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自锁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97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振设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自锁减振器,其可以通过增设防护装置来降低减振器的固定螺丝在车架的固定螺母上发生松动的概率,因而提高现有的减振器的使用安全性;并且通过调节现有的减振弹簧的长度来灵活调节减振弹簧弹力的大小,因而降低了现有的减振器按照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软硬度调节的难度;包括减振装置、减振弹簧、安装座、固定块、固定螺丝、支撑板和安装环,减振装置设置有液压杆和支撑杆;还包括卡头、带动杆、转动杆、定位轴、连接轴、上调节杆、下调节杆、挤压杆、推动块、支持弹簧和支持板,固定块的右部区域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固定螺丝的圆周侧壁的右端底部区域设置有放置槽;还包括控制环。

Upper self-locking damp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accessory device of the damp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n upper self-locking shock absorber, which can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fixed screw of the shock absorber loosening on the fixed nut of the frame by adding a protective device, thereby improving the use safety of the existing shock absorber, and flexibly adjust the shock absorber spring by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the existing shock absorber spring The elastic force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adjusting the soft and hardness of the existing shock absorb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use requirements, including the shock absorber, shock absorber spring, mounting base, fixing block, fixing screw, support plate and mounting ring, and the shock absorber is equipped with a hydraulic rod and a support rod, as well as a chuck, a driving rod, a rotating rod, a positioning shaft, a connecting shaft, an up regulating rod and a down regulating rod , extruding rod, pushing block, support spring and support plate, the inner part of the right area of the fix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working chamber, the bottom area of the right end of the peripheral side wall of the fixing screw is provided with a placing groove, and the control ring is also inclu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自锁减振器
本技术涉及减振设备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自锁减振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的交通工具的舒适度日益提高,而在提高交通工具舒适度性能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便是减振器,可见减振器是一种在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过程中,用于改善交通工具行驶平顺性的装置,其在交通工具应用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减振器包括减振装置、减振弹簧、安装座、固定块、固定螺丝、支撑板和安装环,减振装置设置有液压杆和支撑杆,液压杆的底端与支撑板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安装环的圆周侧壁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支撑杆的顶端与安装座的底端中心区域连接,固定块的底端与安装座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固定螺丝的底端与固定块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减振弹簧与减震装置活动套装,减振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安装座的底端和支撑板的顶端中部区域紧贴;现有的减振器使用时,首先在市场上购买到现有的减振器,然后将减振器的安装环和固定螺丝分别与交通工具的车轴和车架连接好,在交通工具行驶的过程中,减振弹簧则可以为交通工具起到缓冲的作用,而减振装置的液压杆和支撑杆则通过对减振弹簧的阻尼作用来防止交通工具随着减振弹簧反复抖动;现有的减振器使用中发现,首先减振器的顶端是通过固定螺丝螺装在了交通工具的车架上,由于交通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抖动,因此减振器的固定螺丝发生松动的概率较高,因而使的现有的减振器的使用安全性较差,从而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并且现有的减振器的减振弹簧的长度是固定的,因此减振弹簧的弹力便是固定的,因而现有的减振器按照不同的使用需求驾驶需求进行软硬度调节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增设防护装置来降低减振器的固定螺丝在车架的固定螺母上发生松动的概率,因而提高现有的减振器的使用安全性,从而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通过调节现有的减振弹簧的长度来灵活调节减振弹簧弹力的大小,因而降低了现有的减振器按照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软硬度调节的难度,从而增强实用性的上自锁减振器。