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0403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背板和柔性薄膜组件,柔性薄膜组件设置在背板上,背板的密度不大于7*10

A solar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and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lar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and a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the solar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includes a back plate and a flexible film component, the flexible film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plate, and the density of the back plate is not more than 7 * 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和太阳能发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和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钢背板和柔性薄膜组件,柔性薄膜组件通过背胶黏贴在钢背板上。钢背板若采用0.6mm厚,则强度较弱,容易变形,若采用1.2mm厚,强度虽然得以保证,但每平米重量约为9.36Kg/m2,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后对房屋屋顶压力过大,而较多房屋屋顶设计较为保守,允许新增荷载有限,从而导致太阳能发电系统无法安装。另外,刚背板的表面较为光滑,而背胶稠度则不是很高,钢背板倾斜安装后,柔性薄膜组件容易沿钢背板的表面倾斜下移。再者,钢背板依靠对攻螺钉与夹具或斜梁连接,最不利受力端在螺钉孔处,抗拉能力为:螺钉断面积*钢板厚度*钢材强度,由于钢板较薄,承载能力受限,而且打孔处还容易锈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胶板组件,能够降低其重量,可以更好地适用于房屋屋顶安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背板和柔性薄膜组件,所述柔性薄膜组件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背板的密度不大于7*103Kg/m3。可选地,所述背板为非金属板。可选地,非金属为工程塑料。可选地,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粗糙层,所述柔性薄膜组件通过胶黏层粘结在所述粗糙层上。可选地,所述粗糙层为形成在所述背板上的凹凸点。可选地,所述背板上具有功能区域和安装区域,所述功能区域位于所述安装区域的内部,所述柔性薄膜组件设置在所述功能区域上,且所述安装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功能区域的厚度。可选地,所述功能区域的厚度为2~3mm。可选地,所述安装区域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可选地,所述背板包括:背板本体,所述柔性薄膜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本体的正面;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的背面边缘处、并在径向上处于所述柔性薄膜组件之外。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有多个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柔性薄膜组件设置在背板上,背板的密度不大于7*103Kg/m3,通过降低背板的密度来降低太阳能发电装置的重量,以更好地适用于房屋屋顶安装,其实用性更好。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背板,11背板本体,12加强筋,13安装区域,14功能区域,2柔性薄膜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背板1和柔性薄膜组件2,柔性薄膜组件2设置在背板1上,背板1的密度不大于7*103Kg/m3。该太阳能发电装置,柔性薄膜组件2设置在背板1上,背板1用于支撑柔性薄膜组件2,背板1的密度不大于7*103Kg/m3,通过降低背板1的密度来降低太阳能发电装置的重量,以更好地适用于房屋屋顶安装,其实用性更好。其中,背板1可以为非金属板,非金属优选工程塑料,柔性薄膜组件2包括PET复合膜,其线膨胀系数与工程塑料接近,二者遇热膨胀变形基本一致,更不容易产生较大的应力问题。而且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良好的抗老化性能,还可耐100度以上高温等等,其使用寿命更长久,而且将背板1的厚度制作成2~3mm就足以满足安装结构受力需要,其每平米重量仅为4.96~5.9Kg/m2左右。工程塑料可以为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缩醛、改性聚苯醚或聚酯等。当然,背板1的材质也可以选用轻质高强度的铝合金等,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再者,背板1上设置有粗糙层,柔性薄膜组件2通过如背胶等的胶黏层粘结在粗糙层上,可以增强胶粘结层与背板1的粘结强度,避免安装后柔性薄膜组件2沿背板1的表面倾斜下移。粗糙层可以是形成在背板1上的凹凸点等形式的粗糙面等。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背板1上具有功能区域14和安装区域13,功能区域14位于安装区域13的内部,柔性薄膜组件2设置在功能区域14上,功能区域14的厚度为2~3mm,安装区域13的厚度大于功能区域14的厚度,安装区域13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安装区域13的厚度大于功能区域14的厚度,安装通孔位于安装区域13上,载荷通过厚度较大的安装区域13传递给用于固定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支座,比之前的薄钢背板1结构受力更科学、合理。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背板1包括:背板本体11,柔性薄膜组件2设置于背板本体11的正面;和加强筋12,设置在背板本体11的背面边缘处、并在径向上处于柔性薄膜组件2之外,加强筋12上设置有贯穿背板本体11的安装通孔。背板1采用薄板和加强筋12相组合的结构形式,安装通孔洞位于加强筋12位置处,荷载通过加强筋12传递给用于固定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支座,比之前的薄板结构受力更科学、合理。加强筋12可以设置成框形状。工厂生产时预留安装通孔,加强筋12和背板本体11均为工程塑料,无锈蚀问题,耐久性更好。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有支座和多个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多个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在支座上。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柔性薄膜组件设置在背板上,背板的密度不大于7*103Kg/m3,通过降低背板的密度来降低太阳能发电装置的重量,以更好地适用于房屋屋顶安装,其实用性更好。在本技术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柔性薄膜组件,所述柔性薄膜组件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背板的密度不大于7*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柔性薄膜组件,所述柔性薄膜组件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背板的密度不大于7*103Kg/m3,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粗糙层,所述柔性薄膜组件通过胶黏层粘结在所述粗糙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非金属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非金属为工程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层为形成在所述背板上的凹凸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具有功能区域和安装区域,所述功能区域位于所述安装区域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