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794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和沉淀池,污水处理池还包括至少一组附加池,附加池位于第一好氧池的下游并位于沉淀池的上游,附加池包括依次连通的附加缺氧池和附加好氧池,附加缺氧池中的至少一个经由管路与厌氧池连通以将至少一个中的污泥回流至厌氧池。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可以采用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ewage treatment pool, which comprises an anaerobic pool, a first anoxic pool, a first aerobic pool and a settling pool in sequence, the sewage treatment pool also comprises at least one set of additional pools, the additional pool is located at the downstream of the first aerobic pool and at the upstream of the settling pool, and the additional pool comprises an additional anoxic pool and an additional aerobic pool in sequence At least one of the additional anoxic tanks is connected with the anaerobic tank through a pipeline to return the sludge in at least one to the anaerobic tank. The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adopt 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有移动便捷、处理量灵活多变、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很好的解决了一些污水处理项目特别是农村地区等存在的污水水量少、污水收集困难、项目周期短的问题,因而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在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应用广泛。对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目前常见处理工艺主要为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及其变形、氧化沟工艺、生物转盘工艺、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及其变形、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但已有的工艺通常存在脱氮除磷效果不佳、构筑物占地面积大、技术复杂、管理难度较高和投资成本高等问题,难以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或更高的排放标准。因此,需要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至少一组附加池,所述附加池位于所述第一好氧池的下游并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游,所述附加池包括依次连通的附加缺氧池和附加好氧池,所述附加缺氧池中的至少一个经由管路与所述厌氧池连通以将所述至少一个中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根据本方案,可以采用A2O(厌氧-缺氧-好氧)-多级AO(缺氧-好氧)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后续的多级AO工艺可以进一步去除硝态氮,从而达到更好的脱氮效果。并且通过将附加缺氧池中的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使得能够减少厌氧池中的诸如硝酸氮等的硝态氮的含量,优化厌氧池的释磷环境,从而提高生物除磷的效果。可选地,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和所述沉淀池,所述第二缺氧池经由管路与所述厌氧池连通以将所述第二缺氧池中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根据本方案,污水处理装置为由集装箱形成的一体化装置,便于移动和运输。集装箱可以根据工艺需要构造成上述多个污水处理池,以便可以采用A2O-AO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将第二缺氧池中的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以便于优化厌氧池的释磷环境。可选地,所述污水处理池由集装箱形成,所述集装箱由隔板分隔成用于构造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区域。根据本方案,可以尽可能地利用集装箱的长度尺寸延长水流路径。可选地,所述集装箱沿宽度方向由所述隔板分隔成用于构造所述污水处理池的三个区域,所述第二缺氧池和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三个区域中的位于中间的区域中,限定位于中间的所述区域的隔板各自的底部朝向彼此倾斜,以形成具有泥斗的所述第二缺氧池和所述沉淀池。根据本方案,第二缺氧池的底部设置有泥斗。第二缺氧池和沉淀池的泥斗可以由同样的隔板形成,一方面便于加工制造,另一方面可以将泥斗外侧的空间作为其它污水处理池的容积的一部分,为污水处理池扩容,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可选地,所述厌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所述附加池和所述沉淀池中的至少一个的进口和出口沿污水的最长的水流路径布置。根据本方案,可以选择污水处理池的进口和出口的位置,使得污水能够尽可能的沿最长的水流路径流动,从而可以使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充分接触发生生化反应,提高生化处理效果。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包括附加缺氧池池体和位于所述附加缺氧池池体下方的附加缺氧池泥斗,所述附加缺氧池池体处设置有固定填料,所述附加缺氧池泥斗通过气提回流设备经由管路与所述厌氧池连通。根据本方案,缺氧池的中上部(即其池体处)可以形成缺氧反应区,缺氧池的底部为污泥收集区。固定填料可以减缓污水的流动,便于污泥沉降。可选地,与所述第一好氧池连通的所述附加缺氧池经由管路与所述厌氧池连通。由此,在将一个附加缺氧池的污泥回流的情况下,选择与第一好氧池连通的附加缺氧池,可以尽可能地收集较多的污泥。可选地,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药剂反应池,所述药剂反应池位于所述至少一组附加池的下游并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游。根据本方案,可以采用化学除磷辅助生物除磷,以提高出水水质和处理效率,能够稳定地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可选地,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设备间,所述设备间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的一端,所述设备间与所述污水处理池分隔开。由此,可以便于形成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装置。可选地,回流至所述厌氧池的污泥的回流比为50%~200%。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示出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沿图3的线A-A所截的截面示意图;以及图5为与图3相似的另一个俯视示意图,其中用箭头示出了水流路径。附图标记说明100:污水处理装置110:厌氧池120:第一缺氧池130:第一好氧池131:导流板150:沉淀池151:沉淀池池体152:沉淀池泥斗140:附加池141:第二缺氧池142:第二好氧池143:第二缺氧池池体144:第二缺氧池泥斗160:药剂反应池170:设备间101:箱门102:隔板102a:第一纵向隔板102b:第二纵向隔板102c:横向隔板103:侧板104:端板105:第一溢流堰106:第二溢流堰181:间隙搅拌装置182:曝气装置183:悬浮填料184:固定填料185:污泥回流管路186:第一硝化液回流管路187:排泥管路188:第二硝化液回流管路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专利技术。显然,本专利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
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至少一组附加池,所述附加池位于所述第一好氧池的下游并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游,所述附加池包括依次连通的附加缺氧池和附加好氧池,所述附加缺氧池中的至少一个经由管路与所述厌氧池连通以将所述至少一个中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至少一组附加池,所述附加池位于所述第一好氧池的下游并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游,所述附加池包括依次连通的附加缺氧池和附加好氧池,所述附加缺氧池中的至少一个经由管路与所述厌氧池连通以将所述至少一个中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和所述沉淀池,所述第二缺氧池经由管路与所述厌氧池连通以将所述第二缺氧池中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由集装箱形成,所述集装箱由隔板分隔成用于构造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沿宽度方向由所述隔板分隔成用于构造所述污水处理池的三个区域,所述第二缺氧池和所述沉淀池设置在所述三个区域中的位于中间的区域中,限定位于中间的所述区域的隔板各自的底部朝向彼此倾斜,以形成具有泥斗的所述第二缺氧池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泽深吴长彩何欣杰陈成光陈伟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