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23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03
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涉及农业收割器械领域,包括左右镜像对称的车架、固定于车架的动力机、固接于所述车架前端并耦合于所述动力机的刀组以及设于所述车架两侧的两个车轮,还包括罩壳,所述罩壳呈左右镜像对称并固接于所述车架上,其对称平面与所述车架的对称平面重合,所述罩壳截面呈由所述车架前端向后端渐大,同时其呈由前端向后端升起的倾斜。通过该小车可以实现短周期桑树种植中的便利、高自动化的收割,并可以有效适应种植田垄的形状,同时可便于收割后的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
本技术涉及农业收割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
技术介绍
桑叶是桑树的叶子,可以作为蚕、鱼、猪等多种家禽家畜的食物。在我国的传统桑叶种植方式中,多采用较长周期的种植并人工收剪桑树叶片的方式,其一方面因人工采收而导致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等待桑树生长需要较长的时间,无法形成大规模、高产量的采收;再一方面,成熟的桑树形状各异,难以应用统一的机械进行采收。故在一些地区开始试点45天左右即收割一次枝条的种植方式,从而使得每次收割的都为从较矮树干上长出的嫩枝,进而可以提高产量、形成规模化种植、便于采收。于此同时,该种植模式具有土地不平整、田垄影响机械运行等问题,市场上缺少专用于这类种植方式的采收机械以提高采收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小车可以实现短周期桑树种植中的便利、高自动化的收割,并可以有效适应种植田垄的形状,同时可便于收割后的收集。为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包括左右镜像对称的车架、固定于车架的动力机、固接于所述车架前端并耦合于所述动力机的刀组以及设于所述车架两侧的两个车轮,还包括罩壳,所述罩壳呈左右镜像对称并固接于所述车架上,其对称平面与所述车架的对称平面重合,所述罩壳截面呈由所述车架前端向后端渐大,同时其呈由前端向后端升起的倾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罩壳的对称两侧各具有呈夹角钝角的两个平面组成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在两个平面连接处具有导向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导向脊至所述罩壳的对称平面的距离呈由所述车架前端向后端渐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引导面表面设有气孔,所述气孔内通过风道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耦合于所述动力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气孔上覆盖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呈鱼鳞形并具有背向所述罩壳对称平面的送风口。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罩壳宽度大于两侧所述车轮的外侧面距离。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两个车轮间刚性连接并耦合连接至所述动力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车架包括位于中部用于安装所述动力机的基座、位于所述基座后侧的扶手和位于所述基座前端的刀架,所述刀组固接于所述刀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刀架呈由所述车架向两侧延伸。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刀架后侧可转连接有调节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对称的车架和罩壳实现刀组收割桑枝后通过罩壳的引导将桑枝整齐地导向向两侧,便于后续的收集,从而提高采收效率,降低劳动强度;2.通过气孔部分使得收割后的桑枝、桑叶不会粘连在罩壳上,使得收割的运行过程简、无需清理,进一步提高采收效率,降低劳动强度;3.刀架的调节板和延伸结构可以方便地进行跨越在田垄上的收割,刚性连接的车轮便于在不平整的土地上运行,从而提高对收割区域的适应性,进而提高采收时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罩壳截面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中各项分别为:1车架,11基座,12扶手,13刀架,131调节板,2动力机,3刀组,4车轮,5罩壳,51引导面,52导向脊,53气孔,531覆盖部,532送风口,54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3、4所示,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包括左右镜像对称的钢制车架1、固定于车架1的动力机2、固接于车架1前端并耦合于动力机2的刀组3以及设于车架1两侧的两个车轮4,还包括罩壳5。