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推杆用的防夹手机构及电动推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49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推杆用的防夹手机构,包括内管以及套在内管外壁上的防夹手挡圈,内管的外壁开设有定位孔,防夹手挡圈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插接在定位孔处,防夹手挡圈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沿内管轴向定位。采用定位孔而非定位槽的形式对防夹手挡圈进行定位,一方面可以简化内管的生产模具,采用先成型后开孔的形式进行生产内管,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不会对内管的厚度产生过大的影响。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的点对点定位方式相比定位槽这种面对面的定位方式装配更加简单,拆装也更加方便。

An anti pinch mobile phone structure and electric push rod for electric push ro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 clamp mobile phone structure for an electric push rod,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tube and an anti clamp hand retaining ring sheath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tube,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hole, the inner wall of the anti clamp hand retain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column, the positioning column is inserted at the positioning hole, and the anti clamp hand retaining ring is axially positioned along the inner tube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column and the positioning hole. The form of positioning hole instead of positioning groove is used to position the anti pinch hand retaining ring. On the one hand, the production mold of the inner tube can be simplified, and the form of forming first and then opening the hole can be used to produce the inner tube, so as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of the mold. On the other h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inner tube will not be affected too much. Compared with the point-to-point positioning mode of positioning slot, the face-to-face positioning mode of positioning column and positioning hole is easier to assemble and disassem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推杆用的防夹手机构及电动推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推杆用的防夹手机构及电动推杆,属于电动推杆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动推杆是一种由内、外管相对伸缩调节长度的电动装置,一般而言外管相对外界是不会发生移动的,主要通过移动内管起到伸缩作用,因此当人比较靠近电动推杆或者握住内管的时候,人手可能会到内、外管的交界处,导致手被夹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合理、生产安装更便捷的电动推杆用的防夹手机构及电动推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推杆用的防夹手机构,包括内管以及套在内管外壁上的防夹手挡圈,内管的外壁开设有定位孔,防夹手挡圈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插接在定位孔处,防夹手挡圈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沿内管轴向定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定位孔而非定位槽的形式对防夹手挡圈进行定位,一方面可以简化内管的生产模具,采用先成型后开孔的形式进行生产内管,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不会对内管的厚度产生过大的影响。因为采用开槽的方式为了保证槽底的基本厚度,内管的基础厚度需要设置地较厚,相应原料成本较,如果不然开槽的槽底处厚度会很薄,降低了低位槽的寿命。因此本技术采用开孔的方式还能降低内管的基础厚度,从而降低原料成本。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的点对点定位方式相比定位槽这种面对面的定位方式装配更加简单,拆装也更加方便。本技术所述防夹手挡圈为弹性件,防夹手挡圈通过形变抱紧在内管的外壁上。本技术所述防夹手挡圈上设置有缺口。本技术所述定位孔数量有两个,两个定位孔沿内管轴向对称。本技术所述定位柱的端面和内管内壁处于同一圆弧面上。本技术所述定位柱靠近内管内壁的端面位于定位孔内。本技术所述内管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母的安装孔。一种电动推杆,包括防夹手机构。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夹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夹手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夹手挡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参见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推杆,包括外管以及防夹手机构,防夹手机构包括内管1以及套在内管1外壁上的防夹手挡圈2。内管1与外管间的安装和运行工作方式为现有技术,故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内管1轴向上对防夹手挡圈2进行限位,内管1的外壁开设有定位孔11,防夹手挡圈2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柱21,定位柱21插接在定位孔11处,定位柱21在内管1轴向上受到定位孔11限制,此时防夹手挡圈2无法沿内管1轴向移动,同时,定位柱21在内管1周向上也受到定位孔11限制,防夹手挡圈2无法在内管1上转动。因此本实施例防夹手挡圈2安装过程中通过定位柱21和定位孔11实现了和内管1之间点对点的安装方式。内管1一般为标准的圆柱管,其可以直接进行成型,成型完成后再在内管1上进行打孔制作定位孔11。为此,内管1的壁厚只需要维持其基本工作过程所需强度即可,无需太厚。同时内管1在防夹手挡圈2所在处的部位厚度与其他部分壁厚无明显区别,能有效对防夹手挡圈2进行支撑。定位孔11的深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定位孔11可以由内管1外壁贯穿至内管1内壁,也可以不贯穿至内管1内壁。定位孔11越深,定位柱21在定位孔11内的长度越长,相应定位效果越好。本实施例中的防夹手挡圈2为弹性件,防夹手挡圈2通过弹性形变使定位柱21在定位孔11内进出,实现防夹手挡圈2在内管1上的拆装。防夹手挡圈2的材质包括但不局限于选用橡胶或者塑料。自然状态下,防夹手挡圈2的内径相比内管1的外径相同或者略小,安装防夹手挡圈2时,将防夹手挡圈2撑开,使防夹手挡圈2的内径变大,同时使定位柱21对准定位孔11,之后松开防夹手挡圈2,使定位柱21落入定位孔11,同时防夹手挡圈2逐渐缩小,内径减小,直至防夹手挡圈2的抱紧在内管1的外壁,实现防夹手挡圈2的安装。拆卸防夹手挡圈2时重新将防夹手挡圈2撑开,使防夹手挡圈2离开定位孔11,之后沿内管1轴向移开防夹手挡圈2即可。为了使上述防夹手挡圈2的拆装过程更为容易,需要降低撑开防夹手挡圈2所需的力大小,因此本实施例在防夹手挡圈2上设置缺口22,从而在防夹手挡圈2的中间将防夹手挡圈2打断,相应防夹手挡圈2更加容易形变。当然,在自然状态下防夹手挡圈2位于缺口22处的两个端面可以贴合,也可以不贴合。优选的,定位孔11数量有两个,两个定位孔11沿内管1轴向对称。相应定位柱21数量也为两个,两个定位柱21分别插接在两个定位孔11处,以提升定位柱21的定位效果,以避免防夹手挡圈2沿内管1轴向发生部分偏移。若定位柱21延伸至内管1内壁内侧,定位柱21拆装过程有可能受到内管1内壁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定位置21卡死,为此定位柱21靠近内管1内壁的端面位于定位孔11内。为简化定位孔11的开设难度,本实施例中定位孔11由内管1的外壁贯通至内管1的内壁,此时定位孔11内包括了定位孔11位于内管1内壁处的开口位置。此时定位柱21位于定位孔11内的端面非平面,而是与内管1内径一致的圆柱形弧面,定位柱21位于定位孔11内的端面填补了定位孔11位于内管1内壁处开口,兼顾了定位柱21的定位效果,同时避免了内管1内壁对定位柱21的影响。内管1通常与螺母固定,因此采用与定位柱21相近的设计思路,在内管1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母的安装孔12,通过安装孔12对螺母进行定位,以简化内管1的生产过程和装配过程。本实施例中,在防夹手挡圈2的保护下,使得人的手始终不会到达内管1和外管的交界处,因此能够有效起到防夹手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技术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推杆用的防夹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以及套在内管外壁上的防夹手挡圈,内管的外壁开设有定位孔,防夹手挡圈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插接在定位孔处,防夹手挡圈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沿内管轴向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推杆用的防夹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以及套在内管外壁上的防夹手挡圈,内管的外壁开设有定位孔,防夹手挡圈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插接在定位孔处,防夹手挡圈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沿内管轴向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推杆用的防夹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手挡圈为弹性件,防夹手挡圈通过形变抱紧在内管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推杆用的防夹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手挡圈上设置有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推杆用的防夹手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