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两表校验器的油泵和管接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74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两表校验器的油泵和管接头装置,由柱塞、柱塞套、柱塞外套、双接头、丝杆、丝杆外套、丝杆螺母、三通接头和压锥、压帽及油管组成。适用于检定普通压力表和氧气表。应用本油泵和管接头装置结构的柱塞是水平运动的压力两表校验台,具有不泄漏油和承受压力大的特点,能够达到操作轻便,加压平衡,稳压性能好的效果。(*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压力两表校验器的油泵和管接头装置涉及计量的力学压力类
,适用于检定普通压力表,氧气表和液压、气压装置。现有国内生产的压力表、氧气表两用校验器的结构是由油泵、油杯、阀、底座及管路系统组成。一般有气动和手动两大类气动压力表校验器多用于批量生产压力表、氧气表的厂家或检定量大的少数单位;手动压力表校验器则由于它无须气源或电源作动力,且价格低廉、操作方便而广泛应用于计量部门以及厂矿、科研、医疗卫生单位。目前国内生产的手动压力表校验器按其加压方式来分,又可分为手摇丝杆皮碗式和手压杠杆柱塞式,其中柱塞的运动方向是竖直的。前者具有加压平稳,便于控制读数的优点,但它的不足之处是造压中的关键件“U”型橡胶密封圈(皮碗)极易损坏;丝杆与螺母之间的间隙漏油严重;加压大时将会给操作者带来很费力的情况。手压杠杆柱塞式具有稳压性能好的优点,但由于是单行程加压,它的不足之处是初次加压困难,不便控制读数,油泵泄漏严重,O型密封圈易于损坏的情况。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两表校验器的油泵和管接头装置,如果在压力两表校验器上安装这种油泵和管接头装置,则校验器能够达到操作轻便,加压平稳和稳定性能好,不泄漏油和使用寿命长的目的。本技术压力两表校验器的油泵和管接头装置,是压力表、氧气表校验器的核心部件,本装置的构思是由油泵和管接头两部分组成。油泵由柱塞(14),柱塞套(13),柱塞外套(11),丝杆(27),丝杆螺母(18),丝杆外套(17),三通接头(9)(内含进油阀、出油阀),双接头(16),手轮(19),手柄(20、21)组成;管接头由压锥(35),压帽(36),油管(37)组成。1、油泵的柱塞(14),柱塞套(13),进油阀座(5),出油阀座(6)采用GCr15轴承钢制成,并经淬火、回火处理使之硬度达到50-55HRC。三通接头(9),双接头(16),柱塞外套(11),丝杆外套(17),方接头(1),手柄(20、21)等用45号钢制成,手轮(19)用HT20-40铸铁制成,进出油阀的钢球采用精度高的钢球,油泵的柱塞与柱塞套是油泵的关键部件,其加工过程是经调质,在车床上进行粗车、精车,然后淬火、粗磨、精磨及研磨制成,达到柱塞与柱塞套之间的间隙在0.006~0.01mm之间,柱塞直径为10~16mm,长为150~200mm,柱塞套长为80~130mm的结构。同样进、出油阀座也是经调质,在车床上车制、淬火、磨削后制成。管接头的油管(37),压锥(35)用紫铜制成,压帽(36)用45号钢制成。其他零件经车削、铣削加工制成。2、油泵的柱塞(14)及柱塞套(13)装入柱塞外套(11)内,并用双接头(16)压紧在柱塞套内,丝杆通过丝杆头部的钩头同柱塞连接,将丝杆外套通过螺纹同双接头连接,然后将丝杆螺母(18)旋入丝杆上并通过螺纹同丝杆外套(17)连接;三通接头(9)通过螺纹同柱塞外套(11)连接。三通接头内的进、出油阀装在三通接头(9)内,方接头通过螺纹装入三通接头上,并将进、出油阀座压紧。柱柱塞同丝杆之间采用分隔结构,由一个双接头将柱塞外套连在一起,并在双接头内采用了信帽(28)和O型密封件(29、30)的密封结构。管接头部分采用压锥(35)的内螺纹同油管的外螺纹配合后装入管路系统中,再将压帽(36)旋入相应的阀、或接头的螺纹孔内,如旋入三通接头(9)的锥口螺纹中,即构成油泵和管接头的连接体。管接头除了用于两表校验器外,还可以用于其他液压、气压装置中。3、当油泵工作时,油泵的吸油靠油泵的手轮向后旋转,丝杆带动柱塞向后运动,此时从油杯来的油经油管接头(3),方接头(1),再进入三 接头,此时三 接头内的进油阀钢球(10)由于受柱塞向后运动形成的负压而打开进油阀座(5)的阀口,此时出油阀的钢球(8)受到负压而关闭出油阀座(6)的阀口,这样油就进入了柱塞套(13)内;油泵排油时,靠手轮向前旋转,柱塞套内的油被挤向三通接头,此时进油阀的钢球关闭进油阀,而出油阀被打开,油通过出油阀进入下一步的阀体。