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结构和具有其的机械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145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2:11
本申请提供一种润滑结构和具有其的密封结构,包括:环形润滑端面,环形润滑端面上包括向中心方向依次设置的圆环形第一收敛区域、圆环形坝区和圆环形第二收敛区域,第一收敛区域和第二收敛区域均围绕润滑端面的中心点周向设置;第一收敛区域上开设有多个从第一收敛区域的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的第一螺旋槽,多个第一螺旋槽沿着第一收敛区域的中心位置周向布置;和/或,第二收敛区域上开设有多个从第二收敛区域的外周侧向内周侧延伸的第二螺旋槽,多个第二螺旋槽沿着第二收敛区域的中心位置周向布置。根据本申请的润滑结构,在较高的负载、高速或极端一次加油、少油情况下,也能够保持较好的储油能力,减少摩擦副端面间的直接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润滑结构和具有其的机械润滑装置
本申请属于机械润滑
,具体涉及一种润滑结构和具有其的机械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旋转式流体润滑端面作为一种良好的润滑和机械润滑结构,在各种工业场合应用广泛。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旋转润滑端面油膜压力较小,在较大的负载、较高的转速和压力下或各种复杂工况下,会导致油膜承载能力较小或油膜厚度变薄,进而端面接触造成磨损导致润滑端面的失效情况;并且现有技术中的旋转润滑端面储油能力较差,在高载荷、高速情况下导致其油膜破裂或油膜变薄造成端面磨损;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在较高的负载、高速或极端一次加油、少油情况下,也能够保持较好的储油能力,减少摩擦端面间的直接接触,增加润滑端面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的润滑结构和具有其的机械润滑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润滑结构和具有其的加工机床,在较高的负载、高速或极端一次加油、少油情况下,也能够保持较好的储油能力,减少摩擦副端面间的直接接触,增加润滑端面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润滑结构,包括:环形润滑端面,环形润滑端面上包括向中心方向依次设置的圆环形第一收敛区域、圆环形坝区和圆环形第二收敛区域,第一收敛区域和第二收敛区域均围绕润滑端面的中心点周向设置;第一收敛区域上开设有多个从第一收敛区域的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的第一螺旋槽,多个第一螺旋槽沿着第一收敛区域的中心位置周向布置;和/或,第二收敛区域上开设有多个从第二收敛区域的外周侧向内周侧延伸的第二螺旋槽,多个第二螺旋槽沿着第二收敛区域的中心位置周向布置。优选地,第一收敛区域的外环侧与润滑端面的外环侧重合;第二收敛区域的内环侧与润滑端面的内环侧重合;第一螺旋槽贯穿第一收敛区域;第二螺旋槽贯穿第二收敛区域。优选地,在第一螺旋槽的横截面上,第一螺旋槽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第一螺旋槽的槽底连接,第一螺旋槽的槽底为向下凹陷的曲面。优选地,在第一螺旋槽的横截面上,第一侧壁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与第一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二侧壁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与第一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环形润滑端面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一平面过第一螺旋槽槽底最低点;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不相等。优选地,在第一螺旋槽的横截面上,第一螺旋线距离槽底最低点的横向距离为a;第二螺旋线距离槽底最低点的横向距离为b,a:b>2:1。优选地,第一螺旋槽的槽深h自第一收敛区域的内环侧向外环侧逐渐增加。优选地,第一螺旋槽槽底的最低处为自第一收敛区域的内环侧向外环侧延伸的槽底曲线;槽底曲线两端点的连线与第一收敛区域的夹角为θ;10°≦θ≦60°。优选地,第一螺旋槽自第一收敛区域的内环侧向外环侧的弯曲方向与润滑端面的转动方向相反;和/或,第二螺旋槽自第二收敛区域的外环侧向内环侧的弯曲方向与润滑端面的转动方向相反。优选地,第一收敛区域的内环侧与坝区的外环侧重合;第一螺旋线在第一收敛区域内环侧端点处的切线与第一收敛区域内环在该端点处的切线的夹角为α;第二螺旋线在第一收敛区域内环侧端点处的切线与第一收敛区域内环在该端点的切线的夹角为β;α>β。优选地,20°≦α≦80°;和/或,10°≦β≦70°。优选地,坝区上开设有沿着坝区的中心位置周向延伸的环形槽,坝区包括向中心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环形槽和第二部分。优选地,环形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增压槽;增压槽沿着环形槽的中心位置周向布置。优选地,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的结构相同。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械润滑装置,包括润滑结构,润滑结构为上述的润滑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润滑结构和具有其的机械润滑装置,在较高的负载、高速或极端一次加油、少油情况下,也能够保持较好的储油能力,减少摩擦副端面间的直接接触,增加润滑端面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螺旋槽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润滑结构的第一螺旋槽的槽底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润滑结构的转动方向与第一螺旋槽的弯曲方向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润滑结构的第一螺旋线和第二螺旋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润滑结构的环形槽和增压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润滑结构的环形槽和增压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第一收敛区域;11、第一螺旋槽;111、第一螺旋线;112、第二螺旋线;113、槽底曲线;2、坝区;3、第二收敛区域;31、第二螺旋槽;4、环形槽;5、增压槽。