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灿志专利>正文

快速接头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86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快速接头结构改良,由接头主体、压杆、止动部及凸缘按压部所构成。主体两侧均延伸有一对凸缘,凸缘上设有圆孔,两凸缘间以一横杆串接一压杆,使压杆连接于主体上。当与另一接头相互套接时,压杆与主体呈平行状,压杆前端的圆弧状会扣合于另一接头上,使其能够紧密接合,置放于压杆前端容置槽内的止动部则会嵌合于容置凸缘接压部的圆孔中,使压杆不会因管内液体压力及外部振动影响而往上弹起。仅当按压凸缘按压部后,方可将压杆扳起,进而使两接头分离。(*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接头结构改良,特别是关于一种当两接头相互套接时,接头两侧压杆的前端容置槽内所置放的止动部,便会嵌合于放置凸缘按压部的圆孔中,当要使两接头分离时,必须将接头凸缘上的凸缘按压部按压,方能使其脱离。习用的快速接头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a、1b所示,其接头主体11两侧各延伸一对凸缘111a及111b,其中以一横杆13串接一压杆14于凸缘111a及111b之间,使压杆14连接于接头主体11的两侧上,而压杆14前端呈一圆弧状,其系作为与接头2套合时的扣合部141,并分别在两侧的凸缘111a及凸缘111b间连接一插销12,以防止压杆14完全打开。当接头2与接头1相互套合后,压杆14会与接头主体11相平行,而压杆14前端的扣合部141则会与接头2底端的环形凹槽21相扣合,使接头1及接头2套合在一起,当接头1及接头2要分离时,只需将插销12抽取出来,再将接头1两侧的压杆14扳起即可。这种习用快速接头只靠接头1两侧的压杆14前端的扣合部141来使接头2固定于接头1内,使用时间一长,必然会造成扣合部141因承受不了管内液体流动时所产生的压力及外部振动的影响,而造成压杆14的松动,使接头1与接头2间的结合密度大幅度降低,逐渐产生松动、脱离的情形,而发生管内的液体从接头1及接头2的接合部溢出的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接头结构改良,其系于两接头相互套合时,接头两侧的压杆会稳固的平行于接头主体,不会因液体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及外部振动影响而造成压杆松动,以提高两接头间的结合密度,使两接头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亦不会因长时间的使用而造成两接头接合部脱离,造成管内的液体溢出的困扰。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接头结构改良,当两接头要脱离时,必须将接头凸缘上的凸缘按压部按压,才能将接头两侧的压杆扳起,使两接头分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快速接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接头主体,其两侧均延伸有一对凸缘,并在凸缘上设有不同作用的圆孔;一压杆,其前端系呈圆弧状,并在圆弧状上设有圆孔及容置槽;一凸缘按压部,于腹面部位设有凹槽;一止动部,由闩锁及弹簧所组成,系置放于压杆前端的容置槽内,其系将弹簧的一端置入压杆前端的容置槽内,另一端置放于闩锁中;其系将压杆置放于接头主体两侧的两凸缘间,使压杆上的圆孔与两凸缘上的圆孔相对应,再以一横杆贯穿凸缘上的圆孔,使压杆固定并可活动于接头主体上,其中将凸缘按压部套入接头两侧的其中一凸缘内,并以一插销卡合于凸缘按压部的凹槽内,使凸缘按压部为一可按压的结构,当压杆往下压时,止动部会随压杆的移动,而嵌合于置放凸缘按压部的圆孔中,使压杆固定于接头主体上,当要将压杆扳起时,必须藉由凸缘按压部的按压,使止动部藉由凸缘按压部的推挤及弹簧的收缩,而脱离出圆孔之外,并随着压杆的扳起,滑移在凸缘内壁表面上。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两接头相互套合,其压杆上的止动部便会嵌合于接头凸缘的圆孔内,使压杆固定于接头上,不会因管内液体流动时所产生的压力及外部振动的影响,而造成压杆经长时间的使用而被弹起的困扰。2.增加两接头套合时的结合密度,使两接头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易脱离。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A、1B为习知快速接头结构的立体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4A、4B为本技术与另一接头结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操作示意图。