油泵中的泄漏油因O型密封圈(29、30)的作用,只能通过泄油管接头(31)回到油杯。管接头则靠压帽(36)的螺纹将压锥(35)压紧,从而使压锥的外锥口同阀体的内锥口紧密配合,并使外锥口挤变形而箍紧油管,且封住内锥口的孔口,由于锥口的封闭和油管、压锥的螺纹连接而达到既不漏油又增强了油管不被冲出管接头的作用。本技术压力两表校验器的油泵和管接头装置,同现有手压杠杆柱塞式校验器的油泵和管路系统相比,其效果是1,由于油泵的加压部分同施力部分采用了分离的结构,即由一个双接头再加上压帽、密封件将柱塞与柱塞套的间隙泄出的低压油全部档住而经间隙泄油管直接流回了油杯,这样施力部分就没有油泄漏出来,为此,该装置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不漏油的效果;2,由于油泵是采用的水平运动的柱塞结构,其中柱塞直径为10~16mm,长为150~200mm,柱塞与柱塞套的配合长度为80~130mm,柱塞的一次行程可使压力达80MPa以上,因此,比手压杠杆柱塞式油泵更能缩小施加在手轮上的力,经测试,本柱塞端部受力能够缩小138倍,其最大压力可达125MPa以上,且柱塞端部受力基本上是成线性增大,具有加压快和操作轻便的效果;3,柱塞与柱塞套在工艺上采用了精加工,淬火回火的加工过程,这样柱塞与柱塞套的硬度高,而且配合间隙小,配合长度长,所以是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油泵结构装置;4,管接头中由于采用了带内螺纹的压锥同油管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形式,当施力在压帽上时,压锥变形紧密封住管口,同时将油管箍紧,为此,该管接头具有承受压力大,密封性能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压力两表校验器的油泵结构图,图中(2、4、7、12、15、23、25、26、32、33)为大小不同的垫圈,(22)为盖形螺母,(24)为平键,(28)为倍帽,(34)为滤油器。图2是本校验器的管接头结构图。本技术的实施例是本压力两表校验器由油泵、油杯、阀、隔离器、底座及管路系统组成,其中油泵和管接头结构是校验器的核心,现就油泵和管接头的加工制作是按柱塞(11)的尺寸为φ12×170mm,柱塞套(13)为φ24×100mm,柱塞外套(11)为φ42×164mm,丝杆(27)为T18×4×210mm,丝杆螺母(18)为T18×4×60mm,外螺纹为M30×2mm,丝杆外套(17)为φ42×145mm,三通接头(9)为60×30×30mm(内含进油阀、出油阀),双接头(16)长为70mm,两端为M30×2mm,手轮(19)为φ206mm,管接头压帽为M16×1.5mm,压锥(35)内螺纹为M3长为8mm,油管(37)为φ6×1.5mm的尺寸制作。材料分别采用轴承钢、普通钢材、铸铁、紫铜经粗车、精车、研磨淬火、回火处理工艺进行制造,其其中要求柱塞与柱塞套之间的间隙配合为0.006-0.01mm,淬火硬度达50-55HRC。进油阀座(5),出油阀座(6)装入三通接头(9)内,要求结构紧凑。大小不同的垫圈及倍帽(28)、方接头(1)、手柄(20、21)滤油器(34)、泄油管接头(31)均经机加工制成,高精度的钢球(8、10)直径分别为6mm和10mm,盖形螺母(22),平键(24),和O型密封圈(29、30)均为外购件。装配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两表校验器的油泵和管接头装置,由大小垫圈、钢球、盖形螺母、键、倍帽、滤油器、泄漏管接头、O型密封圈组成,其特征是油泵的柱塞(14)及柱塞套(13)装入柱塞外套(11)内,双接头(16)压紧在柱塞套内,丝杆通过丝杆头部的钩头同柱塞连接,丝杆外套(17)通过螺纹同双接头连接,且将丝杆螺母(1818)旋在丝杆上,并通过螺纹同丝杆套(17)连接,三通接头(9)通过螺纹同柱塞外套(11)和管接头的压锥连接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万选李明民罗正清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计量测试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