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样化支付场景的物联网支付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921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样化支付场景的物联网支付平台,包括智能控制中心,智能控制中心与支付行为检测传感器、运行状况监测传感器、人机交互控制接口、支付运算控制接口和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连接。智能控制中心通过人机交互控制接口与至少一人机交互支付实施设备和结果反馈设备连通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控制中心通过支付运算控制接口与至少一支付运算单元连通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控制中心通过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与物联网云服务系统进行无线通讯交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了用户在各种支付场景下的支付体验感受,支付灵活、便利,且提升了商户在各种支付场景下对支付设施的管控能力,安全风险极大降低。

Internet of things payment platform for diversified payment scenario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样化支付场景的物联网支付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样化支付场景的物联网支付平台,属于移动支付

技术介绍
随着金融电子化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移动支付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新兴的支付技术方兴未艾,衍生出多种多样的金融行业支付场景,如商超、电商等,另外,体量巨大的非金融行业,也存在着许多非金融行业支付场景,如公共交通、自助零售等。纵观各种支付场景及支付技术,它们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支付场景仅支持单一支付技术:目前由于商业竞争,通常某一支付场景仅支持单一支付技术,这使得用户被强制使用特定的支付手段,支付体验感受较差。第二,支付场景支持多种支付技术:目前对于支持多种支付技术的支付场景来说,由于各种支付设施先后铺设,造成各支付技术之间互连互通关系缺失或不足,互相之间无法有效联动,需要商户进行人工干预,智能化不充分,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造成相似功能的支付设施重复铺设,导致资源的无形浪费。第三,跨行业的支付场景:由于行业壁垒,金融行业与非金融行业的支付技术将长期共存,这使得支付设施变得越来越复杂、兼容性要求更高,并且在传统支付技术与新兴支付技术之间切换时会导致使用的不便利,支付体验感受较差。第四,商户对支付设施的管控能力不足,这种情形更多地发生于跨行业的支付设施。对于传统非金融行业的支付设施来说,由于通信条件的限制,商户难以对支付设施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存在一定的风险。由此可见,在支付场景越来越细化、支付技术越来越多样化的现状下,设计出一种可灵活适用于多样化支付场景的支付平台,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样化支付场景的物联网支付平台,其提升了用户在各种支付场景下的支付体验感受,支付灵活、便利,且提升了商户在各种支付场景下对支付设施的管控能力,安全风险极大降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样化支付场景的物联网支付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智能控制中心,智能控制中心与用于检测用户支付行为的支付行为检测传感器、用于监测智能控制中心运行状况的通用物理参量的运行状况监测传感器、人机交互控制接口、支付运算控制接口和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连接,其中:智能控制中心通过人机交互控制接口与至少一人机交互支付实施设备和结果反馈设备连通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控制中心通过支付运算控制接口与至少一支付运算单元连通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控制中心通过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与物联网云服务系统进行无线通讯交互。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支持多种支付技术,包括金融行业的支付技术和非金融行业的支付技术,可以适用于多种支付场景,特别是金融行业与非金融行业之间的跨行业支付场景,用户可获得良好的支付体验感受,避免用户被强制使用特定的支付手段,避免因支付设施变复杂、兼容性要求变高带来的使用不便利。2、本技术使得各种支付技术之间互连互通,包括金融行业的支付技术与非金融行业的支付技术之间的有效联动,减少商户在交易过程中的人工干预,避免相似功能的支付设施重复铺设,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资源浪费。3、本技术物联网支付平台这种支付设施为物联网云服务系统的终端设备,商户可通过物联网云服务系统对支付设施进行有效管控,提升商户对支付设施的管控能力,尤其是作为跨行业的支付设施,使商户从无管控或弱管控变成实时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物联网支付平台的组成框图。图2是本技术物联网支付平台实现的支付方法流程框图。