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全带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0995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带限位装置,涉及汽车安全带领域,其包括带体、卡接头以及限位扣,所述带体上安装有限位扣,且所述带体上滑动安装有卡接头,且卡接头位于限位扣的上方设置,所述卡接头的尾部铰接有伸缩调节装置,且所述伸缩调节装置的端部铰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螺纹贯通设置有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的端部延伸至套筒的外部设置,所述螺纹杆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设有转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且该装置能够将安全带的带体与乘客腹部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并且限位,避免带体对乘客腹部的挤压力过大,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感,适宜推广。

An automobile safety belt limi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安全带限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带就是在汽车上用于保证乘客以及驾驶员在车身受到猛烈打击时防止乘客被安全气囊弹出时伤害的装置。安全带的装置里面有一个卡轮,如果快速的拉动安全带,比如说发生车祸的情形下,里面的卡子会由于安全带滚轮的快速转动而被离心力带出,迅速将安全带锁死,把座位上的人员固定在椅子上。待冲击峰值过去,或者人已经能受到安全气囊的保护时安全带就会放松以免压伤人的肋骨。从以上一系列的动作来达到保证驾乘人员安全的目的。汽车安全带在使用过程中,横带会慢慢的勒紧乘客的腹部,使得乘客腹部受到的压力慢慢变大,从而导致乘坐舒适感降低,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安全带限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安全带限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安全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对乘客腹部的挤压力过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带限位装置,包括带体、卡接头以及限位扣,所述带体上安装有限位扣,且所述带体上滑动安装有卡接头,且卡接头位于限位扣的上方设置,所述卡接头的尾部铰接有伸缩调节装置,且所述伸缩调节装置的端部铰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螺纹贯通设置有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的端部延伸至套筒的外部设置,所述螺纹杆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设有转盘,且所述转盘位于套筒的外部设置,所述带体上活动安装有调节块,且所述螺纹杆位于套筒外部的一端与调节块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块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且所述调节块的上下两端滑动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延伸至安装腔的内部,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弹性片,且所述弹性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杆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片靠近带体的一侧连接有呈横向设置的抵紧杆,且所述抵紧杆的端部与带体接触。优选的,所述弹性片呈弧形结构设置,且抵紧杆靠近弹性片的内壁设置。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端部连接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位于调节块的外部设置。优选的,所述伸缩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紧固螺钉,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内部设置有活动腔,且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端部活动安装在活动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圆周侧壁螺纹安装有紧固螺钉,且所述紧固螺钉的端部延伸至活动腔的内部,且与第二伸缩杆的圆周侧壁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节杆挤压弹性片,使得抵紧杆与带体分离,从而能够调节调节块在带体上的位置,并且能够通过调节两个伸缩杆的长度以及螺纹杆在套筒内部的位置对带体进行拉动,使得带体与乘客腹部的距离进行调节,并且对其进行限位,从而能够避免带体对乘客腹部的挤压力过大,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感,适宜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各个连接结构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带体、2卡接头、3限位扣、4调节块、5第一伸缩杆、6第二伸缩杆、7紧固螺钉、8螺纹杆、9转盘、10套筒、11调节杆、12弹性片、13抵紧杆、14安装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汽车安全带限位装置,包括带体1、卡接头2以及限位扣3,带体1上安装有限位扣3,且所述带体1上滑动安装有卡接头2,且卡接头2位于限位扣3的上方设置,所述卡接头2的尾部铰接有伸缩调节装置,且所述伸缩调节装置的端部铰接