于转子槽一般设置在铁芯的内侧,须从轴向方向将铜条转子一一插入转子槽,加工时间冗长;另外,铜条转子的长度公差超过一定范围时,铜条转子与导电端部之间会出现较大的缝隙,易导致焊接不良,从而影响整个电机转子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来解决目前电机转子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电机转子的加工制造简单快速,电机转子性能稳定。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包括:铁芯,所述铁芯的外圆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轴向延伸的铁芯凹槽;与所述铁芯两端绝缘连接的两个导电端部,所述导电端部的外圆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铁芯凹槽位置匹配的导电端凹槽;若干个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铁芯凹槽内且与所述铁芯凹槽绝缘配合的铁芯配合部,以及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凹槽内且与所述导电端凹槽电性连接的导电端配合部,所述铁芯配合部与所述导电端配合部电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配合部的两个侧面与所述导电端凹槽的两个侧壁贴合。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配合部与所述导电端凹槽通过电子束焊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条均匀分布于所述铁芯的外圆表面,相邻所述导电条之间弧长相等。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部还设有外端面,所述导电端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外端面通过所述导电端部的外圆表面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条的截面形状为一倒三角形或一倒梯形。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条的底面为一过渡圆弧面,所述导电条的顶面为与所述导电端部相同半径的圆弧面。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部的形状为圆盖或圆环。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凹槽由面对所述铁芯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铁芯的方向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条和所述导电端部由无氧铜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用于安装导电条的铁芯凹槽设置于铁芯的外圆表面,导电条安装简单且固定牢靠,电机转子的组装时间缩短、加工效率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导电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导电条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导电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导电端部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铁芯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机转子与抱箍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电机转子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中:2.导电条;22.铁芯配合部;23.导电端配合部;4.铁芯;41.铁芯凹槽;6.导电端部;61.导电端凹槽;62.外端面;8.抱箍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到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包括:铁芯4,铁芯4的外圆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轴向延伸的铁芯凹槽41;与铁芯4两端绝缘连接的两个导电端部6,导电端部6的外圆表面开设有与铁芯凹槽41位置匹配的导电端凹槽61;若干个导电条2,导电条2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铁芯凹槽41内且与铁芯凹槽41绝缘配合的铁芯配合部22,以及至少部分设置于导电端凹槽61内且与导电端凹槽61电性连接的导电端配合部23,铁芯配合部22与导电端配合部23电性连接。具体的,电机转子包括铁芯4、两个导电端部6和若干导电条2,两个导电端部6与铁芯4的两端连接且绝缘;铁芯4的外圆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铁芯凹槽41,导电端部6的外圆表面则相应地开设有若干个导电端凹槽61,铁芯凹槽41与导电端凹槽61组成的槽用于安装导电条2。其中,导电条2与铁芯凹槽41连接且绝缘的部分为铁芯配合部22,导电条2与导电端凹槽61电性连接的部分则为导电端配合部23,铁芯配合部22与导电端配合部23两者电性连接。导电端部6的半径固定,可优选圆盖或圆环结构。导电端凹槽61开设于导电端部6的外圆表面,穿过导电端部6面向铁芯2的侧壁,且向导电端部6的中轴线延伸,即导电端凹槽61对称分布于在导电端部6上,导电端部6形状规则。铁芯凹槽41和导电端凹槽61的数量和位置匹配,导电条2的数量可以跟两者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优选地,导电条2、铁芯凹槽41和导电端凹槽61三者的数量相同且位置匹配。由此,用于安装导电条2的凹槽共同开设于铁芯4和导电端部6的外圆表面,导电条2可方便地在径向方向直接插入凹槽中,并与铁芯4两端的两个导电端部6电性连接形成短路绕组,使得电机转子的加工组装简化且电学性能稳定。可选的,铁芯4外表可预先绝缘处理,电机转子整体组装后,铁芯4即与导电条2和导电端部6绝缘接触;或者也可以在铁芯4与导电条2和导电端部6之间设置绝缘纸或绝缘粉,在组装时同时进行绝缘处理。另外,导电条2与导电端部6的电性连接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焊接、压接等等。导电条2的铁芯配合部22和导电端配合部23的电性连接方式也不局限一种形式,比如导电条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或者也可以是导电端配合部23由铁芯配合部22延伸而成。导电条2为直线延展的长条,材料可以是铝制的,也可以是无氧铜等材料,以提高电机转子的电学性能。进一步的,导电端配合部23的两个侧面与导电端凹槽61的两个侧壁贴合。进一步的,导电端配合部23与导电端凹槽61通过电子束焊接。具体的,导电条2与导电端部6之间通过电子束焊接方式实现电性连接,即设置导电端配合部23的两个侧面与导电端凹槽61的两个侧壁形状匹配,两者压紧贴合后进行电子束焊接。以往当导电条2的长度公差超过范围使得接触缝隙过大时,在导电条2的端面焊接易导致焊接不良,改进后,通过对导电条2的两个侧面进行电子束焊接,可避免长度公差对焊接良率的影响、提高焊接质量,从而保证电机转子性能稳定。进一步的,导电条2均匀分布于铁芯4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n铁芯,所述铁芯的外圆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轴向延伸的铁芯凹槽;/n与所述铁芯两端绝缘连接的两个导电端部,所述导电端部的外圆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铁芯凹槽位置匹配的导电端凹槽;/n若干个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铁芯凹槽内且与所述铁芯凹槽绝缘配合的铁芯配合部,以及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凹槽内且与所述导电端凹槽电性连接的导电端配合部,所述铁芯配合部与所述导电端配合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铁芯,所述铁芯的外圆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轴向延伸的铁芯凹槽;
与所述铁芯两端绝缘连接的两个导电端部,所述导电端部的外圆表面开设有与所述铁芯凹槽位置匹配的导电端凹槽;
若干个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铁芯凹槽内且与所述铁芯凹槽绝缘配合的铁芯配合部,以及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凹槽内且与所述导电端凹槽电性连接的导电端配合部,所述铁芯配合部与所述导电端配合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配合部的两个侧面与所述导电端凹槽的两个侧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配合部与所述导电端凹槽通过电子束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均匀分布于所述铁芯的外圆表面,相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飞刘文俊王震宇刘兴星吕玉龙李超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加拉泰克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