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807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定机针的针距A,及底线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发送给电控时的底线余线量B,并计算得出余线量B所能够缝纫的针数P=B/A;b)、记录设定区间内所缝纫的针数C和缝纫单元D的个数E,并计算得出一个缝纫单元D所需的针数Q=C/E;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底线的余线进行提前预判,避免在缝纫的中途提示底线没了而导致的返工或者拆线,进而达到底线检测原始初衷的目的。

The method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bottom thread allowance

The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bobbin thread allowance claimed by the inventio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a) setting the needle pitch a of the needle, and the bobbin thread allowance B when the bobbin thread detection sensor detects the signal and sends it to the electric control, and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stitches that can be sewn by the allowance B P = B / A; b) recording the number of stitches C and the number of sewing units D in the setting range, and calculating one The number of stitches required by sewing unit D Q = C / E; c) judge whether the remaining thread B can complete the sewing of a sewing unit D. if not, an alarm will be given, otherwise, no alarm will be given. The invention can predict the remaining thread of the bottom thread in advance, avoid the rework or thread removal caused by the prompt that the bottom thread is missing in the middle of sewing, and thus achieve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bottom thread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缝纫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
技术介绍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面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面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其中缝纫机在缝纫面料时,缝纫机的旋梭和机针相互配合以将底线和面线互相交织连锁缝纫在面料上,从而形成线迹。面线穿设在机针的针眼中,机针做上升、下降运动;旋梭由梭壳和梭芯构成,梭芯被收容在梭壳内,底线缠绕在梭芯上。面线一般较长,有3000m-4000m,且在缝纫过程中用户可随时观察面线线量的多少,故可及时更换面线。但是,由于缝纫机空间和机构原理的限制,底线一般较短,只有20m-50m,故在缝纫过程中需要频繁地更换底线,若当底线用尽仍未发现,则会发生空踩在布料上产生针孔,造成珍贵布料的浪费及增加工人返工的强度。目前,现有的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为采集报警信号后立马报警,其中报警信号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设置为程序内设定的余线的长度,或者为梭芯转动角速度的变化。上述底线余量检测方式能够实现对底线余量的检测,然后当缝纫机在缝纫产品至中途报警提示底线没了,则用户只能采用更换梭芯接线进行机械缝纫,或者将之前缝好的线拆掉再重新缝纫,其无法达到底线检测的原始初衷。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具体地,一种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定机针的针距A,及底线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发送给电控时的底线余线量B,并计算得出余线量B所能够缝纫的针数P=B/A;b)、记录设定区间内所缝纫的针数C和缝纫单元D的个数E,并计算得出一个缝纫单元D所需的针数Q=C/E;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中当余线量B能够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则继续将余线量B所剩余的余线进行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缝纫的判断,直至发出警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以(P-N*Q)/Q与1之间的比较为判断依据,其中N为缝纫单元D的个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以现有梭芯缝纫过程中底线检测传感器发送信号给电控为触发信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b)、记录设定区间内所缝纫的针数C和缝纫单元D的个数E,并计算得出一个缝纫单元D所需的针数Q=C/E”中的设定区间以底线检测传感器发送信号给电控为区间节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设定区间”为“以上一个梭芯的底线检测报警为起始信号,以现有梭芯的底线检测传感器发送信号给电控为结束信号”的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余线量B”包括多档余线量B,且多档余线量B能够择一地选择设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底线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发送给电控”中的底线检测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且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旋梭中的信号触发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步骤d)、将在设定区间内所记录的缝纫的针数C、缝纫单元D的个数E及缝纫单元D的个数N进行清零。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将待缝纫的缝纫单元进行记录,并得出每个缝纫单元缝纫时所需要的针数,再将底线余线量B所对应的针数与每个缝纫单元所对应的针数进行比较判断,以此达到提前预判的作用,且判断精准度高,避免在缝纫的中途提示底线没了而导致的返工或者拆线,进而达到底线检测原始初衷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定机针的针距A,及底线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发送给电控时的底线余线量B,并计算得出余线量B所能够缝纫的针数P=B/A;b)、记录设定区间内所缝纫的针数C和缝纫单元D的个数E,并计算得出一个缝纫单元D所需的针数Q=C/E;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需要说明的是,缝纫单元D具体为缝纫机缝制一件衣服或者所缝纫的一个花样,或者其它根据需求而所需要缝纫的一个物件,其具体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包含剪线次数等,亦即本实施方式的方法适用于重复缝纫作业的缝纫机。其中,步骤“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中当余线量B能够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则继续将余线量B所剩余的余线进行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缝纫的判断,直至发出警报。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当设定的余线量B足以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时,则继续对缝纫单元D的缝纫,之后再进行重新判断,直至余线量B最后剩余的余线不足以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并发出警报。具体地,本实施方式在判断余线量B是否能够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时,以(P-N*Q)/Q与1之间的比较为判断依据,其中N为缝纫单元D的个数,可以为0、1、2…。需要说明的是,当N为0时,则对余线量B所能够缝纫的针数P,与缝纫一个缝纫单元D所需要的针数之间进行比对,而N为具体的数值时,则对余线量B完成N个缝纫单元D后所剩余的余线所能够缝纫的针数,与缝纫一个缝纫单元D所需要的针数之间进行比对。可以理解,当(P-N*Q)/Q≥1时,则不触发警报,提示梭芯上底线的剩余量足以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则继续消耗梭芯上的底线并继续进行缝纫单元D的缝纫,直至(P-N*Q)/Q<1,并触发警报,提示用户需要更换梭芯,以此起到对底线提前精准的预判。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以现有梭芯缝纫过程中底线检测传感器发送信号给电控为触发信号。其中,本实施方式的底线检测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且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旋梭中的信号触发件,而旋梭上的信号触发件则可以根据缝纫机工作时旋梭的运动,而触发光电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b)、记录设定区间内所缝纫的针数C和缝纫单元D的个数E,并计算得出一个缝纫单元D所需的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设定机针的针距A,及底线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发送给电控时的底线余线量B,并计算得出余线量B所能够缝纫的针数P=B/A;/nb)、记录设定区间内所缝纫的针数C和缝纫单元D的个数E,并计算得出一个缝纫单元D所需的针数Q=C/E;/n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设定机针的针距A,及底线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发送给电控时的底线余线量B,并计算得出余线量B所能够缝纫的针数P=B/A;
b)、记录设定区间内所缝纫的针数C和缝纫单元D的个数E,并计算得出一个缝纫单元D所需的针数Q=C/E;
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中当余线量B能够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则继续将余线量B所剩余的余线进行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缝纫的判断,直至发出警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则发出警报,反之则不发出警报”以(P-N*Q)/Q与1之间的比较为判断依据,其中N为缝纫单元D的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底线余量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判断余线量B能否完成一个缝纫单元D的缝纫,如不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君辉洪志敏林晓晓管杨仁蔡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