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笑军专利>正文

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27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用于水泵连接的球阀密封效果不好、生产成本高、无法与大口径管件连接的问题。本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在阀体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的端部处,该结构包括管件和用于固定管件的螺帽,上述的螺帽套接在管件上,上述的管件内端设有翻沿,螺帽内侧设有挡沿,阀体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的端部处设有凸沿,上述的螺帽与凸沿通过螺纹相连接,上述的凸沿和翻沿之间设有密封圈。本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能好、生产成本低的特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阀门
,特别涉及一种阀门与管件之 间的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供水、供气、供油等管路中,阀门与管道之间通常都是通过 螺纹连接的。由于采用螺纹连接, 一旦阀门坏了,还需将管道卸载 下来,这样既麻烦又费力,同时这种连接方式的密封效果也不好。 镀锌管由于存在着易生锈、易腐烂等缺陷。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 发出通知,禁止在城镇住宅中使用冷镀锌管,而是推广应用塑料管 或者铝塑复合管等新型管材。由于阀门一般不能直接通过螺纹与这 些管材连接,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阀门与塑料管的连接结构。中国专利CN2502108提供的"阀门的连接结构"就是其中一例。此连接结 构包括阀体、连接管、螺帽和一根塑料管接头,管接头穿过螺帽, 通过塑料管接头的内端与阀门的连接管之间设置密封圈的方式来 实现密封。这种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但是,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阀门的连接管的端面面积有限,而凹口又 开在连接管的端面上,使得密封圈的大小得到限制,造成密封效果 不好,同时还因此无法与大口径的管件连接,从而影响到阀门整体 水流量的大小;若要增大密封圈就不得不加厚连接管管壁,这样既 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产品的整体重量,造成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阀门与管道的连接结构存在 着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能好、生产成本低的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阀体与 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设置在阀体的进水口或出水口 的端部处,包括管件和用于固定管件的螺帽,上述的螺帽套接在 管件上,上述的管件内端设有翻沿,螺帽内侧设有挡沿,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阀体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的端部处设有凸沿,上述的 螺帽与凸沿通过螺纹相连接,上述的凸沿和翻沿之间设有密封圈。螺帽内侧的挡沿用来顶压着管件内端的翻沿,使得管件无法 脱离螺帽。同时,由于螺帽和凸沿是螺纹连接的,通过旋转螺帽 可以不停得挤压管件和凸沿之间的密封圈,使密封圈紧紧地贴在 凸沿端面上,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阀体端部上的凸沿可以增加 阀体端部的表面积,使阀门可与大口径的管件连接。在上述的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凸沿的外端 面上开有环形凹槽,密封圈设在凹槽中。凸沿外端面上的环行凹 槽起定位作用,防止密封圈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影响其密封 性。在上述的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管件内端面 上设有凸环,凸环卡固在凹槽内。当阀门与小口径的管件连接时, 通过管件上的凸环卡固在凹槽内,从而使管件不会在使用过程中 左右移动而影响其密封性。在上述的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密封圈厚度 略大于凹槽的深度。这样,可以通过管件的内端面挤压密封圈, 使密封圈与凸沿和管件紧密接触在一起。在上述的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密封圈的截 面形状为方形。由于密封圈的两侧即凸沿和管件的表面均为平面, 故密封圈采用截面为方形的形状有利于增大密封圈与凸沿和管件 的接触面积,提高其密封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 在阀体的出水口或进水口的端部处设有凸沿,这样就可以 增加阀体出水口或进水口端部的表面积,使阀门可与大口径的管 件连接,从而增大了水流量。2、 由于阀体的出水口或进水口端部表面积的增大,使得设在 上面的凹槽宽度加宽,从而可以相应的增大密封圈,使阀门的密 封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中本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11、出水口; 12、凸沿;13、凹槽;2、管 件;21、翻沿;22、凸环;3、螺帽;31、挡沿;4、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 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和图3所示,本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在阀体1的出水口 11的端部处,包括管件2和用于固定管件2的螺帽 3,其中螺帽3套接在管件2上。管件2采用PP-R材料制成。在阀体1的出水口 11的端部处设有凸沿12,凸沿12与螺帽 3通过螺纹相连接,并在凸沿12的外端面上开有环形凹槽13。阀 体端部上的凸沿12可以增加阀体1端部的表面积,使阀门可与大 口径的管件2连接,从而增大了水流量。在管件2的内端设有翻沿21,而在螺帽3的内侧设有挡沿31,挡沿31顶压着翻沿21,这样就可使管件2无法脱离螺帽3。在凸 沿12和翻沿21之间设有密封圈4,密封圈4内置在凹槽13中, 且其厚度大于凹槽13的深度。密封圈4通常采用橡胶为材料制成。 由于密封圈4内置在凹槽13中,凹槽13从而起定位作用,防止 密封圈4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影响其密封性。同时,由于螺 帽3和凸沿12是螺纹连接的,通过旋转螺帽3就可以带动管件2 不停得挤压密封圈4,使密封圈4紧紧地贴在管件2的内端面和 凸沿12外端面上,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由于密封圈4的两侧即凸沿12和管件2的表面均为平面,故 密封圈4采用截面为方形的形状有利于增大密封圈4与凸沿12 和管件2的接触面积,提高其密封性能。实施例2:如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2的内容基本同实施例1相同, 不同点在于密封圈4的厚度小于凹槽13的深度,管件2的内端面 上设有凸环21,通过凸环21将密封圈4卡固在凹槽13内,这样 既可以提高其密封性,又可以使管件2卡固在凹槽13内而不会左 右移动。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 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 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 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阀体1、出水口 11、凸沿12、凹 槽13、管件2、翻沿21、凸环22、螺帽3、挡沿31、密封圈4 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 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 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设置在阀体(1)的进水口或出水口(11)的端部处,包括管件(2)和用于固定管件(2)的螺帽(3),上述的螺帽(3)套接在管件(2)上,上述的管件(2)内端设有翻沿(21),螺帽(3)内侧设有挡沿(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的进水口或出水口(11)的端部处设有凸沿(12),上述的螺帽(3)与凸沿(12)通过螺纹相连接,上述的凸沿(12)和翻沿(21)之间设有密封圈(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凸沿(12)的外端面上开有环形凹槽(13),密封 圈(4)设在凹槽(13)中。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件(2)内端面上设有凸环(22),凸环(22) 卡固在凹槽(13)内。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4)厚度略大于凹槽(13)的深度。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体与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阀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设置在阀体(1)的进水口或出水口(11)的端部处,包括管件(2)和用于固定管件(2)的螺帽(3),上述的螺帽(3)套接在管件(2)上,上述的管件(2)内端设有翻沿(21),螺帽(3)内侧设有挡沿(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的进水口或出水口(11)的端部处设有凸沿(12),上述的螺帽(3)与凸沿(12)通过螺纹相连接,上述的凸沿(12)和翻沿(21)之间设有密封圈(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笑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笑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