本技术的一种上自锁减振器,包括减振装置、减振弹簧、安装座、固定块、固定螺丝、支撑板和安装环,减振装置设置有液压杆和支撑杆,液压杆的底端与支撑板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安装环的圆周侧壁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支撑杆的顶端与安装座的底端中心区域连接,固定块的底端与安装座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固定螺丝的底端与固定块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减振弹簧与减震装置活动套装,减振弹簧的顶端与安装座的底端中部区域紧贴;还包括卡头、带动杆、转动杆、定位轴、连接轴、上调节杆、下调节杆、挤压杆、推动块、支持弹簧和支持板,所述固定块的右部区域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顶端中部区域右侧连通设置有伸缩孔,所述挤压杆的底端自固定块的上侧穿过伸缩孔并且伸入至工作腔的内部,所述挤压杆的底端与推动块的顶端连接,所述支持板的右端与工作腔的右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支持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推动块的底端中部区域右侧和支持板的顶端连接,所述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的右端分别与推动块的左部区域和工作腔的底端中部区域右侧铰接,所述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的左端分别与连接轴的圆周侧壁的前侧和后侧转动套装,所述转动杆的前端中部区域和底部区域分别贯穿设置有上滑动孔和下滑动孔,所述连接轴的中部区域与下滑动孔滑动卡装,所述定位轴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工作腔的前端和后端的中部区域连接,所述定位轴与上滑动孔滑动卡装,所述工作腔的顶端中区域左侧连通设置有移动孔,所述固定螺丝的圆周侧壁的右端底部区域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端与移动孔的顶端连通,所述带动杆的底端自放置槽的内部穿过移动孔并且伸入至工作腔的内部,所述带动杆的底端与转动杆的左端铰接,所述带动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放置槽的前端和后端滑动紧贴,所述卡头的底端左侧与带动杆的顶端连接;还包括控制环,所述液压杆的圆周侧壁的底部区域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控制环的内圆周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控制环与液压杆的圆周侧壁的底部区域螺装。本技术的上自锁减振器,还包括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与液压杆的圆周侧壁的底部区域活动套装,所述防护垫的底端外圆环区域设置有环形槽,所述控制环的顶端边缘环形区域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与环形槽转动卡装,所述防护垫的顶端与减振弹簧的底端紧贴。本技术的上自锁减振器,还包括销杆、拉动把手和防护帽,所述挤压杆设置有动力杆和复位杆,所述动力杆的底端设置有复位孔,所述复位杆的底部区域与复位孔滑动卡装,所述复位杆的圆周侧壁的右端中部区域设置有销孔,所述固定块的右端中上部区域设置有复位槽,所述工作腔的右端中部区域上侧与复位槽连通设置有同步孔,所述销杆的左端自复位槽内穿过同步孔并且伸入至工作腔内,所述销杆的左端自工作腔内部穿入至销孔内,所述销杆的右端与拉动把手的左端底部区域连接,所述防护帽的前端、后端、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复位槽的前端、后端、顶端和底端活动卡装。本技术的上自锁减振器,还包括两组限位螺丝,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中部区域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两组限位螺纹孔,所述两组限位螺丝的顶端均自支撑板的下侧分别螺装穿过两组限位螺纹孔并且均伸出至支撑板的上侧,所述两组限位螺丝的顶端分别与控制环的底端中部区域的左侧和右侧紧贴。本技术的上自锁减振器,还包括缓冲弹簧垫,所述缓冲弹簧垫与减振弹簧的中部区域固定卡装。本技术的上自锁减振器,还包括上防护环和下防护环,所述上防护环的顶端和下防护环的底端分别与安装座的底端边缘环形区域和控制环的顶端边缘环形区域连接,所述减振弹簧的顶部区域和底部区域分别与上防护环和下防护环活动卡装。本技术的上自锁减振器,还包括两组限位螺母,所述两组限位螺母分别与两组限位螺丝螺装,所述两组限位螺母的顶端分别与支撑板的底端左侧和右侧紧贴。本技术的上自锁减振器,还包括两组滑块,所述固定块的移动孔的前端和后端的中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移动槽,所述两组滑块分别与两组移动槽滑动卡装,所述两组滑块的内端分别与带动杆的前端和后端底部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上自锁减振器,还包括调节把手,所述控制环的圆周侧壁的右端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把手的左端与调节槽活动卡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减振器固定螺丝被螺装在交通工具车架上的时候,首先车架的安装槽的底端会顶住挤压杆下移,同时挤压杆的底端会通过推动块挤压支持板上的支持弹簧而下移,然后推动块则带动上调节杆的右端下移,同时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的左端与连接轴连接的部位会向左移动,然后连接轴则在转动杆的下滑动孔内滑动并且推动转动杆绕着定位轴顺时针转动,转动杆在转动的同时定位轴会在上滑动孔内滑动,然后转动杆的左端会拉动带动杆的底端使带动杆向右端移动,同时带动杆则带动卡头向右侧移动并且固定螺丝上的螺母卡紧,这时减振器便被自锁固定在了车架上,从而通过增设防护装置降低了减振器的固定螺丝在车架的固定螺母上发生松动的概率,因而提高了现有的减振器的使用安全性,降低了使用局限性;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自锁减振器,包括减振装置、减振弹簧(1)、安装座(2)、固定块(3)、固定螺丝(4)、支撑板(5)和安装环(6),减振装置设置有液压杆(7)和支撑杆(8),液压杆(7)的底端与支撑板(5)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安装环(6)的圆周侧壁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与支撑板(5)