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75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顶板,所述换热器顶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热流体接口,所述热流体接口的内部与换热器顶板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换热器顶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冷流体接口。该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通过设置了换热器顶板、热侧换热板片、冷侧换热板片和换热器底板,使得流体可以通过换热器顶板进入热侧换热板片和冷侧换热板片内部进行热交换,还通过设置了第一流体分配槽、第二流体分配槽、阻尼板和阻尼孔,使得阻尼板通过阻尼孔将流体分配进入第一流体分配槽和第二流体分配槽内部,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好,换热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是通过真空钎焊或真空扩散焊制造而成的可用于介质间热量交换的三维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内部流道尺寸达到微米级,属于微尺度传热结构,具有换热效率高,耐压高等优点。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由多层热侧换热板片和冷侧换热板片交错层叠而成,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冷、热流体能否被均匀的分配到各冷、热侧换热板片。流体的分配不均对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有较大影响。一般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各流路不同或入口腔流场的分布等原因很容易造成流体分配不均,尤其是当流体为气液两相流体时,更容易造成分配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解决了换热器流体分配不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顶板,所述换热器顶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热流体接口,所述热流体接口的内部与换热器顶板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换热器顶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冷流体接口,所述冷流体接口的内部与换热器顶板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换热器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热侧换热板片,所述热侧换热板片上表面的四角均开设有热流通孔,所述热流通孔的内部与热侧换热板片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热侧换热板片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流体分配槽,所述第一流体分配槽的内部与两个斜对角的热流通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分配槽6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台7,所述热侧换热板片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冷侧换热板片,所述冷侧换热板片上表面的四角均开设有冷流通孔,所述冷流通孔的内部与冷侧换热板片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冷侧换热板片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流体分配槽,所述第二流体分配槽的内部与两个斜对角的冷流通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分配槽12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台13,所述热流通孔和冷流通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阻尼板,所述阻尼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的内部与阻尼板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冷侧换热板片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换热器底板。优选的,所述热流体接口和冷流体接口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热流体接口和两个冷流体接口交错设置在换热器顶板的四角。优选的,所述第一流体分配槽所连通的两个斜对角热流通孔位于两个热流体接口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流体分配槽所连通的两个斜对角冷流通孔位于两个冷流体接口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换热器顶板、热侧换热板片、冷侧换热板片和换热器底板的大小均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均匀的设置在第一流体分配槽和第二流体分配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换热器顶板、热侧换热板片、冷侧换热板片和换热器底板之间相互紧密贴合。(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通过设置了换热器顶板、热侧换热板片、冷侧换热板片和换热器底板,使得流体可以通过换热器顶板进入热侧换热板片和冷侧换热板片内部进行热交换,还通过设置了第一流体分配槽、第二流体分配槽、阻尼板和阻尼孔,使得阻尼板通过阻尼孔将流体分配进入第一流体分配槽和第二流体分配槽内部,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好,换热更彻底。2、该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通过设置了一个阻尼板上设置三个阻尼孔,三个阻尼板对流体进行分散,使得流体的分配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更高。3、该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将阻尼孔的形状设置成椭圆形,使得流体所流通的面积更大,更多的流体经过阻尼孔进入阻尼板下表面,从而使得流体的换热效果更好,换热器的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热器顶板、2热流体接口、3冷流体接口、4热侧换热板片、5热流通孔、6第一流体分配槽、7第一凸台、8阻尼板、9阻尼孔、10冷侧换热板片、11冷流通孔、12第二流体分配槽、13第二凸台、14换热器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一种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顶板1,换热器顶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热流体接口2,热流体接口2的内部与换热器顶板1的下表面相连通,换热器顶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冷流体接口3,热流体接口2和冷流体接口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热流体接口2和两个冷流体接口3交错设置在换热器顶板1的四角,使得冷流体和热流体可以分别通过冷流体接口3和热流体接口2进入换热器顶板1下方,冷流体接口3的内部与换热器顶板1的下表面相连通,换热器顶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热侧换热