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灵敏性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887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动静触点及时接触,能保证继电器高灵敏性且不需要加大线圈匝数的高灵敏性继电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灵敏性继电器,包括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静触点固定于引出端下端,所述动触点固定于动簧片上,所述引出端上设有由磁性材料制成的上导磁体或/和动簧片上设有由磁性材料制成下导磁体。通过在引出端上设置上导磁体,或在动簧片上设置下导磁体,或及设有上导磁体又设有下导磁体,当继电器通电后,上导磁体吸引动簧片,下导磁体吸引引出端,以使动静触点的接触更为迅速,响应更为灵敏,且能使动静触点的接触效果更好,以提高继电器灵敏性。

High sensitivity re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灵敏性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直流继电器,具体涉及一种高灵敏性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201610276487.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继电器,继电器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动触点固定在动簧片上,动簧片固定在推杆顶端,推杆滑与动铁芯固定,动铁芯滑配在导磁筒内,继电器线圈通电后,动铁芯带动推杆向上移动以使动簧片上的动触点向上移动以与静触点接触。在生产装配中,难以保证继电器内的两组动静触点的静触点与动静触点间距离一致,难以保证动簧片是绝对水平的,存在一组动静触点接触了而另一侧动静触点间未接触的情况。为保证两组动静触点都能及时接触,需要将线圈做的更大,但这样做会使继电器体积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动静触点及时接触,能保证继电器高灵敏性且不需要加大线圈匝数的高灵敏性继电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灵敏性继电器,包括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静触点固定于引出端下端,所述动触点固定于动簧片上,所述引出端上设有由磁性材料制成的上导磁体或/和动簧片上设有由磁性材料制成下导磁体。通过在引出端上设置上导磁体,或在动簧片上设置下导磁体,或及设有上导磁体又设有下导磁体,当继电器通电后,上导磁体吸引动簧片,下导磁体吸引引出端,以使动静触点的接触更为迅速,响应更为灵敏,且能使动静触点的接触效果更好,以提高继电器灵敏性。作为优选,所述引出端临近静触点的部位设有所述上导磁体。上述设置以使上导磁体与动簧片更近,以使吸引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动簧片临近动触点的部位设有所述下导磁体。上述设置以使下导磁体与引出端更近,以使吸引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引出端形成有向下开口的上容纳槽,所述上导磁体位于静触点正上方并位于上容纳槽内,静触点与引出端固定以封闭所述上容纳槽。上导磁体设置于引出端内部,以便于在动静触点侧的设置其它部件,以使上导磁体的设置不对继电器的其它部件的设置造成影响。同时上述设置以使上导磁体与动簧片间的距离更近。作为优选,所述引出端下端形成有横截面呈环形的上容纳槽,所述上导磁体呈环形并位于上容纳槽内,所述上导磁体位于静触点正上方。作为优选,所述动簧片内形成有下容纳槽,所述下导磁体位于下容纳槽内。上述设置以避免下导磁体设置对其它部件造成干扰,便于其它部件的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动触点正下方均设有所述下导磁体。上述设置以使下导磁体与引出端更近,以使下导磁体与引出端间吸引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动簧片上端面下凹以形成所述下容纳槽,动触点固定于动簧片上以封闭所述下容纳槽。上述设置以使下导磁体的固定效果更好,并能防止下导磁体从动簧片上脱离。本专利技术具有动静触点的接触更为迅速,响应更为灵敏,且能使动静触点的接触效果更好,以提高继电器灵敏性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由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灵敏性继电器,包括动触点1和静触点2,静触点2固定于引出端3下端,动触点1固定于动簧片4上,引出端3上设有由磁性材料制成的上导磁体5。引出端3临近静触点2的部位设有所述上导磁体5,引出端3形成有向下开口的上容纳槽,上导磁体5位于静触点2正上方并位于上容纳槽内,静触点2与引出端3固定以封闭上容纳槽。其中,上导磁体可通过点胶固定或压嵌或其它各种方式固定在上容纳槽内。实施例2由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灵敏性继电器,包括动触点1和静触点2,静触点2固定于引出端3下端,动触点1固定于动簧片4上,引出端3上设有由磁性材料制成的上导磁体5,且动簧片4上设有由磁性材料制成下导磁体6。引出端3临近静触点2的部位设有所述上导磁体5,动簧,4临近动触点1的部位设有所述下导磁体6。引出端3下端形成有横截面呈环形的上容纳槽,上导磁体5呈环形并位于上容纳槽内,上导磁体5位于静触点2正上方。动簧片4内形成有下容纳槽,下导磁体6位于下容纳槽内,且动触点1正下方均设有一个下导磁体6。动簧片4上端面下凹以形成所述下容纳槽,动触点1固定于动簧片4上以封闭所述下容纳槽。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动簧片的固定方式、引出端的固定方式可采用现有任意一种继电器的固定方式。本专利技术具有动静触点的接触更为迅速,响应更为灵敏,且能使动静触点的接触效果更好,以提高继电器灵敏性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灵敏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静触点固定于引出端下端,所述动触点固定于动簧片上,所述引出端上设有由磁性材料制成的上导磁体或/和动簧片上设有由磁性材料制成下导磁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灵敏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静触点固定于引出端下端,所述动触点固定于动簧片上,所述引出端上设有由磁性材料制成的上导磁体或/和动簧片上设有由磁性材料制成下导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灵敏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端临近静触点的部位设有所述上导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灵敏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临近动触点的部位设有所述下导磁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灵敏性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端形成有向下开口的上容纳槽,所述上导磁体位于静触点正上方并位于上容纳槽内,静触点与引出端固定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朋胡继超杜德进陈烜白慧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