车架1包括位于中部用于安装动力机2的基座11、位于基座11后侧的扶手12和位于基座11前端的刀架13,刀组3为一般收割器械中常用的定刀和动刀组合形成的割刀组,其通过螺栓固接于刀架13。基座11为钢板制成的安装平台,动力机2为螺栓固接在基座11上的电动机或内燃机,用于为刀组3、车轮4和风机54耦合提供动力,其中为刀组3和通过软轴、摆动连接机构等传递动力,为风机54可以为通过皮带传递动力,为车轮4可以为通过齿轮组传递动力。扶手12为钢管焊接形成的与一般手扶收割机械形式相同的杆件,用于使得使用者可对其进行手扶、推动等动作,扶手12通过成对扇形的插接销孔实现和基座11间的角度的调节,从而便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使用。刀架13为呈由车架1向两侧延伸的钢板,其宽度大于整个小车的宽度,从而可实现较大的收割面宽度,进而提高收割效率。刀架13后侧可转连接有调节板131,调节板131在侧视视角上为呈向下弯折的钢制板件,其通过成对扇形的插接销孔配合也可以实现和刀架13之间的角度可调,从而调节其最低处和刀架13的相对距离,进而可以通过其最低处和地面的止抵将刀架13相对顶高,综上,可根据调节板131的调节改变刀架13(即刀组3)离地距离,尤其在桑枝位于田垄等高于周围地面的地形上时,可以方便地调节至刀组3恰好切割桑枝下端的高度,方便收割的同时可以避免刀组3和土地的接触造成的损伤。本实施例中的两个车轮4间通过一根连接轴刚性连接并通过连接轴上的传动齿轮组换向并耦合连接至动力机2,动力机2运行将动力传递至车轮4上使其向前转动运行。刚性连接的车轮4两侧转动的角速度相同,从而在不平整的地面上不会因接触面形状、摩擦力形成不同的转速差,即可以在不平整的地面上保证平稳向前的运行。罩壳5呈左右镜像对称并螺栓连接于车架1上,其对称平面与车架1的对称平面重合,罩壳5截面呈由车架1前端向后端渐大,同时其呈由前端向后端升起的倾斜。罩壳5的对称两侧各具有钢板折弯形成呈夹角钝角的两个平面组成的引导面51,引导面51在两个平面连接处具有折弯形成的导向脊52,导向脊52至罩壳5的对称平面的距离呈由车架1前端向后端渐大。在收割运行时,使用者手扶导向收割小车跨越在一个种植田垄上向前推动,刀组3通过定刀和动刀之间的切割运动将桑枝切断,前端刀组3收割切断的桑枝在小车前进的带动下向小车倒下,倒下的桑枝落到罩壳5的引导面51上,引导面51前小后大、前低后高的形状使得桑枝在落到其上后沿对称平面向两侧落下,并呈向两侧扩散的状态落到小车的两侧,从而落在地面上形成成列的分布,使得后续收集可方便地实现。本实施例中的罩壳5宽度大于两侧车轮4的外侧面距离,从而使得落下的桑枝位于两车轮4的外侧,防止被压。本实施例中,引导面51表面冲压形成有气孔53,气孔53内通过软管/塑料导管制成的风道连接有风机54,风机54耦合于动力机2并受其驱动。本实施例中,气孔53上通过冲压形成由覆盖在其上的覆盖部531,覆盖部531呈鱼鳞形并具有背向罩壳5对称平面的送风口532。从风机54中送出的气流通过风道来到气孔53处,并最终通过送风口532向引导面51的表面吹风,可以将落在引导面51上没有顺利落下的桑枝吹下防止粘连,尤其在因为桑叶叶片上附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包括左右镜像对称的车架(1)、固定于车架(1)的动力机(2)、固接于所述车架(1)前端并耦合于所述动力机(2)的刀组(3)以及设于所述车架(1)两侧的两个车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壳(5),所述罩壳(5)呈左右镜像对称并固接于所述车架(1)上,其对称平面与所述车架(1)的对称平面重合,所述罩壳(5)截面呈由所述车架(1)前端向后端渐大,同时其呈由前端向后端升起的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包括左右镜像对称的车架(1)、固定于车架(1)的动力机(2)、固接于所述车架(1)前端并耦合于所述动力机(2)的刀组(3)以及设于所述车架(1)两侧的两个车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壳(5),所述罩壳(5)呈左右镜像对称并固接于所述车架(1)上,其对称平面与所述车架(1)的对称平面重合,所述罩壳(5)截面呈由所述车架(1)前端向后端渐大,同时其呈由前端向后端升起的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5)的对称两侧各具有呈夹角钝角的两个平面组成的引导面(51),所述引导面(51)在两个平面连接处具有导向脊(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脊(52)至所述罩壳(5)的对称平面的距离呈由所述车架(1)前端向后端渐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扶式桑叶收割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51)表面设有气孔(53),所述气孔(53)内通过风道连接有风机(54),所述风机(54)耦合于所述动力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志国吕志强潘美良钱文春柳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怡禾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州盛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