图3是本技术物联网支付平台的一实施例组成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多样化支付场景的物联网支付平台包括智能控制中心30,智能控制中心30的相应信号端口分别与用于检测用户支付行为的支付行为检测传感器10、用于监测智能控制中心30运行状况的通用物理参量的运行状况监测传感器20、人机交互控制接口60、支付运算控制接口70和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40的信号端口连接,其中:智能控制中心30通过人机交互控制接口60与至少一人机交互支付实施设备90和结果反馈设备100连通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控制中心30通过支付运算控制接口70与至少一支付运算单元80连通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控制中心30通过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40与物联网云服务系统50进行无线通讯交互。运行状况监测传感器20用于测量反映智能控制中心30运行状况的通用物理参量,如定位、速度、温度、电量等物理参量,并将这些物理参量反馈给智能控制中心30。在本技术中,运行状况监测传感器20为GPS201、温度传感器202、速度传感器、电量传感器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当然不受局限。支付行为检测传感器10用于检测用户的支付行为并将检测信号反馈给智能控制中心30,提高了智能控制中心30识别支付技术的准确率和响应速度。在本技术中,支付行为检测传感器10为距离传感器101和NFC功率传感器102,当然不受局限。在本技术中,人机交互支付实施设备90为摄像头901、银联闪付卡902和公共交通卡903,当然不受局限。结果反馈设备100用来将交易结束后的交易结果以显示等方式反馈给用户。结果反馈设备100为显示屏1001,当然不受局限。支付运算单元80为面部识别运算单元801、非接内核运算单元802和PSAM验证运算单元803,当然不受局限。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40为射频无线通讯设备401,当然不受局限。智能控制中心30是中枢模块,其作用主要包括:提供多媒体人机交互功能、智能处理多媒体信息、智能识别各种支付技术并引导支付过程、智能协调各支付技术之间的互连互通;采集整个平台的运行状况信息,包括定位、速度、温度、电量等,并将运行状况信息通过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40借由空口上传至物联网云服务系统50,使商户可实时获取相关信息,便于管控;控制整个平台的运行方式,如开机、休眠、授权、OTA升级等;自行下发控制命令或通过商户下发控制命令(路径为商户通过物联网云服务系统50、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40将控制命令传送给智能控制中心30),提升商户对支付设施的管理能力。在本技术中,智能控制中心30可为桌面处理器或移动处理器等具有信息采集、处理、传递等功能的智能处理芯片。人机交互支付实施设备90用于作为用户与支付设施之间交互的中介,一方面,它把用户的支付行为传送给智能控制中心30,另一方面,智能控制中心30通过它向用户反馈支付结果信息。通常,人机交互支付实施设备90可分为金融行业支付技术、非金融行业支付技术适用的人机交互支付实施设备,具体形态由用户所采用的支付技术决定。人机交互控制接口60用于控制各人机交互支付实施设备90与智能控制中心30之间的连通状态,即人机交互控制接口60选通其中一个或多个人机交互支付实施设备90与智能控制中心30进行信息交互。各支付运算单元80分别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样化支付场景的物联网支付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智能控制中心,智能控制中心与用于检测用户支付行为的支付行为检测传感器、用于监测智能控制中心运行状况的通用物理参量的运行状况监测传感器、人机交互控制接口、支付运算控制接口和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连接,其中:智能控制中心通过人机交互控制接口与至少一人机交互支付实施设备和结果反馈设备连通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控制中心通过支付运算控制接口与至少一支付运算单元连通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控制中心通过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与物联网云服务系统进行无线通讯交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样化支付场景的物联网支付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智能控制中心,智能控制中心与用于检测用户支付行为的支付行为检测传感器、用于监测智能控制中心运行状况的通用物理参量的运行状况监测传感器、人机交互控制接口、支付运算控制接口和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连接,其中:智能控制中心通过人机交互控制接口与至少一人机交互支付实施设备和结果反馈设备连通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控制中心通过支付运算控制接口与至少一支付运算单元连通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控制中心通过物联网无线通讯单元与物联网云服务系统进行无线通讯交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样化支付场景的物联网支付平台,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松尚可张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银联金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