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体加工工艺及其采用的定位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88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体加工工艺及其采用的定位治具。该管体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挤压成型初胚,初胚呈管状,初胚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初胚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车削加工初胚的外周面,且使得第一端部呈圆台状,第二端部上形成凹陷,凹陷的外径小于中间部的外径,第二端部远离第一端部的一端上形成有翻边;车削加工第一端部,使第一端部内形成第一台阶;CNC加工中间部的外周面,在外周面上形成沿初胚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平面;沿初胚的长度方向激光切割第二端部,使第二端部上形成长条槽;对初胚表面处理,最终得到管体。这种管体加工工艺加工成型效率更高,且能保证管体外观面效果更好。

Tub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ositioning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体加工工艺及其采用的定位治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体加工成型的
,特别是涉及管体加工工艺及其采用的定位治具。
技术介绍
常规操作中,针对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管以及雾化套管的加工,通常是直接将原材料的棒材进行CNC加工,由于是在实心的棒材上加工,需要CNC加工出贯穿棒材的通孔等结构,浪费材料且效率很低。此外,对整个棒材的各个位置都采用CNC加工,加工出来的外观面效果较差,会产生刀纹的不良现象,无法满足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池管以及雾化套管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管体加工成型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加工成型效率更高,且能保证管体外观面效果更好的管体加工工艺,以及应用于该加工工艺的定位治具。一种管体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挤压成型初胚,所述初胚呈管状,所述初胚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初胚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车削加工所述初胚的外周面,且使得所述第一端部呈圆台状,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凹陷,所述凹陷的外径小于所述中间部的外径,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上形成有翻边;车削加工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第一端部内形成第一台阶;CNC加工所述中间部的外周面,在所述外周面上形成沿所述初胚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平面;沿所述初胚的长度方向激光切割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长条槽;对所述初胚表面处理,最终得到管体。上述管体加工工艺,原材料挤压成型出初胚,能够快速的成型出带内孔的整体结构,不需要像常规手段中,在实心棒材上CNC加工出内孔,该管体加工工艺更加节省材料和加工成本。另外,初胚的外周面和端部都是通过车床车削加工,可以使得加工出来的管体外观面效果更好,不会像CNC加工的那样产生加工刀纹等不良;在加工长条槽时,由于长条槽的宽度较窄,一般槽宽为0.3mm~0.5mm,常规手段中采用CNC加工出长条槽,加工精度不够,且加工效率较慢,采用激光切割能够更加精准、快速地形成长条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形成所述初胚的步骤中,采用铝挤型材成型出所述初胚。铝挤型材出初胚,效率更高,且成型的结构更加稳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加工所述初胚的外周面的步骤中,采用车床沿所述初胚的周向车削加工;在加工形成所述第一台阶的步骤中,采用车床沿所述初胚的周向将所述第一端部的部分端面向所述初胚的内部车削加工,使所述第一端部保留的端面与车削得到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台阶。保证车削加工出的初胚的外周面、端部以及第一台阶的外观面光洁度更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加工形成所述平面的步骤中,通过CNC数控机床沿所述初胚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初胚的外周面上加工出若干个平面,所述若干个平面沿所述初胚的周向间隔。通过CNC数控机床在初胚外周面上加工出的平面表面更加平整,且平面可以起到手持防滑的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切割形成所述长条槽的步骤中,在所述第二端部上沿初胚的长度方向激光切割出若干个长条槽,所述若干个长条槽沿所述第二端部的周向间隔。通过激光切割能够快速、精准的加工出长条槽,并且,长条槽的设置能够使得管体安装时,第二端部的弹性胀开并卡紧,固定安装效果更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初胚表面处理的步骤中,先将切割完所述长条槽的所述初胚清洗和全检,然后旋转喷砂处理,最后将所述初胚进行阳极氧化,全检合格后得到最终的所述管体。通过喷砂与阳极氧化的结合操作使得管体的外观面更加光滑、洁净。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定位治具,其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管体加工工艺,所述定位治具能够将所述初胚固定,所述定位治具包括:基体;固定套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筒端和具有弹性力的第二筒端,所述第一筒端设于所述基体上,所述第二筒端能够收缩或胀开,所述第二筒端收缩并使所述初胚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筒端上;所述第二筒端胀开使所述第二筒端的外壁抵压所述初胚的内壁并将所述初胚固定。该定位治具,能够通过第二筒端胀开将初胚内撑固定,避免像常规手段中,通过夹持初胚的两端将初胚固定,容易造成对初胚的损伤。并且,由于通过定位治具采用内撑固定管体,可以使得初胚呈竖直方向固定后,通过刀具沿初胚的长度方向加工出平面,具体地,只需要在刀具的一端上设置一段大于平面宽度的打磨段,由该较短的打磨段的外周面对初胚的外表面打磨加工出平面即可。而在常规手段中,由于对初胚的固定方式的限制,使得刀具的打磨段较长,需要达到加工平面所需的长度,较长的打磨长度使得刀具容易磨损,且增加了刀具的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杆,所述固定套筒内部中空,所述驱动杆活动插设于所述固定套筒内,且所述驱动杆运动抵压所述第二筒端的内壁,使所述第二筒端胀开将所述初胚固定。