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回转双轮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069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回转双轮驱动装置,在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的上端部固定有上盖板,在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的下端部固定有下盖板,在上盖板上转动安装有回转平台,在回转平台的下端部固定有电回转接头;在第一箱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驱动轴,在第一驱动轴上固定有第一驱动轮,在第一箱体内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第一驱动轴;在第二箱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二驱动轴,在第二驱动轴上固定有第二驱动轮,在第二箱体内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第二驱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尺寸小、便于安装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双轮独立驱动和整体自回转功能于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回转平台安装于车体或者车架后,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Self turning two wheel dr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回转双轮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涉及物流机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回转双轮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万向轮是叉车、堆高车、搬运车等物流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机械全向机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常见的万向轮有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类。被动式的万向轮顾名思义是不带驱动的,它的“万向”功能是随着车子的移动方向自适应的,比如球状的滚轮。主动式的有靠多个轮子通过转速配合实现多个方向行驶的,如麦克纳姆轮;也有像汽车转向轮一样通过摆臂控制轮子摆角实现转向的。从现有的万向轮来看,被动式的不带驱动,只适于由外界牵引的拖车。主动式的,麦克纳姆轮以及类似的其他轮系需要通过多组轮子的配合,且轮子结构复杂,承载能力和地形适应能力都比较差;采用摆臂转角的则需要额外的摆臂机构,且空间占用较大。因此,能实现自回转的驱动轮是物流机械提高全向机动能力和综合性能的一个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集双轮独立驱动和整体自回转功能于一体且整体结构尺寸小、便于安装布置的自回转双轮驱动装置。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回转双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上盖板、下盖板、回转平台与电回转接头;在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的上端部固定有上盖板,在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的下端部固定有下盖板,在上盖板上转动安装有回转平台,在回转平台的下端部固定有电回转接头;在第一箱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驱动轴,在第一驱动轴上固定有第一驱动轮,在第一箱体内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第一驱动轴;在第二箱体内转动安装有第二驱动轴,在第二驱动轴上固定有第二驱动轮,在第二箱体内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同步带与同步轮传动机构或者链条与链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同步带与同步轮传动机构或者链条与链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呈同轴设置。所述上盖板的中央呈圆形凹坑状,回转平台转动架设在该圆形凹坑内。在上盖板的中央圆形凹坑上表面与回转平台的下表面均设有相对应的圆环状滚道,在滚道内装有滚珠。本技术整体结构尺寸小、便于安装布置,本技术集双轮独立驱动和整体自回转功能于一体,本技术通过回转平台安装于车体或者车架后,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本技术的自回转双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一驱动电机3、第二驱动电机4、第一驱动轮5、第二驱动轮6、第一驱动轴7、第二驱动轴8、上盖板9、下盖板10、回转平台11与电回转接头13;在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的上端部固定有上盖板9,在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的下端部固定有下盖板10,在上盖板9上转动安装有回转平台11,在回转平台11的下端部固定有电回转接头13;在第一箱体1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驱动轴7,在第一驱动轴7上固定有第一驱动轮5,在第一箱体1内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驱动电机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第一驱动轴7;在第二箱体2内转动安装有第二驱动轴8,在第二驱动轴8上固定有第二驱动轮6,在第二箱体2内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4,第二驱动电机4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第二驱动轴8。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同步带与同步轮传动机构或者链条与链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同步带与同步轮传动机构或者链条与链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轮5与第二驱动轮6呈同轴设置。所述上盖板9的中央呈圆形凹坑状,回转平台11转动架设在该圆形凹坑内。在上盖板9的中央圆形凹坑上表面与回转平台11的下表面均设有相对应的圆环状滚道,在滚道内装有滚珠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第一驱动电机3转动时,通过第一传动机构连接驱动第一驱动轴7带动第一驱动轮5转动;当第二驱动电机4转动时,通过第二传动机构连接驱动第二驱动轴8带动第二驱动轮6转动。由此。实现了第一驱动轮5和第二驱动轮6的独立驱动。而若回转平台11固定于车体上,当第一驱动轮5和第二驱动轮6以不同的转速转动时,在地面阻力的作用下,本技术的自回转双轮驱动装置将以上盖板9和回转平台11的环形滚道中心为轴线旋转,也就是可以实现第一驱动轮5和第二驱动轮6相对车体的角度变化,由此实现任意摆角行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第一”、“第二”并不用于限定实现顺序,而是用于区别相同结构或类似结构的不同指代对象。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专利技术的本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回转双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一驱动电机(3)、第二驱动电机(4)、第一驱动轮(5)、第二驱动轮(6)、第一驱动轴(7)、第二驱动轴(8)、上盖板(9)、下盖板(10)、回转平台(11)与电回转接头(13);其特征是:/n在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的上端部固定有上盖板(9),在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的下端部固定有下盖板(10),在上盖板(9)上转动安装有回转平台(11),在回转平台(11)的下端部固定有电回转接头(13);在第一箱体(1)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驱动轴(7),在第一驱动轴(7)上固定有第一驱动轮(5),在第一箱体(1)内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驱动电机(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第一驱动轴(7);在第二箱体(2)内转动安装有第二驱动轴(8),在第二驱动轴(8)上固定有第二驱动轮(6),在第二箱体(2)内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4),第二驱动电机(4)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第二驱动轴(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回转双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一驱动电机(3)、第二驱动电机(4)、第一驱动轮(5)、第二驱动轮(6)、第一驱动轴(7)、第二驱动轴(8)、上盖板(9)、下盖板(10)、回转平台(11)与电回转接头(13);其特征是:
在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的上端部固定有上盖板(9),在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的下端部固定有下盖板(10),在上盖板(9)上转动安装有回转平台(11),在回转平台(11)的下端部固定有电回转接头(13);在第一箱体(1)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驱动轴(7),在第一驱动轴(7)上固定有第一驱动轮(5),在第一箱体(1)内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驱动电机(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的第一驱动轴(7);在第二箱体(2)内转动安装有第二驱动轴(8),在第二驱动轴(8)上固定有第二驱动轮(6),在第二箱体(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功燕欧阳庆生方明王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