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的内部螺纹贯通设置有螺纹杆8,且所述螺纹杆8的端部延伸至套筒10的外部设置,所述螺纹杆8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设有转盘9,且所述转盘9位于套筒10的外部设置,所述带体1上活动安装有调节块4,且所述螺纹杆8位于套筒10外部的一端与调节块4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块4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14,且所述调节块4的上下两端滑动安装有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的端部延伸至安装腔14的内部,所述安装腔14的内部设置有弹性片12,且所述弹性片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杆11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片12靠近带体1的一侧连接有呈横向设置的抵紧杆13,且所述抵紧杆13的端部与带体1接触,弹性片12呈弧形结构设置,且抵紧杆13靠近弹性片12的内壁设置,调节杆11的端部连接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位于调节块4的外部设置,伸缩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杆5、第二伸缩杆6和紧固螺钉7,所述第一伸缩杆5的内部设置有活动腔,且所述第二伸缩杆6的端部活动安装在活动腔的内部,第一伸缩杆5的圆周侧壁螺纹安装有紧固螺钉7,且所述紧固螺钉7的端部延伸至活动腔的内部,且与第二伸缩杆6的圆周侧壁接触。该汽车安全带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卡接头2插入汽车座椅旁边的卡座内部,然后转动紧固螺钉7,使得第二伸缩杆6能够在第一伸缩杆5内部滑动,然后再转动转盘9,并且手持套筒10,使得转盘9带动螺纹杆8转动,同时使得螺纹杆8在套筒10的内部运动,螺纹杆8带动调节块4,使得调节块4能够拉动带体1,使带体1与乘客的腹部之间存在间距,避免带体1对乘客的腹部挤压力过大,调节完成后,反向转动紧固螺钉7,使得紧固螺钉7抵住第二伸缩杆6的圆周侧壁,将第二伸缩杆6与第一伸缩杆5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再微调调节块4在带体1上的位置,首先可以挤压两个调节杆11,使得调节杆11推动弹性片12,弹性片12带动抵紧杆13与带体1进行分离,此时微调调节块4的位置,调节完成后,松开调节杆11,此时弹性片12会趋于恢复原态,弹性片12推动调节杆11回到初始状态,并且会推动抵紧杆13再次抵紧带体1,由此完成调节,能够使得带体1与乘客的腹部存在间距,并且对其进行限位。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安全带限位装置,包括带体(1)、卡接头(2)以及限位扣(3),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上安装有限位扣(3),且所述带体(1)上滑动安装有卡接头(2),且卡接头(2)位于限位扣(3)的上方设置,所述卡接头(2)的尾部铰接有伸缩调节装置,且所述伸缩调节装置的端部铰接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的内部螺纹贯通设置有螺纹杆(8),且所述螺纹杆(8)的端部延伸至套筒(10)的外部设置,所述螺纹杆(8)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设有转盘(9),且所述转盘(9)位于套筒(10)的外部设置,所述带体(1)上活动安装有调节块(4),且所述螺纹杆(8)位于套筒(10)外部的一端与调节块(4)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块(4)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14),且所述调节块(4)的上下两端滑动安装有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的端部延伸至安装腔(14)的内部,所述安装腔(14)的内部设置有弹性片(12),且所述弹性片(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杆(11)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片(12)靠近带体(1)的一侧连接有呈横向设置的抵紧杆(13),且所述抵紧杆(13)的端部与带体(1)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带限位装置,包括带体(1)、卡接头(2)以及限位扣(3),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上安装有限位扣(3),且所述带体(1)上滑动安装有卡接头(2),且卡接头(2)位于限位扣(3)的上方设置,所述卡接头(2)的尾部铰接有伸缩调节装置,且所述伸缩调节装置的端部铰接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的内部螺纹贯通设置有螺纹杆(8),且所述螺纹杆(8)的端部延伸至套筒(10)的外部设置,所述螺纹杆(8)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设有转盘(9),且所述转盘(9)位于套筒(10)的外部设置,所述带体(1)上活动安装有调节块(4),且所述螺纹杆(8)位于套筒(10)外部的一端与调节块(4)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块(4)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14),且所述调节块(4)的上下两端滑动安装有调节杆(11),所述调节杆(11)的端部延伸至安装腔(14)的内部,所述安装腔(14)的内部设置有弹性片(12),且所述弹性片(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杆(11)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片(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时虎王辉杨仕灯赵林柱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