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输送器及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16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输送器及输送装置,螺旋输送器包括螺旋轴与发热管。螺旋轴的第一端的端面沿着螺旋轴的轴心方向设有插孔,螺旋轴的第二端用于与动力转轴相连,螺旋轴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输送管内。所述发热管设置于所述插孔内,所述螺旋轴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发热管外,发热管的端部设有第一端盖,第一端盖位于插孔外并用于与输送管的端部密封配合。上述的螺旋输送器,由于在螺旋轴内设有插孔,并在插孔内装设发热管,发热管发热时将热量传递给螺旋轴,这样螺旋轴在输送物料过程中能同步加热物料。由于输送管内的物料是从输送管的内向外的方向受热,这样输送管内的物料能实现较好的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输送器及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
,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旋输送器及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炭(Biochar),是指有机物在不完全燃烧或缺氧环境下,经高温热裂解后的固体产物。有机物(生物质原料)在反应釜内进行高温热裂解过程中,得到生物炭炭粉以及不可凝气体。其中,为了使生物质原料在反应釜内受热后能更好地热裂解反应,将生物质原料输送到反应釜的过程中需要同步对生物质原料进行加热处理,即生物质原料的输送装置能对生物质原料起到加热作用。传统的输送装置包括螺旋轴及套设在螺旋轴外的输送管。螺旋轴转动驱动输送管内的生物质物料向前移动。输送管连接有加热器,通过加热器对输送管的管壁进行加热以实现输送管内的生物质物料受热。输送管内的生物质原料是由外向内逐渐受热,然而当输送速度过快时,生物质原料的受热效果可能达不到预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螺旋输送器及输送装置,它能够实现较好的加热效果。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旋输送器,包括:螺旋轴,所述螺旋轴的第一端的端面沿着所述螺旋轴的轴心方向设有插孔,所述螺旋轴的第二端用于与动力转轴相连,所述螺旋轴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输送管内;与发热管,所述发热管设置于所述插孔内,所述螺旋轴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发热管外,所述发热管的端部设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位于所述插孔外并用于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密封配合。上述的螺旋输送器,由于在螺旋轴内设有插孔,并在插孔内装设发热管,发热管发热时将热量传递给螺旋轴,这样螺旋轴在输送物料过程中能同步加热物料。由于输送管内的物料是从输送管的内向外的方向受热,这样输送管内的物料能实现较好的加热效果。此外,螺旋轴转动过程中,发热管不会跟随螺旋轴一起转动,发热管的第一端盖与输送管的端部间接相连或直接相连,能保证较好的密封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旋输送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螺旋轴的第一端的第一轴承、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之间的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座上,所述第一端盖通过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密封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一套管、第二端盖、第三端盖与轴承套,所述第一套管套设于所述螺旋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套管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盖相连,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端盖相连;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轴承套相连,所述第二端盖用于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密封配合,所述第三端盖与所述第一端盖密封配合;所述第一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承套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旋输送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侧壁与所述螺旋轴的第一端外侧壁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旋输送器还包括轴封件,所述轴封件包括第二套管与第四端盖,所述第二套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螺旋轴之间,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端盖相连;所述第四端盖位于所述第三端盖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三端盖及所述第四端盖三者密封配合;所述密封件为绕设于所述螺旋轴的第一端外侧壁的密封盘根,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凸缘,所述密封盘根位于所述限位凸缘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另一端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旋输送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的三通管,所述螺旋轴套设于所述三通管的直通管内,所述三通管的直通管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五端盖,其中一个所述第五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密封配合,另一个所述第五端盖用于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密封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三端盖、所述第四端盖及所述第五端盖均为法兰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三端盖与所述轴承套为一体化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旋输送器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插孔内,所述发热管的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上;所述发热管为电发热管。一种输送装置,包括所述的螺旋输送器,还包括输送管,所述螺旋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管内,所述输送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端盖密封配合。上述的输送装置,由于包括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其技术效果由螺旋输送器带来,与螺旋输送器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轴向方向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螺旋输送器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0、螺旋输送器,11、螺旋轴,111、插孔,12、发热管,121、第一端盖,13、第一轴承,14、轴承座,141、第一套管,142、第二端盖,143、第三端盖,144、轴承套,15、密封件,16、轴封件,161、第二套管,162、第四端盖,17、三通管,171、第五端盖,18、第二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及图5,一种螺旋输送器10,包括:螺旋轴11与发热管12。所述螺旋轴11的第一端的端面沿着所述螺旋轴11的轴心方向设有插孔111,所述螺旋轴11的第二端用于与动力转轴(图中未示意出)相连,所述螺旋轴11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输送管(图中未示意出)内。所述发热管12设置于所述插孔111内,所述螺旋轴11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发热管12外,所述发热管12的端部设有第一端盖121,所述第一端盖121位于所述插孔111外并用于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密封配合。上述的螺旋输送器10,由于在螺旋轴11内设有插孔111,并在插孔111内装设发热管12,发热管12发热时将热量传递给螺旋轴11,这样螺旋轴11在输送物料过程中能同步加热物料。由于输送管内的物料是从输送管的内向外的方向受热,这样输送管内的物料能实现较好的加热效果。此外,螺旋轴11转动过程中,发热管12不会跟随螺旋轴11一起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输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螺旋轴,所述螺旋轴的第一端的端面沿着所述螺旋轴的轴心方向设有插孔,所述螺旋轴的第二端用于与动力转轴相连,所述螺旋轴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输送管内;与/n发热管,所述发热管设置于所述插孔内,所述螺旋轴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发热管外,所述发热管的端部设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位于所述插孔外并用于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密封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输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旋轴,所述螺旋轴的第一端的端面沿着所述螺旋轴的轴心方向设有插孔,所述螺旋轴的第二端用于与动力转轴相连,所述螺旋轴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输送管内;与
发热管,所述发热管设置于所述插孔内,所述螺旋轴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发热管外,所述发热管的端部设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位于所述插孔外并用于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螺旋轴的第一端的第一轴承、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之间的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座上,所述第一端盖通过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一套管、第二端盖、第三端盖与轴承套,所述第一套管套设于所述螺旋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套管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盖相连,所述第一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端盖相连;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轴承套相连,所述第二端盖用于与所述输送管的端部密封配合,所述第三端盖与所述第一端盖密封配合;所述第一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承套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侧壁与所述螺旋轴的第一端外侧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封件,所述轴封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炎辉郭梓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洁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