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樊运平专利>正文

直埋式供热管道地下井室的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4085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直埋式供热管道地下井室的密封装置,主要结构有钢管套、压环盖、内外挡圈、内外密封圈、紧固件,采用机械挤压密封方式,在供热管道地下井室的箱体壁墙上安装密封装置,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密封装置内的弹性橡胶密封圈产生径向变形,使密封圈紧紧贴住钢管套内壁及供热管外径,不受供热管热胀冷缩变形的影响,此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方便快捷,密封性好,适合各种规格的供热管道使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直埋式供热管道地下井室的密封装置,是用机械密封方式在供热管道的地下井室墙壁的穿管处进行密封,属热力供热工程地下管道井室的密封装置及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的
目前,城市的集中供热工程和大中型企业使用的工业、生活用供热设备的管道大都直埋地下,由于管道长度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在一定距离不得不设置一个地下井室,井室大都为箱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井室墙壁上留有管道过孔和予埋钢管,管道穿越后在井室内利用补偿器对接,为了防止箱体四周的地下水向箱体内渗漏,管道圆周与壁墙钢管之间常用油麻丝充填固紧密封,在恒温静止状态是能用此方法实现密封而阻止地下水渗入的,由于是供热管道,使用时管道内热水温度并不恒定,变化较大,在开始供热或终止供热时,热水温度可达100℃左右,温差较大金属钢管管道会随之热胀冷缩,产生轴向窜动,窜动量可达100-200毫米,由于温度的变化供热管道会经常运动,密封充填的油麻会随着管道的运动而松动,其密封间隙会越来越大,四周的地下水会不断的渗入地下井室,密封效果很差,时间一长,井室内就会经常处于充水状态,甚至遇热雾化,对供热管道产生严重腐蚀,减少了管道的使用寿命,产生隐患,供热效果也会为此而降低,因此,每隔2-3个月就得对各井室进行一次排水作业,给使用、维护、安全和管道寿命都会带来很多问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就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设计一种新型的直埋式供热管道地下井室的密封装置,即在箱体井室的两侧钢筋混凝土壁墙的穿管处,用机械密封方式进行密封,以阻止井室周围地下水渗入井池。该密封结构是在壁墙上予置钢管,供热管道穿过时,安装带斜面和伸缩槽的弹性橡胶密封圈,用轴向挤压的方式使密封圈发生弹性变形,使密封圈轴向受力挤压后,利用斜面的径向分力,产生径向变形,压住钢管管壁,压力越大,密封越好,不受供热管道热胀冷缩的影响,有效的阻止井室周边地下水的渗入,使井室在供热状态下,仍能保证很好的密封。本技术的主要结构由钢管套、压环盖、外档圈、外密封圈、内密封圈、内档圈、紧固螺钉、螺母、垫圈组成。其特征为在钢管套1的右内侧、紧贴内固定环10装有外档圈3、紧贴外档圈3装有外密封圈4,紧贴外密封圈4装有内密封圈5,紧贴内密封圈5装有内档圈6,紧贴内档圈6装有压环盖2,钢管套1与压环盖2用螺钉7、螺母8固定联结。所述的钢管套1呈圆环形,外部中间位置焊有翼环9,内部有内腔29,内部中间位置焊有内固定环10,内固定环10内为管道过孔17,右侧端面焊有发蓝盘11,发蓝盘11上有螺钉过孔12。所述的压环盖2呈圆环形,端面焊有发蓝盘13,发蓝盘13上有螺钉过孔14,发蓝盘13内为管道过孔18。所述的外密封圈4呈圆环形双斜面状橡胶制件,里面有过孔19,中部位置有三角形外伸缩槽15,两侧为斜面20、21。所述的内密封圈5呈圆环形双斜面状橡胶制件,里面为过孔22,中部位置有三角形内伸缩槽16,两侧为斜面23、24。所述的外档圈3呈圆环形单斜面状塑料制件,里面为过孔25,外部左端为平直面,右端为向外的斜面26。所述的内档圈6呈圆环形单斜面状塑料制件,里面为过孔27,外部右端为平直面,左端为向内的斜面28。