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热食品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141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热食品包装盒,包括盒盖、外盒和内盒,所述内盒从外盒的顶部开口处嵌放在外盒的内部,所述内盒和外盒之间具有包装叠合状态和加热隔开状态两种位置关系,所述包装叠合状态下,所述内盒底部与外盒的底部叠合接触,包装盒内的食物包以及加热包均紧密排布于内盒内部,所述加热隔开状态下,所述内盒的底部和外盒的底部分开形成加热空间,包装盒内的食物包置于内盒内部,加热包置于所述加热空间;所述盒盖同时扣合在内盒和外盒上,在包装叠合状态和加热隔开状态下,分别实现内盒和外盒之间的位置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减小自热食品包装体积,方便携带,操作便捷,节约制作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了包装盒的抗变形能力。

A self heating food packag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热食品包装盒
本技术属于自热食品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自热食品包装盒。
技术介绍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当前市面上“快速、便捷”的自热食品越来越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竞相推出了自热米饭、自热火锅及自热米粉、面条等系列产品,随之而出的自热食品包装设计也种类繁多,但普遍存在包装体积过大,含有水包等附属物导致过重且不便携带、内部空间过多导致运输过程易挤压变形以及安全系数较低等缺陷。市面上的自热米饭餐盒一般高度达8-9cm,自热火锅多采用圆形设计,餐盒高度达12-15cm,占比空间更大,不便于运输和储藏。如申请号为20171123521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烫型中空自热餐盒,申请号为201721423552的中国专利申请也公开了一种自热火锅包装盒,以上技术方案的餐盒内里存在中空空间,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易挤压变形;且体积较大,增加运输费用和存储空间。申请号为201310360916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即食自热餐盒,申请号为2016101400299的中国专利申请也公开了一种自热式快餐盒,以上技术方案均采用扣针刺破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热食品包装盒,包括盒盖(1)、外盒(2)和内盒(3),其特征在于:/n所述内盒(3)从外盒(2)的顶部开口处嵌放在外盒(2)的内部,所述内盒(3)和外盒(2)之间具有包装叠合状态和加热隔开状态两种位置关系,所述包装叠合状态下,所述内盒(3)底部与外盒(2)的底部叠合接触,包装盒内的食物包以及加热包均紧密排布于内盒(3)内部,所述加热隔开状态下,所述内盒(3)的底部和外盒(2)的底部分开形成加热空间,包装盒内的食物包置于内盒(3)内部,加热包置于所述加热空间;/n所述盒盖(1)同时扣合在内盒(3)和外盒(2)上,在包装叠合状态和加热隔开状态下,分别实现内盒(3)和外盒(2)之间的位置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热食品包装盒,包括盒盖(1)、外盒(2)和内盒(3),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盒(3)从外盒(2)的顶部开口处嵌放在外盒(2)的内部,所述内盒(3)和外盒(2)之间具有包装叠合状态和加热隔开状态两种位置关系,所述包装叠合状态下,所述内盒(3)底部与外盒(2)的底部叠合接触,包装盒内的食物包以及加热包均紧密排布于内盒(3)内部,所述加热隔开状态下,所述内盒(3)的底部和外盒(2)的底部分开形成加热空间,包装盒内的食物包置于内盒(3)内部,加热包置于所述加热空间;
所述盒盖(1)同时扣合在内盒(3)和外盒(2)上,在包装叠合状态和加热隔开状态下,分别实现内盒(3)和外盒(2)之间的位置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热食品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盒(2)和内盒(3)的顶部均设有向外弯折的包边,所述盒盖(1)的周边设有向下弯折的定位翻边(11),所述定位翻边(11)的内侧设有分别与外盒包边和内盒包边同时扣合的定位内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热食品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翻边(11)的内侧设有至少三组定位内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朱凤霞易江陈渠玲张源泉裴健儒甘平洋黄天柱陈昌勇莫韩御徐晓闻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南粮油食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