板片4,热侧换热板片4上表面的四角均开设有热流通孔5,热流通孔5的内部与热侧换热板片4的下表面相连通,热侧换热板片4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流体分配槽6,第一流体分配槽6的内部与两个斜对角的热流通孔5的内部相连通,第一流体分配槽6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台7,热侧换热板片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冷侧换热板片10,冷侧换热板片10上表面的四角均开设有冷流通孔11,冷流通孔11的内部与冷侧换热板片10的下表面相连通,冷侧换热板片10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流体分配槽12,第二流体分配槽12的内部与两个斜对角的冷流通孔11的内部相连通,第一流体分配槽6所连通的两个斜对角热流通孔5位于两个热流体接口2的正下方,第二流体分配槽12所连通的两个斜对角冷流通孔11位于两个冷流体接口3的正下方,使得通过热流体接口2的热流体通过热流通孔5进入第一流体分配槽6内部,通过冷流体接口3的冷流体通过冷流通孔11进入第二流体分配槽12内部,进行换热,第二流体分配槽12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台13,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13分别均匀的设置在第一流体分配槽6和第二流体分配槽12的内部,使得第一流体分配槽6和第二流体分配槽12内部的流体均匀通过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13的内部进行混合换热,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13还能增加换热器强度,热流通孔5和冷流通孔1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阻尼板8,阻尼板8的上表面开设有阻尼孔9,阻尼孔9的内部与阻尼板8的下表面相连通,设置了第一流体分配槽6、第二流体分配槽12、阻尼板8和阻尼孔9,使得阻尼板8通过阻尼孔9将流体分配进入第一流体分配槽6和第二流体分配槽12内部,从而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好,换热更彻底,冷侧换热板片10的下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顶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热流体接口(2),所述热流体接口(2)的内部与换热器顶板(1)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换热器顶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冷流体接口(3),所述冷流体接口(3)的内部与换热器顶板(1)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换热器顶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热侧换热板片(4),所述热侧换热板片(4)上表面的四角均开设有热流通孔(5),所述热流通孔(5)的内部与热侧换热板片(4)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热侧换热板片(4)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流体分配槽(6),所述第一流体分配槽(6)的内部与两个斜对角的热流通孔(5)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分配槽(6)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台(7),所述热侧换热板片(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冷侧换热板片(10),所述冷侧换热板片(10)上表面的四角均开设有冷流通孔(11),所述冷流通孔(11)的内部与冷侧换热板片(10)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冷侧换热板片(10)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流体分配槽(12),所述第二流体分配槽(12)的内部与两个斜对角的冷流通孔(1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分配槽(12)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台(13),所述热流通孔(5)和冷流通孔(1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阻尼板(8),所述阻尼板(8)的上表面开设有阻尼孔(9),所述阻尼孔(9)的内部与阻尼板(8)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冷侧换热板片(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换热器底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均液装置的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器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顶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热流体接口(2),所述热流体接口(2)的内部与换热器顶板(1)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换热器顶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冷流体接口(3),所述冷流体接口(3)的内部与换热器顶板(1)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换热器顶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热侧换热板片(4),所述热侧换热板片(4)上表面的四角均开设有热流通孔(5),所述热流通孔(5)的内部与热侧换热板片(4)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热侧换热板片(4)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流体分配槽(6),所述第一流体分配槽(6)的内部与两个斜对角的热流通孔(5)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分配槽(6)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台(7),所述热侧换热板片(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冷侧换热板片(10),所述冷侧换热板片(10)上表面的四角均开设有冷流通孔(11),所述冷流通孔(11)的内部与冷侧换热板片(10)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冷侧换热板片(10)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流体分配槽(12),所述第二流体分配槽(12)的内部与两个斜对角的冷流通孔(1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分配槽(12)内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台(13),所述热流通孔(5)和冷流通孔(1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阻尼板(8),所述阻尼板(8)的上表面开设有阻尼孔(9),所述阻尼孔(9)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欢姚志勇徐进张荣华林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微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