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实用价值,是采用机械密封方式,在供热管地下井室的箱体墙壁上,安装钢管套、压环盖、密封圈、档圈等密封零部件,用机械挤压方式,使在钢管套内的橡胶密封圈产生弹性变形及径向位移,使密封圈紧紧贴住钢管套内壁及供热管外径,没有缝隙、密封性很好,即使供热管道热胀冷缩、产生轴向伸缩变形也不会影响其密封效果,供热管热胀冷缩在100-200毫米时,仍能很好的密封,有效的阻止了井室周边地下水的渗入,使供热管道井室始终保持一个干燥的环境,减少了供热管道的腐蚀,增加了管道寿命,安全系数也大大增加;密封圈采用可耐酸、耐碱、耐高温的高弹性橡胶材料、制造容易、使用寿命高、密封圈一旦失效、损坏,很容易进行更换;此装置结构简单、易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易于保证质量,适合各种规格的供热管道使用,是理想的地下井室的密封装置。 附图说明图1为整体结构及安装位置图图2为钢管座体主视结构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4为压环盖主视结构图图5为图4的B-B剖面图图6为外档圈主视图图7为图6的C-C剖面图图8为外密封圈主视图图9为图8的D-D剖面图图10为内密封圈主视图图11为图10的E-E剖面图图12为内档圈主视图图13为图12的F-F剖面图图14为使用状态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2、3所示,钢管套1呈圆环形,用钢材制作,外部中间位置焊有圆环状翼环9,里面中间位置或左或右焊有圆形内固定环10,钢管套1的右端面焊有发蓝盘11,发蓝盘11上有螺钉过孔12,内固定环10的中间为管道过孔17,钢管套1内为内腔29,由于钢管套1、翼环9、内固定环10、发蓝盘11均为承载力很强的钢质制件,故一定要对正焊接牢固,不可有虚焊。图1、4、5所示,压环盖2呈圆环形,用钢材制作,压环盖2的左侧为发蓝盘13,发蓝盘13上有螺钉过孔14,中间为管道过孔18,压环盖2内为内腔30,因压环盖2起联接推移紧固作用,故压环盖2与发蓝盘13一定要对正焊牢。图6、7、12、13所示,外档圈3呈圆环形向外的单斜面状,左端为平直面、右端为向外的斜面26,里面为过孔25;内档圈6呈圆环形向内的单斜面状,右端为平直面,左端为向内的斜面28,里面为过孔27;外档圈3、内档圈6均用塑料制作,有绝缘、隔热、衬垫作用,塑性好,耐腐蚀;外档圈3的斜面26与外档圈6的斜面28的角度相等,斜面26、28与外密封圈4、内密封圈5上的斜面20、21、23、34角度相等、吻合。图1、8、9、10、11所示,外密封圈4呈圆环形双斜面状,里面为过孔19,外部中间位置有三角形外伸缩槽15,两侧有斜面20、21;内密封圈5亦呈圆环形双斜面状,里面为过孔22,外部两侧为斜面23、24,里面中间位置有三角形内伸缩圈16;外密封圈4、内密封圈5均用橡胶材料制作,且具有弹性好、耐酸、耐碱、耐腐蚀、耐高温等性能,外密封圈4的斜面20、21与内密封圈5的斜面23、24角度相等吻合,其斜面角亦与外档圈3、内档圈4上的斜面26、28的斜面角相等、吻合;外密封圈4上的外伸缩槽15与内密封圈5上的内伸槽16形状一致、均呈三角形,以利于挤压时收缩,可起到唇式和迷宫式密封的作用,密封效果更佳。此密封装置可做成多种规格的系列产品,以适应各种型号、规格的供热管道在地下井室使用,此装置也适用于供热管道地面控制井室的密封。本技术的密封原理及安装使用方法如下图1、14所示,在供热管道地下井室左、右或前后壁墙内,按照需要对称予置埋入1个或数个钢管套1,翼环9必须埋入壁墙31中,用混凝土充填固牢,但钢管套1上的发蓝盘11必须置于井室的内墙33一侧,左、右或前、后对称安装,然后将供热管35由外墙32伸向钢管套1,穿过内腔29、管道过孔17,直至井室的中心位置、补偿器34处,与从对称侧用同一方式伸进来的供热管35,在补偿器34处会合,中间留有间隙距离,然后分别向两侧钢管套1内依次装入外档圈3、外密封圈4、内密封圈5、内档圈6,使它们的内外斜面吻合,然后装上压环盖2,使发蓝盘11、13的过孔对准,装上螺钉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埋式供热管道地下井室的密封装置,主要结构由:钢管套、压环盖、外档圈、外密封圈、内密封圈、内档圈、紧固螺钉、螺母组成;其特征为钢管套(1)的右内侧、紧贴内固定环(10)装有外档圈(3)、紧贴外档圈(3)装有外密封圈(4)、紧贴外密封圈(4)装有内密封圈(5)、紧贴内密封圈(5)装有内档圈(6),紧贴内档圈(6)装有压环盖(2),钢管套(1)与压环盖(2)用螺钉(7)、螺母(8)联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运平马琦云张建伟李健郑淑红
申请(专利权)人:樊运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