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99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涉及混凝土污水沉淀池领域,其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依次设有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以及第三沉淀室;所述第一沉淀室与第二沉淀室之间的隔墙顶端开设有粗滤口,所述第二沉淀室与第三沉淀室之间的隔墙顶端开设有细滤口,所述细滤口与粗滤口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沉淀室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三沉淀室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二沉淀室内设有沿进水方向倾斜设有沉泥板,沉泥板靠近粗滤口的一端高于靠近细滤口的一端;沉泥板远离粗滤口一侧与第二沉淀室的侧壁之间设有出水口,第二沉淀室的侧壁沿出水口的出水方向设有若干倾斜的缓冲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减少污水流动时裹挟的杂质,提高沉淀效率的效果。

A high efficiency three-stage sedimentation tank for concrete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igh efficiency three-stage sedimentation tank for concrete produc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ncrete sewage sedimentation tank. The tank body is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dimentation chamber, a second sedimentation chamber and a third sedimentation chamber; the top of the partition wall between the first sedimentation chamber and the second sedimentati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coarse filter, and the partition wall between the second sedimentation chamber and the third sedimentation chamber The top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ne filter, the fine filter and the coarse filter are staggered; the first sedimentati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the third sedimentati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 the second sedimentation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mud settling plate inclined along the water inlet direction, the end of the mud settling plate close to the coarse filter is higher than the end close to the fine filter; the side of the mud settling plate away from the coarse filter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second sedimentation chamber are provided The side wall of the second settl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inclined buffer arc plates along the water outlet direction of the water outle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impurities carried in the sewage flow and improving the sediment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污水沉淀池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
技术介绍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工业民用建筑工程中,对于混凝土搅拌站产生的生产污水采用常规的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各级沉淀池均为长方体结构,沉淀处理效果差,难以直接对沉淀后的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各级沉淀池淤积严重,只能采用人工清渣,工效低,施工成本较高,并且增加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难度。现有公告号为CN2027001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污水沉淀池。由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依次连接组成,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由沉淀池隔墙分隔,一级沉淀池底板为斜坡道,沉淀池隔墙上设有溢水口。在三级沉池内设置回收潜水泵。该污水沉淀池改善了污水沉淀效果,经过三级沉淀后的水质得到了改善,可以直接回收利用用于拌制混凝土,实现了污水“零”排放,避免了污染环境;一级沉淀池底板设计成斜坡道结构,方便了机械清渣,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改善了文明施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污水在前一级的沉淀池静置后,在向下一级沉淀池注水时,流动的水流会裹挟杂质进入下一级的沉淀池,从而增加了下一级沉淀池的工作量,降低了沉淀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能够减少污水流动时裹挟的杂质,提高沉淀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依次设有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以及第三沉淀室,三个沉淀室由两块隔墙分隔形成;所述第一沉淀室与第二沉淀室之间的隔墙顶端开设有粗滤口,所述第二沉淀室与第三沉淀室之间的隔墙顶端开设有细滤口,所述细滤口与粗滤口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沉淀室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三沉淀室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二沉淀室内设有沿进水方向倾斜设有沉泥板,所述沉泥板靠近粗滤口的一端高于靠近细滤口的一端;所述沉泥板靠近粗滤口的一侧与第二沉淀室的侧壁紧贴,所述沉泥板远离粗滤口一侧与第二沉淀室的侧壁之间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二沉淀室的侧壁沿出水口的出水方向设有若干倾斜的缓冲弧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持续从进水口进入第一沉淀室,并在第一沉淀室内进行初步沉淀,当污水达到一定高度后,污水从粗滤口进入第二沉淀室,由于沉泥板倾斜设置,使得污水中裹挟的杂质被隔离