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1389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钻井装置。所述钻井装置包括:柱形主体、驱动组件和至少一组导向组件;每组导向组件,至少包括三个可活动部,所述至少三个可活动部沿柱形主体的周向等间隔分布;驱动组件,设置在柱形主体上,与可活动部相连接,用于单独驱使每个可活动部沿柱形主体的径向向外伸出与收回。该技术方案可以在柱形主体旋转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使所述至少三个可活动部轮流伸出与井壁接触和与井壁接触后收回,实现对钻井装置在旋转钻进过程中的钻进导向,使钻井装置可以在钻井过程中轻易改变钻进方向,在实现对井眼轨迹精确控制的同时,提高了钻井效率,降低了钻井成本。

Dril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探测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钻井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钻井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摩阻与扭矩小、钻速高、成本低、建井周期短、井眼轨迹平滑、易调控并可延长水平段长度等特点。自动、灵活的调整井斜和方位,可以大大提高钻井速度和钻井安全性,精确地控制井眼轨迹是目前开发特殊油藏的超深井、高难度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智能井等特殊工艺井的钻井需要。然而,由于现有的钻井工具并不具有钻井过程中的钻进导向作用,因此造成现有技术中井眼轨迹不能得到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因钻井工具不能实现随钻导向而造成井眼轨迹不能得到精确控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钻井装置。所述钻井装置包括:柱形主体、驱动组件和至少一组导向组件;每组导向组件,至少包括三个可活动部,所述至少三个可活动部沿所述柱形主体的周向等间隔分布;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柱形主体上,与所述可活动部相连接,用于单独驱使每个所述可活动部沿所述柱形主体的径向向外伸出与收回。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形主体还包括多个凹槽,每个凹槽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柱形主体、驱动组件和至少一组导向组件;/n每组导向组件,至少包括三个可活动部,所述至少三个可活动部沿所述柱形主体的周向等间隔分布;/n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柱形主体上,与所述可活动部相连接,用于单独驱使每个所述可活动部沿所述柱形主体的径向向外伸出与收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柱形主体、驱动组件和至少一组导向组件;
每组导向组件,至少包括三个可活动部,所述至少三个可活动部沿所述柱形主体的周向等间隔分布;
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柱形主体上,与所述可活动部相连接,用于单独驱使每个所述可活动部沿所述柱形主体的径向向外伸出与收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主体还包括:
多个凹槽,每个凹槽与一个可活动部可活动且密封连接,形成密封腔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部设置有磁铁,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多组驱动部,每组驱动部包括连接件和电磁铁;
其中,所述连接件与对应的可活动部相连接;所述电磁铁,在通电或断电情况下,与所述对应的可活动部的磁铁之间产生排斥力或吸引力;所述排斥力或吸引力驱使所述对应的可活动部沿所述柱形主体的径向向外伸出与收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主体还包括:
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可活动部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凹槽可活动且密封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部包括:
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
所述第二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远离所述柱形主体的外表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国栋汪海阁郭卫红黄洪春崔猛崔柳刘力张佳伟毕文欣周翠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