可以通过驱动杆运动抵压第二筒端,使得第二筒端胀开将初胚固定,这种结构操作方便,且能快速的实现对初胚的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筒端包括至少两个弹性臂,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沿所述固定套筒的周向间隔,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初胚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筒端上;所述驱动杆运动抵压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使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处于胀开状态时,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抵压所述初胚的内壁并将所述初胚固定。通过设置两个弹性臂,使得两个弹性臂在收缩时,初胚能够套设于第二筒端上,两个弹性臂被驱动杆抵压胀开时,两个弹性臂能够抵压初胚的内壁并将初胚固定,操作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稳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包括本体及设于所述本体上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包括相对的大头端和小头端,所述大头端与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所述小头端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至少两个弹性臂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驱动杆的这种结构设置,可以使得驱动杆在抵压两个弹性臂,并使两个弹性臂胀开时,能更加舒畅,且由于大头端和小头端的截面宽度越来越大,小头端和大头端可以逐渐抵压两个弹性臂,实现对两个弹性臂施加的抵压力越来越大,保证第二筒端能够适应各种内孔大小的初胚,固定也会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定位治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管体加工工艺一实施例的操作流程图;图5为按照图4所示操作流程挤压成型出的初胚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按照图4所示操作流程车削初胚外周面后得到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按照图4所示操作流程加工出第一台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按照图4所示操作流程加工出平面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按照图4所示操作流程加工出长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定位治具;111、基板;112、立柱;12、安装盘;13、固定套筒;131、第一筒端;132、第二筒端;133、弹性臂;14、驱动杆;141、本体;142、抵压部;143、大头端;144、抵压周壁;145、小头端;15、驱动装置;161、套盘;162、套柱;17、轴承;181、第一腔端;182、腔周壁;183、第二腔端;19、第二腔体;2、初胚;2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体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挤压成型初胚,所述初胚呈管状,所述初胚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初胚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n车削加工所述初胚的外周面,且使得所述第一端部呈圆台状,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凹陷,所述凹陷的外径小于所述中间部的外径,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上形成有翻边;/n车削加工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第一端部内形成第一台阶;/nCNC加工所述中间部的外周面,在所述外周面上形成沿所述初胚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平面;/n沿所述初胚的长度方向激光切割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长条槽;/n对所述初胚表面处理,最终得到管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体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挤压成型初胚,所述初胚呈管状,所述初胚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所述初胚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
车削加工所述初胚的外周面,且使得所述第一端部呈圆台状,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凹陷,所述凹陷的外径小于所述中间部的外径,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上形成有翻边;
车削加工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第一端部内形成第一台阶;
CNC加工所述中间部的外周面,在所述外周面上形成沿所述初胚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平面;
沿所述初胚的长度方向激光切割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第二端部上形成长条槽;
对所述初胚表面处理,最终得到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初胚的步骤中,采用铝挤型材成型出所述初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加工所述初胚的外周面的步骤中,采用车床沿所述初胚的周向车削加工;在加工形成所述第一台阶的步骤中,采用车床沿所述初胚的周向将所述第一端部的部分端面向所述初胚的内部车削加工,使所述第一端部保留的端面与车削得到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加工形成所述平面的步骤中,通过CNC数控机床沿所述初胚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初胚的外周面上加工出若干个平面,所述若干个平面沿所述初胚的周向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切割形成所述长条槽的步骤中,在所述第二端部上沿初胚的长度方向激光切割出若干个长条槽,所述若干个长条槽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梅新李荣辉吴坤鹏陈裕华张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