在沉泥板的底部,减少了进入第三沉淀室的杂质;随后当污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上层的污水从沉泥板上的出水口进入沉泥板的另一侧,由于缓冲弧板倾斜设置,使得污水能够在沉泥板远离粗滤口的一侧被缓冲弧板缓冲,加快污水内的杂质沉淀;且由于粗滤口和细滤口交错设置,增加了污水的流动路径,从而避免污水从粗滤口进入第二沉淀室后直接从细滤口进入第三沉淀室,减少了进入第三沉淀室的杂质;随后污水经细滤口进入第三沉淀室进行沉淀,最终通过排水口将清水排出,完成沉淀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弧板包括固定在第二沉淀池内壁靠近出水口一侧的第一缓冲板、固定在隔墙上的第二缓冲板以及固定在第二沉淀池内壁远离出水口一侧的第三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靠近出水口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第二缓冲板靠近细滤口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第三缓冲板靠近沉泥板的一端低于另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出水口进入沉泥板远离粗滤口的一侧后,依次被三个缓冲板缓冲,由于三个缓冲板倾斜设置,使污水在沉泥板远离粗滤口的一侧形成漩涡,从而使污水中裹挟的杂质沉淀在第二沉淀室底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粗滤口内设有可拆卸的粗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在经过粗滤口时,通过粗滤网对污水进行粗滤,从而减少进入第二沉淀室内的杂质,提高了第二沉淀室的沉淀效率;由于粗滤网在粗滤口内可拆卸,从而方便对粗滤网进行拆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细滤口内设有可拆卸的细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在经过细滤口时,通过细滤网对污水进行细滤,从而减少进入第三沉淀室内的杂质,提高了第三沉淀室的沉淀效率;由于细滤网在细滤口内可拆卸,从而方便对细滤网进行拆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沉淀室远离第二沉淀室的一侧倾斜设置,且与地面的夹角小于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自第一沉淀室的倾斜侧流入第一沉淀室,增加了污水流经的路径,强化了第一沉淀室的沉淀效果,改善了第二沉淀室和第三沉淀室的水质,也为第一沉淀室利用机械(装载机)清渣创造了便利条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沉淀室和第三沉淀室的底部均设有用于收集杂质的沉淀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杂质在沉淀槽内沉淀,从而方便对杂质进行集中处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槽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口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槽能够收集较多的杂质,提高沉淀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沉泥板,能够减少进入第三沉淀室内的杂质,提高杂质的沉淀效率;2.通过设置缓冲弧板,能够加速杂质的沉积,提高杂质的沉淀效率;3.通过设置插槽,能够方便对粗滤网和细滤网进行拆装,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池体;11、进水口;12、排水口;13、隔墙;14、粗滤口;141、第一插槽;142、粗滤网;15、细滤口;151、第二插槽;152、细滤网;16、沉淀槽;2、第一沉淀室;3、第二沉淀室;31、沉泥板;32、出水口;33、缓冲弧板;331、第一缓冲板;332、第二缓冲板;333、第三缓冲板;35、滑槽;4、第三沉淀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包括池体1,池体1内设有两块隔墙13,从而将池体1内部分别隔离成第一沉淀室2、第二沉淀室3以及第三沉淀室4,第一沉淀室2远离第二沉淀室3的一侧设有用于排入待沉淀污水的进水口11,第三沉淀室4远离第二沉淀室3的一侧设有用于排出沉淀后的清水的排水口12;第二沉淀室3和第三沉淀室4的底部均设有沉淀槽16,沉淀槽16呈开口向上的喇叭口状,杂质过滤后能够集中沉淀在沉淀槽16内,从而能够对杂质进行集中处理;第一沉淀室2与第二沉淀室3之间的隔墙13顶端开设有粗滤口14,粗滤口14内开设有第一插槽141,第一插槽141内插设有粗滤网142;第二沉淀室3与第三沉淀室4之间的隔墙13顶端开设有细滤口15,细滤口15内开设有第二插槽151,第二插槽151内插设有细滤网152,且细滤口15与粗滤口14交错设置;其中,池体1长度为3.72m,池体1宽度为1.48m,池体1深度为1.2m,隔墙13厚度为0.25m。污水持续从进水口11进入第一沉淀室2,并在第一沉淀室2内初步沉淀,当污水达到一定高度后,第一沉淀室2上层的污水从粗滤口14进入第二沉淀室3;当污水在第二沉淀室3内达到一定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依次设有第一沉淀室(2)、第二沉淀室(3)以及第三沉淀室(4),三个沉淀室由两块隔墙(13)分隔形成;所述第一沉淀室(2)与第二沉淀室(3)之间的隔墙(13)顶端开设有粗滤口(14),所述第二沉淀室(3)与第三沉淀室(4)之间的隔墙(13)顶端开设有细滤口(15),所述细滤口(15)与粗滤口(14)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沉淀室(2)设有进水口(11),所述第三沉淀室(4)设有排水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室(3)内壁倾斜开设有滑槽(35),所述滑槽(35)靠近第一沉淀室(2)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滑槽(35)滑移连接有沉泥板(31);所述沉泥板(31)远离粗滤口(14)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32),所述出水口(32)远离粗滤口(14),所述第二沉淀室(3)的内壁沿出水口(32)的出水方向设有若干倾斜的缓冲弧板(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依次设有第一沉淀室(2)、第二沉淀室(3)以及第三沉淀室(4),三个沉淀室由两块隔墙(13)分隔形成;所述第一沉淀室(2)与第二沉淀室(3)之间的隔墙(13)顶端开设有粗滤口(14),所述第二沉淀室(3)与第三沉淀室(4)之间的隔墙(13)顶端开设有细滤口(15),所述细滤口(15)与粗滤口(14)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沉淀室(2)设有进水口(11),所述第三沉淀室(4)设有排水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室(3)内壁倾斜开设有滑槽(35),所述滑槽(35)靠近第一沉淀室(2)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滑槽(35)滑移连接有沉泥板(31);所述沉泥板(31)远离粗滤口(14)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32),所述出水口(32)远离粗滤口(14),所述第二沉淀室(3)的内壁沿出水口(32)的出水方向设有若干倾斜的缓冲弧板(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弧板(33)包括固定在第二沉淀池(2)内壁靠近出水口(32)一侧的第一缓冲板(331)、固定在隔墙(13)上的第二缓冲板(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家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旺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