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润滑结构,包括:环形润滑端面,环形润滑端面上包括向中心方向依次设置的圆环形第一收敛区域1、圆环形坝区2和圆环形第二收敛区域3,第一收敛区域1和第二收敛区域3均围绕润滑端面的中心点周向设置;第一收敛区域1上开设有多个从第一收敛区域1的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的第一螺旋槽11,多个第一螺旋槽11沿着第一收敛区域1的中心位置周向布置;和/或,第二收敛区域3上开设有多个从第二收敛区域3的外周侧向内周侧延伸的第二螺旋槽31,多个第二螺旋槽31沿着第二收敛区域3的中心位置周向布置。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高速、一次加油、少油等极端工况沿一个方向转动时,由于润滑端面外环及内环上的第一收敛区域1和第二收敛区域3中存在第一螺旋槽11和第二螺旋槽31,润滑端面会在端面环的两侧对外部润滑油流体形成一个双向泵吸作用,从而将润滑油聚集在坝区2上;同时由于高速运转的情况,一部分坝区2的润滑油会被甩入其中一个第一螺旋槽11或第二螺旋槽31,由于第一螺旋槽11对润滑油自外周侧向内周侧收敛,或者第二螺旋槽31对润滑油自内周侧向外周侧收敛,使得润滑油再次被聚集,从而在润滑油在润滑端面形成持续的润滑效果,即使在高速或少油的条件下也能为润滑端面提供持续的润滑效果,延长端面使用寿命及稳定性。在上述中,延伸方向与收敛方向是不同的,第一螺旋槽11从第一收敛区域1的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第二螺旋槽31从第二收敛区域3的外周侧向内周侧延伸;该延伸方向为螺旋槽的延伸方向,即第一螺旋线111和第二螺旋线112的延伸方向;但是油液的收敛方向为自第一收敛区域1或第二收敛区域3向坝区2的方向收敛。进一步地,第一收敛区域1的外环侧与润滑端面的外环侧重合;第二收敛区域3的内环侧与润滑端面的内环侧重合;第一螺旋槽11贯穿第一收敛区域1;第二螺旋槽31贯穿第二收敛区域3,可以使得整个润滑端面的储油量增大,为润滑端面提供持续的润滑效果,延长端面使用寿命及稳定性。结合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些实施例,在第一螺旋槽1的横截面上,第一螺旋槽1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第一螺旋槽1的槽底连接,第一螺旋槽1的槽底为向下凹陷的曲面,可以获得最优的动压效应,有效的避免平面的槽底会削弱流体膜承载力,在图2中的箭头方向为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润滑端面,所述环形润滑端面上包括向中心方向依次设置的圆环形第一收敛区域(1)、圆环形坝区(2)和圆环形第二收敛区域(3),所述第一收敛区域(1)和第二收敛区域(3)均围绕润滑端面的中心点周向设置;所述第一收敛区域(1)上开设有多个从所述第一收敛区域(1)的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的第一螺旋槽(11),多个所述第一螺旋槽(11)沿着所述第一收敛区域(1)的中心位置周向布置;和/或,所述第二收敛区域(3)上开设有多个从所述第二收敛区域(3)的外周侧向内周侧延伸的第二螺旋槽(31),多个所述第二螺旋槽(31)沿着所述第二收敛区域(3)的中心位置周向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润滑端面,所述环形润滑端面上包括向中心方向依次设置的圆环形第一收敛区域(1)、圆环形坝区(2)和圆环形第二收敛区域(3),所述第一收敛区域(1)和第二收敛区域(3)均围绕润滑端面的中心点周向设置;所述第一收敛区域(1)上开设有多个从所述第一收敛区域(1)的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的第一螺旋槽(11),多个所述第一螺旋槽(11)沿着所述第一收敛区域(1)的中心位置周向布置;和/或,所述第二收敛区域(3)上开设有多个从所述第二收敛区域(3)的外周侧向内周侧延伸的第二螺旋槽(31),多个所述第二螺旋槽(31)沿着所述第二收敛区域(3)的中心位置周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敛区域(1)的外环侧与所述润滑端面的外环侧重合;所述第二收敛区域(3)的内环侧与所述润滑端面的内环侧重合;所述第一螺旋槽(11)贯穿所述第一收敛区域(1);所述第二螺旋槽(31)贯穿所述第二收敛区域(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螺旋槽(1)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螺旋槽(1)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一螺旋槽(1)的槽底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槽(1)的槽底为向下凹陷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螺旋槽(1)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侧壁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与第一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二侧壁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与第一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环形润滑端面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过所述第一螺旋槽(1)槽底最低点;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螺旋槽(11)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螺旋线(111)距离所述槽底最低点的横向距离为a;所述第二螺旋线(112)距离所述槽底最低点的横向距离为b,a:b>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槽(11)的槽深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飞丁少鹏史正良关蕴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