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37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件保压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保压机,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的压持气缸,架体设有承载部;压持气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压持板、导杆及行程限位柱,压持板连接于活塞杆的自由端,导杆与缸体滑动设置,导杆与活塞杆平行设置,导杆的一端连接压持板,行程限位柱螺接于导杆的另一端,行程限位柱、压持板分别位于缸体的两侧;实际使用时,将外界待保压的工件放置在承载部上,然后缸体驱动活塞杆连带压持板压持在工件上,实现对工件的自动保压,无需作业人员手动对工件进行保压,提升保压效率及保压质量的稳定性;在压持板压持工件的过程中,利用缸体挡止行程限位柱,防止压持板过度移动而压伤工件,提升保压良率。

A press prote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orkpiece pressure maintaining, in particular to a pressure maintaining press,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body, a pressure holding cylinder arranged on the frame body, and a bear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body; the pressure holding cylinder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a piston rod, a pressure holding plate, a guide rod and a travel limit column, the pressure holding plate is connected to the free end of the piston rod, the guide rod and the cylinder body are slidably arranged, the guide rod and the piston rod are parallel arranged, and one of the guide rods Th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essure retaining plate, and the travel limit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guide rod, and the travel limit column and the pressure retain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ylinder block. In actual use, the workpiece to be kept in pressure outside is placed on the bearing part, and then the cylinder block drives the piston rod and the pressure retaining plate to be held on the workpiece, so as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pressure retaining of the workpiece, without the need for the operator to manually maintain the pressure of the workpiece, so as to improve the pressure retain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pressure maintaining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holding the workpiece by the pressure plate, the cylinder block travel limit column is used to prevent the workpiece from being damaged by excessive movement of the pressure plate and improve the yield of pressure mainta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压机
本技术涉及工件保压
,尤其公开了一种保压机。
技术介绍
在工件的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工件保持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预定时长,实现工件的保压处理,现有技术中主要经由作业人员拿持压持工具手动对工件进行保压处理,工件的保压处理效率低下,此外,由于不同的作业人员施加的压力大小也不相同,亦会导致工件保压质量的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压机,将外界待保压的工件放置在承载部上,然后缸体驱动活塞杆连带压持板压持在工件上,实现对工件的自动保压,无需作业人员手动对工件进行保压,提升保压效率及保压质量的稳定性;在压持板压持工件的过程中,利用缸体挡止行程限位柱,防止压持板过度移动而压伤工件,提升保压良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保压机,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的压持气缸,架体设有用于承载外界工件的承载部,压持气缸位于承载部的上方,压持气缸用于压持承载部所承载的工件;压持气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压持板、导杆及行程限位柱,缸体设置于架体,活塞杆滑动设置于缸体,压持板连接于活塞杆的自由端,导杆贯穿缸体,导杆与缸体滑动设置,导杆与活塞杆平行设置,导杆的一端连接压持板,行程限位柱螺接于导杆的另一端,行程限位柱、压持板分别位于缸体的两侧,缸体远离压持板的一端用于挡止行程限位柱,缸体驱动活塞杆连带压持板压持承载部所承载的工件。优选地,所述压持气缸还包括连接板,导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杆分别位于活塞杆的两侧,两个导杆的一端分别连接压持板的两端,活塞杆连接于压持板的中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导杆的另一端,连接板、压持板分别位于缸体的两侧,行程限位柱螺接于连接板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压持气缸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压持气缸的缸体分别设置于架体,多个压持气缸共面并共线设置,架体设有气压调节阀,所有压持气缸分别与气压调节阀连通,气压调节阀设有用于显示输送至压持气缸的气压值的气压压力表。优选地,所述架体的下端设有多个塑胶脚柱,多个塑胶脚柱用于抵触外界的地面以避免架体接触地面,塑胶脚柱呈圆锥形,塑胶脚柱远离架体一端的外径小于塑胶脚柱靠近架体一端的外径。