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推水曝气增氧式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28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推水曝气增氧式养殖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内的若干曝气导流组件、与若干曝气导流组件连接的气泵;所述池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及出液口;若干曝气导流组件呈环形均布设置在池体内部,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若干曝气管、安装在曝气管上的若干平行设置的引流板、与若干曝气管相连通的导气管;若干所述导气管贯穿池体侧壁,并与设置在池体外部的气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大面积的池塘相结合,通过曝气管与引流板的作用实现池体内水的增氧与流动,使得水在池体内沿池体侧壁旋转流动,在旋转流动的过程中能使液体从进液口流入,再从出液口流出,从而实现水的循环,实现养殖尾水排入池塘稀释,生态再生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推水曝气增氧式养殖池
本技术涉及增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推水曝气增氧式养殖池。
技术介绍
曝气是指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溶解氧。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的目的。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水产养殖中,必须通过增氧装置对水进行增氧,便于水产品的存活,而高密度水产养殖的要求则更高,为保证水质优良,可对水进行循环处理,将养殖池与大面积的池塘相结合,实现养殖池与池塘内的水的循环,但是现有技术中曝气装置结构单一,如何结合曝气装置进行水的循环成为难题,因此本技术研制一种空气推水曝气增氧式养殖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推水曝气增氧式养殖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曝气装置结构简单且单一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推水曝气增氧式养殖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内的若干曝气导流组件、与若干曝气导流组件连接的气泵;所述池体呈上端开口的扁形柱体结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及出液口;若干所述曝气导流组件呈环形均布设置在池体内部,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若干曝气管、安装在曝气管上的若干平行设置的引流板、与若干曝气管相连通的导气管;所述支架固定在池体底面上,长轴方向的中心线沿池体径向设置,所述引流板短轴方向呈倾斜状,长轴方向与支架沿长轴方向的中心线平行;若干所述导气管贯穿池体侧壁,并与设置在池体外部的气泵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120°,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距离小的一侧端部分别与池体中轴线之间的连线夹角为60°~90°,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距离大的一侧端部分别与池体中轴线之间的连线夹角为120°~150°。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处均设置有滤网,两侧端部均设置有固定在池体外壁上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均平行设置,处在进液口与出液口距离大的一侧端部的导流板沿池体切向设置。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距离小的一侧端部的导流板之间设置有固定在池体外壁上的隔流板,所述隔流板与导流板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池体底面中部设置有排污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与大面积的池塘相结合,通过曝气管与引流板的作用实现池体内水的增氧与流动,使得水在池体内沿池体侧壁旋转流动,在旋转流动的过程中能使液体从进液口流入,再从出液口流出,从而实现水的循环,实现养殖尾水排入池塘稀释,生态再生净化。(2)合理设置进液口与出液口的位置及沿池体周向的长度,保证水能够顺利的流入流出,提高水循环的高效性。(3)由于进液口与出液口处水高速且反方向流动,因此在进液口与出液口距离小的一侧端部的导流板之间设置固定在池体外壁上的隔流板,防止出现液体对流,影响水的循环。(4)当液体在池体内旋转流动时,杂质会逐步沉淀并聚集在池体底面中部,因此在池体底面中部设置排污口,便于含有杂质的污水排出,并可进入沼气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所述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曝气导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的设计角度及尺寸图;其中:1、池体,2、曝气导流组件,3、气泵,4、排污口,5、进液口,6、出液口,7、导流板,8、隔流板,9、支架,10、曝气管,11、引流板,12、导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推水曝气增氧式养殖池,包括池体1、设置在池体1内的若干曝气导流组件2、与若干曝气导流组件2连接的气泵3;池体1呈上端开口的扁形柱体结构,底面中部设置有排污口4,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5及出液口6;进液口5与出液口6处均设置有滤网(图中未标出),两侧端部均设置有固定在池体1外壁上的导流板7,导流板7均平行设置,处在进液口5与出液口6距离大的一侧端部的导流板沿池体1切向设置;进液口5与出液口6距离小的一侧端部的导流板7之间设置有固定在池体1外壁上的隔流板8,隔流板8与导流板7平行设置,由于进液口5与出液口6处水高速且反方向流动,隔流板8可防止出现液体对流影响水的循环。若干曝气导流组件呈环形均布设置在池体1内部,如图2所示,包括支架9、固定在支架9上的若干曝气管10、安装在曝气管10上的若干平行设置的引流板11、与若干曝气管10相连通的导气管12;支架9焊接固定在池体1底面上,长轴方向的中心线沿池体1径向设置,曝气管10沿支架9短轴方向固定在支架9上端部,引流板11短轴方向呈倾斜状,长轴方向与支架9沿长轴方向的中心线平行;若干导气管12贯穿池体1侧壁,并与设置在池体1外部的气泵3连接。如图3所示,进液口5与出液口6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选用90°~120°中的任意角度,该角度如图中所示α,进液口5与出液口6距离小的一侧端部分别与池体1中轴线之间的连线夹角选用60°~90°中的任意角度,该角度如图中所示β,进液口5与出液口6距离大的一侧端部分别与池体1中轴线之间的连线夹角选用120°~150°中任意角度,该角度如图中所示γ,合理设计进液口5与出液口6的位置及沿池体1周向的长度,保证水能够顺利的流入流出,提高水循环的高效性。本技术与大面积池塘相结合,进液口5与出液口6对准池塘,养殖尾水排入池塘稀释,生态再生净化,工作时,启动气泵3使得曝气管10出气,由于曝气管10及引流板11的设置,使得气体推动池体1内的水沿着池体1内壁旋转流动,当转动至出液口6端时水从池体1流向池塘,进液口5处的水则从池塘流向池体1,从而实现水的循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推水曝气增氧式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内的若干曝气导流组件、与若干曝气导流组件连接的气泵;所述池体呈上端开口的扁形柱体结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及出液口;若干所述曝气导流组件呈环形均布设置在池体内部,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若干曝气管、安装在曝气管上的若干平行设置的引流板、与若干曝气管相连通的导气管;所述支架固定在池体底面上,长轴方向的中心线沿池体径向设置,所述引流板短轴方向呈倾斜状,长轴方向与支架沿长轴方向的中心线平行;若干所述导气管贯穿池体侧壁,并与设置在池体外部的气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推水曝气增氧式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内的若干曝气导流组件、与若干曝气导流组件连接的气泵;所述池体呈上端开口的扁形柱体结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及出液口;若干所述曝气导流组件呈环形均布设置在池体内部,包括支架、固定在支架上的若干曝气管、安装在曝气管上的若干平行设置的引流板、与若干曝气管相连通的导气管;所述支架固定在池体底面上,长轴方向的中心线沿池体径向设置,所述引流板短轴方向呈倾斜状,长轴方向与支架沿长轴方向的中心线平行;若干所述导气管贯穿池体侧壁,并与设置在池体外部的气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推水曝气增氧式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120°,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距离小的一侧端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滨郭洁琼黄超张娜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活跃量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