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74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

Based on 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ethod based on 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A2/O工艺的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原位减量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2/O工艺的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原位减量系统。
技术介绍
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污水处理厂常用的处理工艺,属于活性污泥工艺的一种。活性污泥工艺产生的剩余污泥,其处理与处置技术均存在过程步骤多,操作管理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一般只适合大型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的投资一般能占到一个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30%~40%,有的甚至能占到60%。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逐渐增多,如果污泥处理处置不当,会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另外,污泥处理规模越小,单位处理量的投资越高,因此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农村废水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将成为一个新的问题,需要研究开发合适的新技术,实现污泥的原位减量或剩余污泥的零排放。而现有的OSA(好氧—沉淀—缺氧)系统,是基于代谢解偶联的污泥原位减量系统。该系统只有在进水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出优越性;其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是常规活性污泥法的2倍,对于较低有机物浓度污水的物理,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相比在污泥产率方面没有优势;此外,该系统对氮等营养物质的去除能力较差。因此,应进一步探究适宜的污泥原位减量系统,开发出具有最佳技术经济性的污泥原位减量技术,服务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OSA污泥原位减量系统的弊端,提供一种设备简单、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运行成本较低,且不会对污水处理主体工艺产生不利影响的基于A2/O工艺的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原位减量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A2/O工艺的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原位减量系统,包括基于A2/O工艺的主路污水处理系统,该主路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流向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好氧池与缺氧池间设有硝化液回流管,所述二沉池的第一污泥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与厌氧池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原位减量系统还包括旁路污泥减量池,该旁路污泥减量池的进口与所述二沉池的第二污泥出口通过污泥减量管连通,该旁路污泥减量池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通过减量污泥外回流管连通,所述污泥减量管还与设有控制阀的排泥管相连;所述旁路污泥减量池,包括沿污泥流向依次连接并一体构筑的污泥减量厌氧段和污泥减量好氧段,所述污泥减量厌氧段和污泥减量好氧段间设有减量污泥内回流管;所述污泥减量厌氧段和污泥减量好氧段内分别设有推流搅拌装置和曝气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回流管和污泥减量管上分别设有污泥回流泵和污泥减量泵,设置污泥减量泵和污泥回流泵的流量比为1:1.5~9。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减量厌氧段与污泥减量好氧段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减量污泥内回流管上分别设有硝化液回流泵和减量污泥内回流泵,设置减量污泥内回流泵与硝化液回流泵的流量比为1:1~1.5。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减量好氧段与污泥减量厌氧段的容积比为1: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运行方便。无需投加任何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只需将剩余污泥排至旁路污泥减量池,旁路污泥减量池的运行性能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基本相同,仅需利用本领域的常规工艺控制污泥停留时间、回流比、污泥浓度、溶解氧浓度等工艺参数,且不会对主路污水处理系统产生任何不利影响。2、污泥减量化程度高。通过本技术的旁路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减量系统,使得经过主路污水处理系统后的剩余污泥经过厌氧—好氧多级处理,通过优化控制厌氧段与好氧段的容积,一方面可实现剩余污泥的自身降解,降低剩余污泥产量;另一方面可实现剩余污泥的深度处理,即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经深度处理后的剩余污泥回流至主路污水处理系统后,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进而实现污水和污泥处理的循环;同时还能进一步强化主路污水处理系统的反硝化脱氮功能。3、可作为实现现有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产量降低的解决方案。用于现有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系统新建或改造时,施工方便,工期较短,投资较少,运行成本较低,处理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原位减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厌氧池,2是缺氧池,3是好氧池,4是二沉池,5是污泥减量厌氧段,6是污泥减量好氧段,7是硝化液回流管,8是污泥回流管,9是污泥减量管,10是减量污泥内回流管,11是减量污泥外回流管,12是控制阀,13是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A2/O工艺的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原位减量系统,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A2/O工艺的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原位减量系统,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旁路污泥原位减量系统,包括基于A2/O工艺的主路污水处理系统和旁路污泥减量池。其中,主路污水处理系统采用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包括沿污水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和二沉池4,缺氧池2与好氧池3间设有硝化液回流管7,二沉池4设有两个污泥出口,第一污泥出口与厌氧池1间设有污泥回流管8;旁路污泥减量池,包括沿污泥流向依次连接并一体构筑的污泥减量厌氧段5和污泥减量好氧段6,污泥减量厌氧段5和污泥减量好氧段6间设有减量污泥内回流管10;该污泥减量厌氧段5内设有推流搅拌装置,污泥减量厌氧段5与二沉池4的第二污泥出口间设有污泥减量管9;该污泥减量好氧段6内设有曝气装置,污泥减量好氧段6与厌氧池1间设有减量污泥外回流管11。经主路污水处理系统二沉池4沉降分离的污泥大部分直接回流至厌氧池1中循环利用,提升污水的处理效能;其余部分则依次经过旁路污泥减量池的污泥减量厌氧段5和污泥减量好氧段6,发生减量反应后,再回流至主路污水处理系统厌氧池1;如此循环,以大幅降低主路污水处理系统剩余污泥的产量。当好氧池3中的污泥浓度超过4000mg/L时,调整控制阀12,使剩余污泥从排泥管13中适时排出,以确保主路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技术各组成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及功能分别说明如下:主路污水处理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与现有的基于A2/O工艺的污水处理系统相同,污水依次流经主路A2/O污水处理系统的厌氧池1、缺氧池2和好氧池3,经厌氧—缺氧—好氧多级生化反应后,进入二沉池4。经二沉池4沉降分离后,污水直接排放,部分污泥经污泥回流管8直接回流至厌氧池1,以提升主路污水处理系统的效能;剩余部分则经污泥减量管9进入旁路污泥减量池,以实现污泥的原位减量。在污泥回流管8和污泥减量管9上分别设有污泥回流泵和污泥减量泵(该两个器件未在图中示意出),通过控制污泥回流泵和污泥减量泵,使得进入旁路污泥减量池的污泥与直接回流至厌氧池1的污泥的流量比为1:1.5~9,从而使得该系统既不影响主路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能,又能在较少投资、最适宜性价比的基础上实现污泥原位减量的最大化。旁路污泥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2/O工艺的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原位减量系统,包括基于A2/O工艺的主路污水处理系统,该主路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流向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好氧池与缺氧池间设有硝化液回流管,所述二沉池的第一污泥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与厌氧池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好氧内循环污泥原位减量系统还包括旁路污泥减量池,该旁路污泥减量池的进口与所述二沉池的第二污泥出口通过污泥减量管连通,该旁路污泥减量池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通过减量污泥外回流管连通,所述污泥减量管还与设有控制阀的排泥管相连;所述旁路污泥减量池,包括沿污泥流向依次连接并一体构筑的污泥减量厌氧段和污泥减量好氧段,所述污泥减量厌氧段和污泥减量好氧段间设有减量污泥内回流管;所述污泥减量厌氧段和污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芳李晓尚彭如初王志刚张俊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湖州中环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