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良正专利>正文

改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34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改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其包含:一圆套、一扳扣件及一插结梢,其中圆套一侧缘一体延伸一具有梢孔之圆弧状凸耳,且于该凸耳上段设有一枢结缺口,另圆套外缘壁相对于该枢结缺口之位置设有一反ㄈ形镂空孔槽,而形成一外缘具有一受抵平面之迫抵弧片,扳扣件是由一枢结柱一侧缘延伸的一弧状扳转部,且该枢结柱端面偏心处贯设有一枢结孔,另该枢结柱一侧缘设有一迫抵平面;藉由上述结构,使用于伸缩管上束结定位时,可藉由扳扣件之迫抵平面往内抵压贴合圆套迫抵弧片之受抵平面,再由迫抵弧片以面接触方式往内夹迫伸缩管之内管,而得到较佳的夹迫固定效果及较佳的使用方便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管体束结套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它能够通过稳固地夹迫束结管体,从而避免管体产生松脱、滑落,并且能够通过方便地扳转扳扣件,从而松开束结。
技术介绍
按照目前常规的管体束结套结构,如图1的常规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立体分解图所示,其包含一圆套10、一扳扣件20及一插结梢30,其中圆套10内部设置上小下大之两阶状穿套孔11,一侧缘一体延伸一圆弧状凸耳12,且该凸耳12端面中心处设置一梢孔121,另该凸耳12上段及圆套10相对侧壁设置一开孔13与上述两阶状孔11之小径阶相通,扳扣件20是由一枢结柱21一侧延伸的一弧状扳转部22,且该枢结柱21端面偏心处贯设一枢结孔211,另该枢结柱21一侧缘设置一倾斜状之迫抵面212。组合时(请配合参阅图2的常规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先将扳扣件20之枢结柱21对正套置于圆套10之开孔13内,再将插结梢30由上往下插结于凸耳12之梢孔121,而同时穿套于枢结柱21之枢结孔211中,使扳扣件20形成活动枢结状,完成组合。另其使用时(请配合参阅图3的常规的管体束结套结构使用于伸缩管的立体图、图4的常规的管体束结套结构使用于伸缩管的横向剖面图及图5的常规的管体束结套结构使用于伸缩管的纵向剖面图),以圆套10之两阶状穿套孔11的大径阶套结于伸缩管40之外管41上端部外缘,令伸缩管40之内管42适当一段穿套于圆套10之两阶状穿套孔11的小径阶内,再扳转扳扣件20之弧状扳转部22,令枢结柱21之迫抵面212夹迫抵伸缩管40之内管42,进而使内管42形成定位。如上所述的常规结构,具有下列缺点(一)其夹迫时是由扳扣件20枢结柱21之迫抵面212直接夹迫伸缩管40之内管42,因而夹迫部位仅局限于迫抵面212与内管42间之线接触,以致于夹迫固定之效果不佳,从而易于松脱、滑落;(二)其夹迫时是由扳扣件20枢结柱21之迫抵面212直接夹迫伸缩管40之内管42,因而易于转动内管42时反向牵动扳扣件20之枢结柱21,而使扳扣件20形成开启状态,故其实用性不佳。本技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改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其夹迫时是由扳扣件之迫抵平面往内抵压圆套之迫抵弧片,再由迫抵弧片以面接触方式往内夹迫伸缩管之内管,从而获得较佳的夹迫固定效果,不易有松脱、滑落的情形产生。本技术之次一目的,乃在提供一种改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其扳转扳扣件进行夹迫,而使扳扣件之迫抵平面抵压贴合于圆套迫抵弧片之受抵平面时,扳扣件与圆套呈约九十度,因而可于欲松开束结套时有较大的空间扳转扳扣件之弧状扳转部,从而获得较佳的使用方便性。本技术之另一目的,乃在提供一种改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其夹迫时是由扳扣件之迫抵平面往内抵压圆套之迫抵弧片,再由迫抵弧片往内夹迫伸缩管之内管,因而不必担心因内管转动而反向牵动扳扣件呈开启状态,进而得到较佳的实用性。本技术为一种改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其包含一圆套、一扳扣件及一插结梢,其中圆套一侧缘一体延伸一具有梢孔之圆弧状凸耳,且于该凸耳上段设有一枢结缺口,另圆套外缘壁相对于该枢结缺口之位置设有一反ㄈ形镂空孔槽,而形成一外缘具有一受抵平面之迫抵弧片,扳扣件是由一枢结柱一侧缘延伸的一弧状扳转部,且该枢结柱端面偏心处贯设有一枢结孔,另该枢结柱一侧缘设有一迫抵平面;藉由上述结构,使用于伸缩管上束结定位时,可藉由扳扣件之迫抵平面往内抵压贴合圆套迫抵弧片之受抵平面,再由迫抵弧片以面接触方式往内夹迫伸缩管之内管,而得到较佳的夹迫固定效果及较佳的使用方便性。