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支撑杆(8)的顶端与安装座(2)的底端中心区域连接,固定块(3)的底端与安装座(2)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固定螺丝(4)的底端与固定块(3)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减振弹簧(1)与减震装置活动套装,减振弹簧(1)的顶端与安装座(2)的底端中部区域紧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头(9)、带动杆(10)、转动杆(11)、定位轴(12)、连接轴(13)、上调节杆(14)、下调节杆、挤压杆(15)、推动块(16)、支持弹簧(17)和支持板(18),所述固定块(3)的右部区域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顶端中部区域右侧连通设置有伸缩孔,所述挤压杆(15)的底端自固定块(3)的上侧穿过伸缩孔并且伸入至工作腔的内部,所述挤压杆(15)的底端与推动块(16)的顶端连接,所述支持板(18)的右端与工作腔的右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支持弹簧(17)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推动块(16)的底端中部区域右侧和支持板(18)的顶端连接,所述上调节杆(14)和下调节杆的右端分别与推动块(16)的左部区域和工作腔的底端中部区域右侧铰接,所述上调节杆(14)和下调节杆的左端分别与连接轴(13)的圆周侧壁的前侧和后侧转动套装,所述转动杆(11)的前端中部区域和底部区域分别贯穿设置有上滑动孔和下滑动孔,所述连接轴(13)的中部区域与下滑动孔滑动卡装,所述定位轴(1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工作腔的前端和后端的中部区域连接,所述定位轴(12)与上滑动孔滑动卡装,所述工作腔的顶端中区域左侧连通设置有移动孔,所述固定螺丝(4)的圆周侧壁的右端底部区域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端与移动孔的顶端连通,所述带动杆(10)的底端自放置槽的内部穿过移动孔并且伸入至工作腔的内部,所述带动杆(10)的底端与转动杆(11)的左端铰接,所述带动杆(10)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放置槽的前端和后端滑动紧贴,所述卡头(9)的底端左侧与带动杆(10)的顶端连接;还包括控制环(29),所述液压杆(7)的圆周侧壁的底部区域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控制环(29)的内圆周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控制环(29)与液压杆(7)的圆周侧壁的底部区域螺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自锁减振器,包括减振装置、减振弹簧(1)、安装座(2)、固定块(3)、固定螺丝(4)、支撑板(5)和安装环(6),减振装置设置有液压杆(7)和支撑杆(8),液压杆(7)的底端与支撑板(5)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安装环(6)的圆周侧壁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与支撑板(5)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支撑杆(8)的顶端与安装座(2)的底端中心区域连接,固定块(3)的底端与安装座(2)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固定螺丝(4)的底端与固定块(3)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减振弹簧(1)与减震装置活动套装,减振弹簧(1)的顶端与安装座(2)的底端中部区域紧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头(9)、带动杆(10)、转动杆(11)、定位轴(12)、连接轴(13)、上调节杆(14)、下调节杆、挤压杆(15)、推动块(16)、支持弹簧(17)和支持板(18),所述固定块(3)的右部区域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的顶端中部区域右侧连通设置有伸缩孔,所述挤压杆(15)的底端自固定块(3)的上侧穿过伸缩孔并且伸入至工作腔的内部,所述挤压杆(15)的底端与推动块(16)的顶端连接,所述支持板(18)的右端与工作腔的右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支持弹簧(17)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推动块(16)的底端中部区域右侧和支持板(18)的顶端连接,所述上调节杆(14)和下调节杆的右端分别与推动块(16)的左部区域和工作腔的底端中部区域右侧铰接,所述上调节杆(14)和下调节杆的左端分别与连接轴(13)的圆周侧壁的前侧和后侧转动套装,所述转动杆(11)的前端中部区域和底部区域分别贯穿设置有上滑动孔和下滑动孔,所述连接轴(13)的中部区域与下滑动孔滑动卡装,所述定位轴(1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工作腔的前端和后端的中部区域连接,所述定位轴(12)与上滑动孔滑动卡装,所述工作腔的顶端中区域左侧连通设置有移动孔,所述固定螺丝(4)的圆周侧壁的右端底部区域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端与移动孔的顶端连通,所述带动杆(10)的底端自放置槽的内部穿过移动孔并且伸入至工作腔的内部,所述带动杆(10)的底端与转动杆(11)的左端铰接,所述带动杆(10)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放置槽的前端和后端滑动紧贴,所述卡头(9)的底端左侧与带动杆(10)的顶端连接;还包括控制环(29),所述液压杆(7)的圆周侧壁的底部区域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控制环(29)的内圆周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控制环(29)与液压杆(7)的圆周侧壁的底部区域螺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自锁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垫(19),所述防护垫(19)与液压杆(7)的圆周侧壁的底部区域活动套装,所述防护垫(19)的底端外圆环区域设置有环形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琳茜周琳舒张国庆周开明周石磊李祥利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华煜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