优选地,所述承载部可拆卸连接有垫板,垫板用于承载外界的工件,缸体驱动活塞杆连带压持板压持垫板所承载的工件。优选地,所述垫板滑动设置于承载部,垫板与承载部之间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承载部及垫板,垫板、承载部设有用于容设缓冲弹簧的容置盲槽。优选地,所述保压机还包括滑板及驱动件,滑板滑动设置于架体,驱动件设置于架体,压持气缸的缸体设置于滑板,驱动件驱动滑板连带压持气缸靠近或远离承载部所承载的工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将外界待保压的工件放置在承载部上,然后缸体驱动活塞杆连带压持板压持在工件上,实现对工件的自动保压,无需作业人员手动对工件进行保压,提升保压效率及保压质量的稳定性;在压持板压持工件的过程中,利用缸体挡止行程限位柱,防止压持板过度移动而压伤工件,提升保压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压持汽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架体2—压持气缸3—承载部4—缸体5—活塞杆6—压持板7—导杆8—行程限位柱9—连接板11—塑胶脚柱12—垫板13—缓冲弹簧14—容置盲槽15—滑板16—驱动件111—气压调节阀112—气压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保压机,包括架体1,设置在架体1上的压持气缸2,架体1上设有用于承载外界工件的承载部3,压持气缸2位于承载部3的上方,压持气缸2用于压持承载部3所承载的工件;压持气缸2包括缸体4、活塞杆5、压持板6、导杆7及行程限位柱8,缸体4设置在架体1上,活塞杆5滑动设置在缸体4上,压持板6连接在活塞杆5的自由端上,导杆7大致为条状圆柱,导杆7贯穿缸体4,导杆7与缸体4滑动设置,导杆7与活塞杆5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导杆7的一端连接压持板6,行程限位柱8螺接在导杆7的另一端上,行程限位柱8、压持板6分别位于缸体4的两侧,缸体4远离压持板6的一端用于挡止行程限位柱8,缸体4驱动活塞杆5连带压持板6压持承载部3所承载的工件。实际使用时,将外界待保压的工件放置在承载部3上,然后缸体4驱动活塞杆5连带压持板6压持在工件上,实现对工件的自动保压,待压持板6压持工件达到预定时长后,缸体4驱动活塞杆5连带压持板6向上移动与工件分离,完成工件的保压作业;无需作业人员手动对工件进行保压,提升保压效率及保压质量的稳定性;在压持板6压持工件的过程中,利用缸体4挡止行程限位柱8,防止压持板6过度移动而压伤工件,提升保压良率。所述压持气缸2还包括连接板9,导杆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杆7分别位于活塞杆5的左右两侧,两个导杆7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压持板6的两端上,活塞杆5连接在压持板6的中部上,连接板9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导杆7的另一端上,连接板9、压持板6分别位于缸体4的左右两侧,连接板9、压持板6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行程限位柱8螺接在连接板9的中部上,行程限位柱8靠近压持板6的一端突伸出连接板9并用于抵触在缸体4上。所述压持气缸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压持气缸2的缸体4分别设置在架体1上,根据实际需要,压持气缸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八个等,多个压持气缸2共面并共线设置,架体1上设有气压调节阀111,所有压持气缸2分别与气压调节阀111连通,气压调节阀111设有用于显示输送至压持气缸2的气压值的气压压力表112。实际使用时,多个压持气缸2一次性即可对多个工件进行保压处理,进一步辅助提升工件的保压效率。此外,根据不同的工件保压需要,利用气压调节阀111调控施加在压持气缸2上的气压压力大小,经由气压压力表112便于使用者查看施加在压持气缸2上的实际气压压力值,进而改变压持板6施加在工件上的保压压力,使得保压机对多种工件进行保压处理。所述架体1的下端设有多个塑胶脚柱11,多个塑胶脚柱11用于抵触在外界的地面上以避免架体1接触地面,有效避免地面的潮气腐蚀架体1,塑胶脚柱11呈圆锥形,塑胶脚柱11远离架体1一端的外径小于塑胶脚柱11靠近架体1一端的外径,优选地,塑胶脚柱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塑胶脚柱11分别位于架体1地面的四个拐角处。所述承载部3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垫板12,垫板12用于承载外界的工件,缸体4驱动活塞杆5连带压持板6压持垫板12所承载的工件上;根据不同工件的材质,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材质的垫板12,进而提升保压机的保压性能。所述垫板12滑动设置在承载部3上,本实施例中,垫板12沿竖直方向相对承载部3上下滑动,垫板12与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的压持气缸,架体设有用于承载外界工件的承载部,压持气缸位于承载部的上方,压持气缸用于压持承载部所承载的工件;压持气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压持板、导杆及行程限位柱,缸体设置于架体,活塞杆滑动设置于缸体,压持板连接于活塞杆的自由端,导杆贯穿缸体,导杆与缸体滑动设置,导杆与活塞杆平行设置,导杆的一端连接压持板,行程限位柱螺接于导杆的另一端,行程限位柱、压持板分别位于缸体的两侧,缸体远离压持板的一端用于挡止行程限位柱,缸体驱动活塞杆连带压持板压持承载部所承载的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的压持气缸,架体设有用于承载外界工件的承载部,压持气缸位于承载部的上方,压持气缸用于压持承载部所承载的工件;压持气缸包括缸体、活塞杆、压持板、导杆及行程限位柱,缸体设置于架体,活塞杆滑动设置于缸体,压持板连接于活塞杆的自由端,导杆贯穿缸体,导杆与缸体滑动设置,导杆与活塞杆平行设置,导杆的一端连接压持板,行程限位柱螺接于导杆的另一端,行程限位柱、压持板分别位于缸体的两侧,缸体远离压持板的一端用于挡止行程限位柱,缸体驱动活塞杆连带压持板压持承载部所承载的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持气缸还包括连接板,导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杆分别位于活塞杆的两侧,两个导杆的一端分别连接压持板的两端,活塞杆连接于压持板的中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导杆的另一端,连接板、压持板分别位于缸体的两侧,行程限位柱螺接于连接板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持气缸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压持气缸的缸体分别设置于架体,多个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汉华杨进先禤行杰谭荣亨冯德钟柏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锐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