附图说明图1常规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常规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3常规的管体束结套结构使用于伸缩管的立体图;图4常规的管体束结套结构使用于伸缩管的横向剖面图;图5常规的管体束结套结构使用于伸缩管的纵向剖面图;图6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7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圆套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8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9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使用于伸缩管的立体图;图10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使用于伸缩管的横向剖面图;图11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使用于伸缩管的纵向剖面图;图12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3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圆套另一角度立体剖面图;图14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另一实施例使用于组立杆的立体图;图15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另一实施例使用于组立杆的横向剖面图;图16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另一实施例使用于组立杆的纵向剖面图;图17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另一实施例使用于组立杆的局部剖面图。<图号说明> 40......伸缩管41......外管42......内管 50......圆套51......两阶状穿套孔 52......凸耳 521.....梢孔 522.....枢结缺口53......镂空孔槽 54......迫抵弧片541.....受抵平面 60......圆套61......穿套孔 62......凸耳621.....梢孔 622.....枢结缺口63......镂空孔槽 64......迫抵弧片641.....受抵平面 642.....嵌卡凸肋70......扳扣件 71......枢结柱711.....枢结孔 712.....迫抵平面72......扳转部 80......插结梢90......组立杆 91......环沟槽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6的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的立体分解图及图7的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的圆套另一角度的立体图所示,其包含一圆套50、一扳扣件70及一插结梢80,其中圆套50内部设置上小下大之两阶状穿套孔51,一侧缘一体延伸一圆弧状凸耳52,且该凸耳52端面中心处设置一梢孔521,另该凸耳52上段设有一枢结缺口522,再者圆套50外缘壁相对于该枢结缺口522之位置设有一反ㄈ形镂空孔槽53与上述两阶状穿套孔51的小径阶相通,而形成一可适当弹性挠曲之迫抵弧片54,且该迫抵弧片54上设有一受抵平面541,扳扣件70是由一枢结柱71一侧缘延伸的一弧状扳转部72,且该枢结柱71端面偏心处贯设一枢结孔711,另该枢结柱71一侧缘设置一迫抵平面712。如图8的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的立体组合图所示,其组合时,先将扳扣件70之枢结柱71对正套置于圆套50之凸耳52上段的枢结缺口522内,再将插结梢80由上往下插结于凸耳52之梢孔521,而同时穿套于枢结柱71之枢结孔711中,使扳扣件70形成可活动扳转状,即完成组合。如图9的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使用于伸缩管的立体图、图10的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使用于伸缩管的横向剖面图及图11的本技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使用于伸缩管的纵向剖面图所示,其使用时,以圆套50之两阶状穿套孔51的大径阶套结于伸缩管40之外管41上端部外缘,令伸缩管40之内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管体束结套结构,其包含:一圆套、一扳扣件及一插结梢,其中圆套内部设置一两阶状穿套孔,一侧缘一体延伸一圆弧状凸耳,且该凸耳端面中心处设置一梢孔,另该凸耳上段设有一枢结缺口,扳扣件是由一枢结柱一侧缘延伸的一弧状扳转部,且于该枢结柱端面偏心处贯设一枢结孔;而可将扳扣件之枢结柱套置于圆套之凸耳上段的枢结缺口内,藉由插结梢由上往下插设枢结,使扳扣件形成可活动扳转状;其特征在于:圆套,其外缘壁相对于凸耳之枢结缺口位置设有一镂空孔槽,而形成一可适当弹性挠曲之迫抵弧片,且该 迫抵弧片上设有一受抵平面;扳扣件,其枢结柱一侧缘设置一迫抵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正
申请(专利权)人:王良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