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系本技术所提供的快速接头结构改良的立体视图及局部分解示意图,该接头3主要由一接头主体4、压杆5、凸缘按压部6及止动部9所构成。其中接头主体4的两侧均延伸有一对凸缘41a及41b,并在凸缘41b上设有圆孔413,而在另一凸缘41a上则设有圆孔411、412、及414。压杆5前端呈一圆弧状51,并在该圆弧状51上设有圆孔511及容置槽512,容置槽512用于置放止动部9,其系先将弹簧92的一端置入于容置槽512中,再将另一端放入闩锁91内,使止动部9能置放于压杆5前端的容置槽512内。接头主体4与压杆5的结合方式,乃系将压杆5前端的圆弧状51分别置放于接头主体4的两侧凸缘41a及41b间,使凸缘41a及41b上的圆孔411及413与压杆5前端的圆孔511相互对应后,再以一横杆7贯穿凸缘41a及41b上的圆孔411及413,使压杆5连接于接头主体4的两侧上,而止动部9亦能随压杆5的移动,而滑移在凸缘41a的内壁表面。凸缘按压部6则套于凸缘41a上的圆孔412内,并在凸缘按压部6的腹面位置设有一凹槽61,当凸缘按压部6套入圆孔412时,该凹槽61会与凸缘412a上的圆孔414相对应,再以一插销8插入圆孔414内,使插销8卡合于凹槽61的前半部,使凸缘按压部6以一半固定的结构,套合于接头主体4两侧的凸缘41a上,形成一可按压的功用。请参阅图4A、4B及图5A、5B所示,系本技术所提供的快速接头结构改良与另一接头结合及操作示意图,当接头3与另一接头10要相互套合时,必须将接头3两侧的压杆5往上扳起,才能将接头10套入接头3中,并以压杆5前端的圆弧状51作为接头3的扣合部,当接头3与接头10相互套合后,再将接头3两侧的压杆往下压,使压杆5平行于接头主体4,压杆5前端的圆弧状51则会卡合于另一接头10下端部的环状凹槽101内,使接头3及接头10能紧密接合在一起,而置放于压杆5前端容置槽52内的闩锁91便会藉由弹簧92的弹力,而嵌合于容置凸缘按压部6的圆孔中,使压杆5不会因管内液体流动所产生的压力及外部振动的影响而往上弹起,必须藉由凸缘按压部6的按压,使闩锁91藉由凸缘按压部6的推挤及弹簧92的收缩,脱离出圆孔之外,使压杆5能往上扳起,且止动部9更能藉由压杆5的移动,而滑移在凸缘41a的内壁表面上。上述详细说明系针对本技术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接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接头主体,其两侧均延伸有一对凸缘,并在凸缘上设有不同作用的圆孔;一压杆,其前端系呈圆弧状,并在圆弧状上设有圆孔及容置槽;一凸缘按压部,于腹面部位设有凹槽;一止动部,由闩锁及弹簧所组成,系置放于压杆前端的容置槽内,其系将弹簧的一端置入压杆前端的容置槽内,另一端置放于闩锁中;其系将压杆置放于接头主体两侧的两凸缘间,使压杆上的圆孔与两凸缘上的圆孔相对应,再以一横杆贯穿凸缘上的圆孔,使压杆固定并可活动于接头主体上,其中将凸缘按压部套入接头两侧的其中一凸缘内,并以一插销卡合于凸缘按压部的凹槽内,使凸缘按压部为一可按压的结构,当压杆往下压时,止动部会随压杆的移动,而嵌合于置放凸缘按压部的圆孔中,使压杆固定于接头主体上,当要将压杆扳起时,必须藉由凸缘按压部的按压,使止动部藉由凸缘按压部的推挤及弹簧的收缩,而脱离出圆孔之外,并随着压杆的扳起,滑移在凸缘内壁表面上。专利摘要一种快速接头结构改良,由接头主体、压杆、止动部及凸缘按压部所构成。主体两侧均延伸有一对凸缘,凸缘上设有圆孔,两凸缘间以一横杆串接一压杆,使压杆连接于主体上。当与另一接头相互套接时,压杆与主体呈平行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接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接头主体,其两侧均延伸有一对凸缘,并在凸缘上设有不同作用的圆孔;一压杆,其前端系呈圆弧状,并在圆弧状上设有圆孔及容置槽;一凸缘按压部,于腹面部位设有凹槽;一止动部,由闩锁及弹簧所组成 ,系置放于压杆前端的容置槽内,其系将弹簧的一端置入压杆前端的容置槽内,另一端置放于闩锁中;其系将压杆置放于接头主体两侧的两凸缘间,使压杆上的圆孔与两凸缘上的圆孔相对应,再以一横杆贯穿凸缘上的圆孔,使压杆固定并可活动于接头主体上,其中 将凸缘按压部套入接头两侧的其中一凸缘内,并以一插销卡合于凸缘按压部的凹槽内,使凸缘按压部为一可按压的结构,当压杆往下压时,止动部会随压杆的移动,而嵌合于置放凸缘按压部的圆孔中,使压杆固定于接头主体上,当要将压杆扳起时,必须藉由凸缘按压部的按压,使止动部藉由凸缘按压部的推挤及弹簧的收缩,而脱离出圆孔之外,并随着压杆的扳起,滑移在凸缘内壁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灿志
申请(专利权)人:陈灿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